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宿

《奇效良方》~ 瘡診論卷之六十五 (7)

回本書目錄

瘡診論卷之六十五 (7)

1. 瘡疹已出諸證不一

響應桴,影逐形,動則隨之。病有證,榮有性,用則應之。如虛補實瀉,未當不愈也,瀉虛而補實,未嘗不危也。瘡痘本蘊熱毒於內,及其發也,體熱則血脈敷榮於外,要在血氣溫深,胃氣盛壯,水升火降,然後熱不能伏藏,隨血氣以流於肌絡,結瘡痘而出,豈一證可拘?有胃虛不食而出,或吐或瀉,不食可見也,則宜溫之。

白話文:

發生瘡痘時,體內本身就有熱毒,到發作的時候,體溫升高,血脈的溫熱榮養就會佈散於體表,樞紐在於血氣溫和充沛,胃氣旺盛,水升火降,這樣熱毒纔不會潛藏起來,而會隨著血氣流動到肌肉組織和經脈中,結成瘡痘發出來,豈止一種證候可以拘束?有胃虛不想吃飯而發作瘡痘的,或嘔吐或腹瀉,不想吃東西是可以看出來的,那麼就應該溫補。

有榮衛虛弱不能出者,惡寒面青白,肌膚軟慢,似出不出者,是榮衛弱也,當和其榮衛,如活血散可也。有已出被風所感,不能出者,或發熱,或狂言,或風搐,或遍身青紫紋是也,當發散,如惺惺散殭蠶散。有已出而服冷藥,或食生冷,而內寒沉伏不出者,則令瘡黑靨,潮熱啼哭,或白色腹脹,口氣目閉,四肢微厥,如人齒散、理中湯可也。有出甚被穢氣所熏觸,則成血片,燒乳香,如胡荽酒可也。

白話文:

  1. 氣血虛弱,瘡口難以癒合者,表現為畏寒、面色青白色、皮膚鬆弛緩慢,似乎要出膿又出不來的樣子,這是氣血虛弱造成的,應當調和其氣血,如活血散就可以。

  2. 瘡口已經出膿,但受風寒影響而不能完全癒合者,可能出現發熱、神志不清、抽搐痙攣,或全身青紫色紋理等症狀,應當發散風寒,如惺惺散、殭蠶散等。

  3. 瘡口已經出膿,但服用寒涼藥物或食用生冷食物,導致內寒沉伏不出者,則會使瘡口發黑、面部潮紅、啼哭不止,或者白色腹脹、口氣閉塞、四肢微厥,如人齒散、理中湯等可以治療。

  4. 瘡口已經出膿,但被穢氣薰染,則會形成血片,應當焚燒乳香,如胡荽酒可以治療。

有誤服表藥過多,遍身成一片,謂之斑爛者,宜安養之,如六神七珍散內補散雙和湯可也,有正出盛,服涼心藥,沉伏在裡,發心寒戰靨伏者,如丁香豆蔻薑桂當歸附子可也。有本虛,少用藥大發之,出得正盛,忽然氣脫者,此里本虛也,如丹砂養氣理中益黃等可也。有出毒氣彌盛,內外通遂,無陰氣所感,但血疱灌注結痂疕不成者,七日以上,豬尾膏證是也。其證各異,宜細辨之。

白話文:

有人誤服發汗的藥物過多,導致全身都出現紅疹,稱為斑疹,這種情況適合採用安養的方法治療。可以服用六神七珍散、內補散、雙和湯等方劑。有的人陽氣正盛,服用了清熱涼心的藥物之後,導致體內寒邪沉積,出現心寒、戰慄、面部浮腫等症狀。這種情況可以服用丁香、豆蔻、生薑、桂枝、當歸、附子等方劑。有的人身體虛弱,服用了少量藥物之後,病情反而加重,並且出現氣虛脫症狀。這種情況是體內虛弱所致,可以服用丹砂、養氣湯、理中湯、益黃散等方劑。有的人出汗過多,內外通暢,沒有陰邪侵襲,但皮膚上出現血泡、膿皰,並且結痂化膿。這種情況在七天以上,稱為豬尾膏證。以上各種證候都有所不同,需要仔細辨別。

2. 論瘡疹熱毒所起之由

熱毒伏於臟腑,則蒸於肌膚而成瘡疹,非熱毒則不能出。或感四時非節之氣,或感外寒相搏於榮衛,邪氣盛則實,實則生熱,因熱而成斑。或傷食滯於中焦,心氣不下,隔熱而斑生,或心熱甚則生風,風盛搐搦,如驚癇而生斑,是皆熱有所起之由。其熱至極,動臟腑之熱而成瘡疹也,則五臟各見一證。

白話文:

