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宿

《奇效良方》~ 瘡診論卷之六十五 (6)

回本書目錄

瘡診論卷之六十五 (6)

1. 論表出與溫里不同

瘡疹因熱而生斑,此皆因熱氣藏於腸胃,故因內熱與外熱相合,隨榮衛運於肌膚,則為瘡疹矣。夫外熱者,或感寒,或感風,風熱驚熱,皆感外邪而生熱。苟失於治療,邪氣盛則實,實則生熱,故為外熱也,既為瘡疹,因熱而生斑,因寒而陷伏。蓋熱則出而散,寒則收而斂,當此溫肌表散而已。

白話文:

瘡疹是因濕熱而產生的皮疹,這都是因為熱氣積存在腸胃,因而內熱與外熱相合,隨著血液運轉到皮膚,就形成了瘡疹。外熱的原因,可能是受寒或受風,風熱加上驚熱,都是因為受到外邪而產生熱氣。如果治療不當,邪氣增多、鬱積就會產生熱,所以形成了外熱。得了瘡疹後,因為熱氣而生出斑點,因為寒氣而變得更嚴重且難以排除。因為熱氣會散開,寒氣會收斂,所以只要溫暖肌膚表層並將病氣散開就可以了。

又有熱毒正盛,因煩熱而食生冷,或服涼劑,使胃寒,則榮衛流注,循行失度,不能運化,當此溫里,最為宜也。此則內外之感,當隨證滲泄,或感風寒,閉密腠理,而瘡痘不出,或出紅點,或血疱,其肌膚青白而惡寒,鼻流清涕,耳與陰皆熱,宜與表散則可。如惺惺正氣散活血散紅綿散紫草湯之類,是表散之藥也。

白話文:

在疾病發展期,有熱毒正盛,因煩熱而進食生冷食物,或服用涼性藥物,使胃中寒冷,則血液和津液流溢,運行的規律失去平衡,不能正常運行。此時溫暖裏部最為合適。如果內外感受的邪氣,應根據具體情況治療,例如感受風寒,腠理閉塞,瘡痘不出,或出現紅點,或血皰,其肌膚青白畏寒,鼻流清涕,耳朵和陰部發熱,應該給予表散藥物治療,例如惺惺正氣散、活血散、紅綿散、紫草湯之類的藥物,這些都是表散藥物。

其內傷生冷,或服涼藥過劑,或吐或利,此為裡寒,急宜溫里以救之,其人必大小便利,腹痛不食,或嘔,此宜用理中丸、益黃散五積散治中湯之類。若醫者不明於此,裡寒不能運出當溫之,反發散外寒,所伏不能出,當表散而復下之。是皆表裡不分,寒溫失度,當察其證。

白話文:

因為身體內部受到生冷的寒氣傷害,或者服用了過量的涼性藥物,導致嘔吐或腹瀉,出現裡寒症狀,這時候需要趕緊溫暖身體來緩解。病人通常會出現大小便不利,腹痛、沒有食慾,或者嘔吐的症狀。適合的治療方法是服用理中丸、益黃散、五積散、治中湯之類的藥物。如果醫生不瞭解病人的實際情況,誤認為裡寒,不能用溫藥治療,反而使用能發散外寒的藥物,使裡寒閉結,無法排出。如果應該使用表散的藥物治療,卻又使用瀉下的藥物,這都是因為沒有分辨表裡寒熱,導致寒溫失調。因此,醫生在治療時,必須仔細觀察病人的症狀,才能對症下藥。

2. 論瘡痘膚疹

臟腑不同,表裡有異,是以瘡痘與膚疹分淺深也。腑屬陽,有熱則易出,是以名膚疹。膚疹一出,便如痱瘡細疱,出於肌皮之上,一出而便沒。以言膚疹在肌,其所受氣淺,故易出也。臟屬陰,有熱則難出,其為瘡痘在肌肉血脈間,必先出紅斑,而後生成如痘,故名瘡痘,其所受氣深,是以難出也。暴熱而便出者必膚疹,久熱而難出者必瘡痘,不可不知。

