董宿

《奇效良方》~ 瘡診論卷之六十五 (5)

回本書目錄

瘡診論卷之六十五 (5)

1. 瘡疹論疏利

龐安常云:冬月溫暖,小兒至春月必出瘡痘,則冬月預服三豆飲子,以解利之。《千金論》云:人之初生,便服生地黃汁蜆殼,而下黑糞,則無瘡疹矣。《外臺方》云:時行暄暖,便服油劑。又瘡疹盛行,恐相傳染,煎茜根汁與服,以解利之,此皆防微杜漸,見其未兆,間以疏利為良也。

白話文:

龐安常說:冬季溫暖,小兒到了春季必定發瘡生痘,因此在冬季預先服用三豆飲,以通利小便來預防。《千金論》說:人剛出生時,就服用生地黃汁幾錢,排泄出黑色的糞便,就不會有瘡疹。《外臺方》說:流行病發生時,容易傳染時,服用油劑。另外,瘡疹流行時,擔心互相傳染,可以使用茜根煎服來預防,這些都是預防疾病的措施,在疾病發生前就發現先兆,並加以疏通,是最好的做法。

何嘗拘於臨發熱時,然後利之耶?且如用升麻湯,是治未發已發皆可可服,夫未發之意,其為未見斑點以前可服之,已發之意,其為已結痂疕以後服。今人咸稱方狀云:治已發未發皆可服之。曾不知稟氣厚者則庶幾,若受氣薄者,則為害不淺,遂使遲速失度,致於陷伏者多矣。

白話文:

為什麼一定要等到疹子發出來之後纔可以治療呢?以升麻湯為例,這是治療疹子未發作和已經發作都可以 服用的藥方。未發作是指疹子還沒有出現之前就可以服用,已經發作是指疹子已經結痂後就可以服用。現在的人常常稱讚這個藥方的效用,說疹子未發作和已經發作都可以服用。但是,他們不知道稟賦強壯的人服用這個藥方或許有效,但如果稟賦虛弱的人服用,反而會造成很大的傷害,導致病情發展遲緩或突然加重,以致於病情惡化的人很多。

然則小兒稟氣厚者,能食,唇紅頰赤,渴水,睡中譫語,或時啼哭。又遇天氣暄熱,易生瘡疹,逐時以少藥疏利心肺,使熱毒皆散,縱有瘡疹亦輕矣。雖曰小兒純陽,亦有稟受怯弱,內無蘊熱,雖天氣暄,若面青大小便如常,無熱者,則不可輕用解利藥,恐反生他疾。故用解利藥者,宜審察虛實可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小兒先天體質強壯,食慾好,嘴脣紅潤、面頰紅赤,口渴想喝水,睡夢中說胡話,有時還會啼哭。又遇天氣炎熱,容易生瘡疹,這時應使用少量的藥物來疏通心肺,使熱毒都散去,即使長了瘡疹也會比較輕微。雖然說小兒是純陽之體,但也有些先天體質虛弱的,體內沒有蘊熱,即使天氣炎熱,如果面色青白、大小便正常、不發熱,則不可輕易使用瀉藥,以免引起其他疾病。因此,在使用瀉藥時,應該仔細辨別虛實,不可盲目使用。

蓋瘡痘屬血熱,轉下屬穀氣,今言小兒發斑瘡,此熱在裡而未發者,斑毒未出,則宜疏散熱毒,導引快利,使無壅遏,何嘗以轉下為法。況疏利與轉下,相去之甚遠。疏利者如三豆飲子油劑生地黃茜根紫草湯升麻之類,又何嘗在已發斑之後用也。瘡疹雖有轉下之法,非謂瘡疹而轉下。

白話文:

一般認為瘡痘多因血熱所致,轉下法多用於穀氣實證,現在說到小兒生瘡痘,這是暑熱在體內而沒有發出來,瘡毒沒有出現,所以應該疏散熱毒,導引快速通利,讓熱毒不能阻塞。 哪裡可以把轉下法當成治療方法?況且疏利法和轉下法,相差甚遠。疏利法的藥物如三豆飲子、油劑生地黃、茜根紫草湯、升麻等等,這些不是在瘡痘已經發出來之後才使用嗎?瘡疹雖然有轉下法,但不是指瘡疹就應該用轉下法。

因生內熱,使瘡疹毒氣內外蒸郁,恐生他疾,方以疏導之,以平為期。因瘡疹外熱,臟腑受熱,內外皆熱,遂令正患瘡疹之中,大便秘,裡急後重,小便赤澀,腹滿而喘,渴飲水漿,手掌心並腋下汗出,譫言妄語,能食而瘡痘不結痂疕,此是胃中谷氣,瘡疹熱毒蒸蘊,亦熱至甚,方可令大便調過一二次,使里無壅遏之患而已。

白話文:

因為身體內產生內熱,導致瘡疹毒氣在內外鬱結,擔心會引發其他疾病,所以用疏通的方法治療,以平穩為目標。因為瘡疹導致外熱,臟腑受到熱氣,內外都熱,於是導致患有瘡疹的人大便祕結,裡急後重,小便赤澀,腹脹、氣喘,口渴想喝水,手掌心和腋下出汗,胡言亂語,進食之後瘡痘不結痂,這是因為胃裡面的穀氣,瘡疹熱毒蒸發積聚,也到了非常熱的程度,只要能讓大便排出一次或兩次,讓裡面沒有阻塞鬱積的問題就可以了。

轉下雖有內熱,亦不可過利,常因有內熱,昧者偶然大利,使內虛,痘疹必陷,反為深害,不可不知。故傷寒下之早為結胸,瘡疹下之早為陷伏。或有不問虛實寒熱,見出不快便下之,言瘡疹是熱毒壅,殊不知瘡疹因熱而得出,因虛寒不熱而陷,如此為害者甚多。大抵治小兒純陽多熱毒,固為防瘡疹之患。

白話文:

即使患有內熱,也不可以過度瀉利。常因有內熱,愚昧的人偶然瀉利過多,導致內虛,痘疹必然陷伏,反而造成嚴重的危害,不可不知。所以傷寒早期瀉利,會造成結胸;瘡疹早期瀉利,會造成陷伏。有些人不管虛實寒熱,看見大便不暢快就瀉利,說瘡疹是熱毒壅盛所致,殊不知瘡疹因熱而得出,因虛寒不熱而陷,如此造成的危害很多。總之,治療小孩,純陽多熱毒的體質,本來就要預防瘡疹的患病。

然身不熱,斑未出以前,內有熱證,可下者則下之;若已出斑瘡,疏利在結疕之後,二者迎合,毒氣在臟腑則宣利之,毒氣在肌膚則疏散之。若瘡疹在肌膚,無空瀉腸胃之理。又云:才覺是瘡疹,便宣利,使出快,此恐方宜不同,用藥亦異。若執之以為用,則得失相半,治疾用藥,豈專在於補瀉,當隨證所宜,斯為活法矣。

白話文:

如果病人沒有發熱、紅疹尚未出現之前,內部有熱證,那麼可以採取瀉法治療;如果紅疹已經出現,那麼疏通排毒應該在紅疹結痂之後。這兩種方法互相配合,如果毒氣在臟腑,就用疏通排毒的方法;毒氣在肌膚,就用疏散毒氣的方法。如果紅疹在肌膚,就不應該空瀉腸胃。另外還說:一旦發現是紅疹,就用疏通排毒的方法,讓紅疹儘快出齊。恐怕這種方法並不適合,用藥也有所不同。如果一定要照著這種方法用藥,那麼治療的效果將參差不齊。治療疾病用藥,難道只能侷限於補瀉嗎?應該根據不同的證狀,採用相應的方法,這纔是活學活用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