熱毒潛伏在臟腑時,則蒸發到肌膚而形成瘡疹,不是熱毒的話就不能產生。或者感受四時季節不正常的天氣,或者感受外在的寒氣和榮衛相搏鬥,邪氣盛了就變實,變實就產生熱,因熱而產生斑點。或者傷食積滯於中焦,心氣不下降,隔著熱而生斑,或者心熱嚴重則生風,風盛則抽搐拘搦,像驚癇那樣產生斑點,這些都是熱有來源的原因。它的熱到極點時,會影響臟腑的熱而形成瘡疹,那時五臟各出現一個症狀。

且呵欠頓悶,肝熱也,時發驚悸,心熱也,乍涼乍熱,手足冷,脾熱也,面目腮頰赤嗽嚏,肺熱也,腎居下焦,不受穢,無諸證,但瘡黑者屬腎也。良由不謹風冷,或因失肌內虛,毒氣伏陷,歸腎則變黑色靨黯,世皆言瘡疹是熱,此人之通稱也。

白話文:

另外,打哈欠時喉嚨感到悶悶的,是肝熱;有時心裡發慌、恐懼不安,是心熱;忽冷忽熱,手腳冰冷,是脾熱;臉上、腮幫子發紅、咳嗽、打噴嚏,是肺熱;腎臟位於下部,不受汙穢之氣,沒有上述種種證狀,但瘡癤很黑的人,是屬腎的。這都是因為不注意風寒,或者由於皮膚肌肉腠理虛弱,毒氣伏留於腠理之中,歸於腎臟而變為黑斑或顏色晦暗。世人都說瘡疹是熱毒,這是大家通常的說法。

因熱而內外相蒸,兩熱相合,陽喜歸外,熱蒸而出,昧者不察,見瘡疹發熱,諸證已見,便與疏利,殊不知疏轉當時未覺為害,後因瘡子出盛之時,胃氣因疏而致虛,不能運出,使人不覺,是先疏轉為害,則因內虛,為倒靨,為不食,為下利,為昏倦,變證百出。不知所遇之初,因疏轉為害而瘡疹出遲,醫者不察,當此又增發散,更或下之,愈增重困,因此又救之不善,他疾必生。殊不知傷寒因身熱而下,早為結胸。

白話文:

由於身體內外的暑熱互相蒸騰,兩股熱氣相合,陽氣喜歡向外宣發,熱氣蒸騰而出。不明究理的醫生,看到患者出現瘡疹和發熱等症狀,便給予疏利解表的藥物。殊不知,疏散轉化的治療方法當時並未見效,等到瘡疹大量爆發時,胃氣由於疏解而虛弱,無法運送水穀,使人漸漸虛弱,這是先疏散轉化的危害。隨之而來,患者就會出現內虛症狀,如倒靨(面黃肌瘦)、不思飲食、拉肚子、昏沉倦怠等,變化多端。由於醫生沒有意識到一開始的疏散轉化治療帶來的危害,導致瘡疹出得晚。醫生不察,此時又增加發散的藥物,或者甚至使用瀉下的藥物,更是加重病情,使患者更加睏倦。因此,如果處理不當,患者很可能會產生其他的疾病。殊不知,傷寒是由於身體發熱而引起的下痢,容易導致胸部結熱。

傷寒身熱固不可下,瘡疹毒氣已發在表,尤不可疏轉。固言小兒因身熱耳冷,尻冷咳嗽,輒用利藥,毒氣入里則殺人,因知傷寒身熱為汗解,瘡疹身熱,為瘡疹,為血疱,為膿窠,為痂疕而方愈。則瘡疹又不宜利,甚於傷寒身熱不可下,無以異也。其瘡疹有宜利者,在合下證詳論之矣。

白話文:

患有傷寒身熱的人絕對禁止使用瀉藥,瘡疹毒氣已經發作在皮膚表面,更不能用瀉藥。我之所以這樣說,是因為兒童由於身體發熱而導致耳朵冰冷、屁股冰冷、咳嗽,通常使用瀉藥,毒氣就會進入內臟而危及生命。因此,知道患有傷寒身熱的人要用發汗的方法治療,患有瘡疹身熱的人,要長出瘡疹、血皰、膿塊、痂瘺才能痊癒。所以,患有瘡疹身熱的人也不適合使用瀉藥,這與患有傷寒身熱的人不能用瀉藥的道理是一樣的。患有瘡疹身熱的人中,有適合使用瀉藥的情況,在辨證論治時會詳細討論。

大抵瘡疹是熱毒,非熱則不能出。瘡子有大熱者,當利其小便,有小熱者,當解毒,是亦利其熱也,何必須轉利,反虛其穀氣耶?故知瘡疹是熱毒,銼其熱則瘡疹反不出,為陷伏,為害更深矣。

白話文:

絕大多數瘡疹都是由熱毒引起的,如果不是熱毒,就不會產生瘡疹。長瘡疹的人,如果熱毒很盛,應該讓他的小便通利;如果熱毒較輕微,應該解毒,這也是為了讓熱毒排出。為什麼一定要去轉利,反而損傷人的穀氣呢?所以要知道瘡疹是熱毒引起的,削減熱毒,瘡疹反而不會生出,變成了瘡疹隱伏在體內,那危害就更深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