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奇效良方》~ 瘡診論卷之六十五 (8)
瘡診論卷之六十五 (8)
1. 瘡疹已出不可服油劑
冬嚴寒而反溫,小兒陽盛而陰微,無陰以制之,則熱停於胸膈,令兒頭髮豎直,飲食以減,此伏熱之兆,便宜解之,服油劑,隨時便服,預以防之也。如《千金方》論:人之初生,服生地黃汁一蜆殼,則不害瘡疹。龐氏論冬月天氣溫暖,小兒至春,陽氣發生,必發瘡疹,宜預服三豆飲子。
常論瘡疹未發,服升麻葛根湯,此皆未見紅點時,先服以防之,豈是身熱斑生而用者?且油劑、三豆飲子、升麻湯,是皆預用之。或是冬月應寒而反熱,名曰冬溫,前人推度之,小兒純陽,至春陽氣發生,與伏熱相搏,必作瘡疹,故隨冬溫時以服之,又何嘗見斑點時服耶?《千金論》人之初生,服生地黃汁數蜆殼,終身不患瘡疹。此為知幾,尤防於未然者。
若斑點已出,則不可服油劑矣。
白話文:
如果冬天應該寒冷卻反而溫暖,小孩子通常陽氣旺盛而陰氣不足,沒有陰氣來制衡陽氣,熱就會積聚在胸腔和橫膈膜之間,導致小孩頭髮豎直,食慾下降,這是體內潛藏熱氣的徵兆,應該及早疏散。如果服用油膩的藥劑,應該在還沒生病時就先服用,用來預防疾病。就像《千金方》所說,剛出生的小孩服用一點生地黃汁,就不容易長瘡疹。龐氏認為,冬天如果天氣溫暖,小孩子到了春天,陽氣發散,就容易長瘡疹,應該事先服用三豆飲來預防。
一般來說,瘡疹還沒出現時,服用升麻葛根湯,這些都是在還沒看到紅點時,就先服用來預防疾病,難道是等到身體發熱、長出斑點才使用嗎?況且油劑、三豆飲、升麻湯,這些都是預先使用的。可能是因為冬天應該寒冷卻反而溫暖,這叫做「冬溫」,古人推測,小孩子體質純陽,到了春天陽氣發散,與潛藏的熱氣互相衝擊,一定會長瘡疹,所以才在冬天溫暖時就服用這些藥來預防,哪有等到長出斑點才服用的道理呢?《千金方》說剛出生的人,服用幾小杯生地黃汁,終身就不會得瘡疹。這是懂得預防,特別是防患於未然的做法。
如果斑點已經出現,就絕對不可以再服用油膩的藥劑了。
2. 瘡疹有發出者有溫出者有解毒者
病之在人,所得有輕重。善用藥者,能使病重者即輕,病輕者即安。故仲景謂之隨證滲泄,最為活法。且瘡疹身熱而煩躁,喘滿脈促,有諸瘡疹證不見斑點,其熱未退者,以麻黃等湯發之,若已出斑點者即止,不用再服,此表發出之也。或稟受虛寒,脾胃怯弱,或服冷藥至多,傷於脾胃,令兒手足逆冷,脈息遲細,大便溏而小便清者,炮乾薑炙甘草湯、豆蔻丁香參朮藥可選而用之,此溫里使令自出也。或瘡疹出後有餘毒者,下利黃赤膿血,身熱而渴,當以薤白湯與解之。
於斯二者,或發或溫或解,能審而用之,瘡可保無虞矣。
白話文:
疾病在人身上,有輕重之分。善於用藥的醫生,能使重病轉輕,輕病痊癒。所以張仲景說要根據病症的變化來疏導宣洩,這是最靈活的方法。
如果長瘡疹時,身體發熱煩躁,呼吸急促,脈搏加快,有些瘡疹症狀看不到斑點,但熱度還沒退,可以用麻黃等藥湯來發散,如果已經長出斑點就停止用藥,不要再服,這是從體表發散的做法。
有些人體質虛寒,脾胃虛弱,或者吃了太多寒涼藥物,傷到脾胃,導致孩子手腳冰冷,脈搏遲緩微弱,大便稀溏,小便清澈,可以選擇炮乾薑、炙甘草湯、豆蔻、丁香、人參、白朮等藥物來溫補,這是從體內溫養使其自然發出來的做法。
如果瘡疹出來後還有餘毒,出現腹瀉、排出黃色或紅色膿血,身體發熱口渴,應該用薤白湯來解毒。
總之,對於瘡疹,可以根據情況選擇發散、溫養或解毒的方法,如果能仔細審察並正確用藥,瘡疹就可以平安痊癒了。
3. 瘡疹雖有熱證,大便如常,過則不可再下
事物以中為正,臟腑以溫為平,故過熱大涼,皆非所宜。臟腑有熱者,則大便數日不通,熱蓄血聚,壅遏不行,勢必增劇,不得已則下之。若或下,為害不淺,故大便如常,是內無蓄熱,切不可再下,此前人言之諄復者。蓋驚策後人,使無誤爾。方書論五實證,人能食而大便秘,脈大皮熱無汗。
又有熱證相兼,睹可下之。又論五虛證,令人不能食,嘔吐皮寒,脈細,大小便利,則宜補之。以此而觀,臟腑既已過如常,則知里無毒熱。若下之者,豈不為重虛者乎?大便既如常,有大熱證者,但利其小便,則雖熱亦不能為害矣。常觀病者,大便不濡瀉,有虛證,用溫藥而愈者有矣。
大便濡瀉,又用下藥而愈者,未之聞也?雖或有之,是食積,或冷熱不和,互相為害,但半補半利,去其食積,分其冷熱,此非正下者也。
白話文:
瘡疹雖然有發熱的症狀,但如果大便正常,就不能再使用瀉下的藥物,過度使用反而會造成傷害。
凡事以中庸為宜,臟腑以溫和為常態,因此過熱或過寒都不是適當的。如果臟腑有熱,就會導致數日不大便,熱邪積聚,血脈壅塞不通,情況一定會加重,不得已才使用瀉下藥。如果誤用瀉下藥,造成的傷害不小,所以如果大便正常,表示體內沒有積熱,千萬不能再用瀉下藥,這是前人反覆告誡的。這樣做是為了警惕後人,不要犯錯。醫書上說的五種實證,是說病人能吃卻大便不通,脈搏大而皮膚發熱且沒有汗。
如果又有發熱的症狀,就可能需要使用瀉下藥。又說的五種虛證,是說病人不能吃東西,想吐而且皮膚冰冷,脈搏細微,大小便都正常,就應該用補養的方法治療。由此來看,如果臟腑功能恢復正常,就可以知道體內沒有毒熱。如果這時還使用瀉下藥,豈不是會造成虛弱更加嚴重嗎?既然大便正常,就算有發熱的症狀,只要利小便,就算有熱也不會造成傷害。我常常看到病人,大便不是稀溏腹瀉,而且有虛證,使用溫補藥物而痊癒的例子。
而大便稀溏腹瀉,又使用瀉下藥而痊癒的例子,卻沒聽說過。即使可能有,也是因為食物積滯,或是冷熱不調,互相影響造成,只要用半補半瀉的方法,去除積食,分辨冷熱,這不是真正的使用瀉下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