白話文:

臟腑不同,表裡有異,所以瘡痘與膚疹分淺深。腑屬陽,有熱則易出,所以叫做膚疹。膚疹一出,就像痱瘡細皰,出在肌膚之上,一出就消失了。可見膚疹在肌膚,受到的熱氣淺,所以容易出現。臟屬陰,有熱則難出,所以瘡痘在肌肉血脈間,必定先出紅斑,然後生成如痘,所以叫做瘡痘,受到的熱氣深,所以難以出現。暴熱而便出的一定是膚疹,久熱而難出的必定是瘡痘,這一點必須知道。

3. 天氣暄熱即與疏轉後有瘡疹則輕,既出不可疏利

瘡疹所感而未成,既成瘡疹而已出,瘡疹出盡而結膿痂。此三者,邪氣輕重表裡先後不同,用藥亦異。方書云:才覺是瘡疹,便與疏轉即輕者,大凡用藥之意,是瘡疹便與疏轉,蓋冬月究觀天氣暄暖,至春夏陽氣發生,兩熱相合則生病,或嬰孩,或童子,內藏蘊熱,天氣暄暖,即唇紅頰赤,又渴飲水,咳嗽痰盛,睡中驚悸,此皆熱氣所作。

白話文:

瘡疹發作時,症狀尚未形成,或者已經產生皮疹,而後皮疹成熟爆開流出膿汁,這些症狀隨邪氣輕重、內外感染程度和發病先後不同而變化,因此治療方式也不同。醫書上說:才覺得有長瘡疹跡象,就要服用疏解藥物使其快速發出;一般用藥原則是,皮疹一發作就要服用疏解藥物的。冬季觀察天氣是否溫暖,到了春夏陽氣生發,兩股熱氣結合就會生病,大人小孩皆有可能,內臟蘊含燥熱,天氣溫暖,就會嘴脣發紅、臉頰通紅,又口渴想喝水,咳嗽痰多、睡覺中容易驚嚇,這些都是因燥熱引起的。

以意推之,臟腑蘊熱,春夏必發瘡疹,以藥疏利,臟腑熱氣既去,縱有瘡痘亦輕,此冬時便當即解之。今人不然,見紅斑已出,熱毒在表,復轉下之,是表熱不除,胃氣大虛,無以運行榮衛,毒氣輒伏入里,則多危斃矣,但既成瘡疹而已出,是紅斑見時,切不可疏轉,其熱氣已在表故也。

白話文:

從臨牀徵兆推論,臟腑鬱熱的人,在春、夏季一定會發作瘡疹。用藥疏通、理順經絡,臟腑的熱氣消散後,即使長瘡、痘也較輕微,這些都應該在冬季就治療好。現在的人卻不是這樣,看到紅疹已經出現,熱毒在體表,又轉而瀉下,這不但使表熱沒有消除,反而胃氣虛弱,無法運行全身的氣血,毒氣就容易進入體內,多半會危及生命。但既然已經長出瘡疹,在紅疹出現時,絕對不可疏通、瀉下,因為熱氣已經在體表了。

既結膿疱者,是毒氣已出,而未結痂疕,恐毒氣再入臟腑,餘毒為害,即宜疏利之,則不生他疾矣。以此觀之,疏利在未發瘡子之前,及已愈之後,不在瘡子正發出時利也。

白話文:

當膿皰已經形成時,表示毒氣已經排出,但還沒有痊癒癒合,擔心毒氣會再次進入臟腑,殘餘的毒素會造成傷害,這時應立即疏通和消除毒素,這樣就不會產生其他疾病了。由此可見,疏通和消除毒素應該在未發病之前和痊癒之後進行,而不是在疾病正發作時才開始疏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