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宿

《奇效良方》~ 瘡診論卷之六十五 (8)

回本書目錄

瘡診論卷之六十五 (8)

1. 瘡疹已出不可服油劑

冬嚴寒而反溫,小兒陽盛而陰微,無陰以制之,則熱停於胸膈,令兒頭髮豎直,飲食以減,此伏熱之兆,便宜解之,服油劑,隨時便服,預以防之也。如《千金方》論:人之初生,服生地黃汁蜆殼,則不害瘡疹。龐氏論冬月天氣溫暖,小兒至春,陽氣發生,必發瘡疹,宜預服三豆飲子

白話文:

冬天的天氣嚴寒,小孩陽氣盛而陰氣微弱,沒有陰氣來剋制陽氣,熱氣就會積聚在胸膈之間,導致小孩頭髮直立,飲食減少,這是伏熱的徵兆,應該及早處理,服用油劑來化解熱氣,隨時服用,以防發病。就像《千金方》中所說:人在剛出生時,服用生地黃汁一蜆殼的量,就可以防止瘡疹。龐氏也說,冬天的天氣溫暖,小孩到了春天,陽氣生發,必定會發作瘡疹,應該預先服用三豆飲子來預防。

常論瘡疹未發,服升麻葛根湯,此皆未見紅點時,先服以防之,豈是身熱斑生而用者?且油劑、三豆飲子、升麻湯,是皆預用之。或是冬月應寒而反熱,名曰冬溫,前人推度之,小兒純陽,至春陽氣發生,與伏熱相搏,必作瘡疹,故隨冬溫時以服之,又何嘗見斑點時服耶?《千金論》人之初生,服生地黃汁數蜆殼,終身不患瘡疹。此為知幾,尤防於未然者。

白話文:

常說在水痘發作前服用升麻葛根湯,這是水痘還沒有出現紅點時,先服用以預防之,難道是等到身上發熱長紅疹才用嗎?另外,油劑、三豆飲子、升麻湯,這些都是預先服用的。或者是在冬天應該感到寒冷,反而覺得發熱,稱之為冬溫。前人推測,小兒是純陽之體,到了春天陽氣生發,與伏熱相搏擊,必會產生水痘,所以趁著冬溫的季節服用升麻葛根湯,又何曾等到出現斑點時才服用呢?《千金論》中記載,人出生時服用生地黃汁數蜆殼,終身不患水痘。這是明察秋毫,在事情發生之前就預防。

若斑點已出,則不可服油劑矣。

白話文:

若已出現斑點,就不可以再服用油劑。

2. 瘡疹有發出者有溫出者有解毒者

病之在人,所得有輕重。善用藥者,能使病重者即輕,病輕者即安。故仲景謂之隨證滲泄,最為活法。且瘡疹身熱而煩躁,喘滿脈促,有諸瘡疹證不見斑點,其熱未退者,以麻黃等湯發之,若已出斑點者即止,不用再服,此表發出之也。或稟受虛寒,脾胃怯弱,或服冷藥至多,傷於脾胃,令兒手足逆冷,脈息遲細,大便溏而小便清者,炮乾薑炙甘草湯、豆蔻丁香參朮藥可選而用之,此溫里使令自出也。或瘡疹出後有餘毒者,下利黃赤膿血,身熱而渴,當以薤白湯與解之。

白話文:

疾病在人身上,其嚴重程度是有輕有重的。善於用藥的人,能夠使嚴重的疾病變輕,輕微的疾病得到安痊。所以仲景把這叫做「隨證滲泄」,這是最靈活的方法。例如瘡疹病人感到身體發熱煩躁、氣喘滿溢、脈搏又促又緊,有一些瘡疹證狀但是沒有斑點,而且體熱還沒有退燒的,可以用麻黃等藥組成的湯藥來發汗把毒氣發出來。如果斑點已經出現,則立刻停止服用,不用再服用了,這就是「表證發出」的方法。又或者因體質虛寒、脾胃虛弱,或者是服用了過多寒涼藥物,損傷了脾胃,導致小孩子的四肢冰涼、脈搏細微遲緩、大便稀溏而小便清澈的,可以使用炮乾薑、炙甘草湯、豆蔻、丁香、人參、白朮等藥物選用來服用,這是溫陽裡氣、使毒氣自行發出來的方法。又或者在瘡疹發出後,體內還有餘毒,有黃赤膿血從下體排出,身體發熱口渴的,應該用薤白湯來治療。

於斯二者,或發或溫或解,能審而用之,瘡可保無虞矣。

白話文:

在治療瘡瘍時,這兩種藥性(發散和溫熱)或發散或溫暖或解毒,能夠仔細辨別並使用它們,瘡瘍才能保證沒有意外。

3. 瘡疹雖有熱證,大便如常,過則不可再下

事物以中為正,臟腑以溫為平,故過熱大涼,皆非所宜。臟腑有熱者,則大便數日不通,熱蓄血聚,壅遏不行,勢必增劇,不得已則下之。若或下,為害不淺,故大便如常,是內無蓄熱,切不可再下,此前人言之諄復者。蓋驚策後人,使無誤爾。方書論五實證,人能食而大便秘,脈大皮熱無汗。

白話文:

所有事物以中庸為正道,臟腑以溫暖為正常,所以過於燥熱或過於寒冷,都不是合適的。臟腑如果有燥熱,那麼大便數日不通,燥熱積聚,血流不暢,鬱積不行,病情勢必加重,不得已的情況下才需要瀉下。如果隨便瀉下,危害不淺,所以大便正常,就代表內部沒有積熱,千萬不可再瀉下,這是前人一再叮囑、反覆強調的,是為了警醒後人,以免誤治。醫方書籍中討論的五實證,是指人能夠飲食,而大便不通,脈搏洪盛,皮膚燥熱,但沒有汗。

又有熱證相兼,睹可下之。又論五虛證,令人不能食,嘔吐皮寒,脈細,大小便利,則宜補之。以此而觀,臟腑既已過如常,則知里無毒熱。若下之者,豈不為重虛者乎?大便既如常,有大熱證者,但利其小便,則雖熱亦不能為害矣。常觀病者,大便不濡瀉,有虛證,用溫藥而愈者有矣。

白話文:

此外還有熱症同時發作,可以酌情給予瀉下治療。又根據五虛證的理論,就會使得患者不能飲食,嘔吐,皮膚發冷,脈搏細弱,大小便通暢,那麼就應該給予補益治療。由此看來,臟腑功能已經恢復正常,那麼就可以知道體內沒有毒熱。如果給予瀉下治療,豈不是會導致虛弱加重嗎?大便已經通暢,還有大熱症狀,只要讓小便通暢,即使有熱症也不會造成危害。經常觀察病人,大便不稀瀉,具有虛證,使用溫補藥物而治癒的例子是有的。

大便濡瀉,又用下藥而愈者,未之聞也?雖或有之,是食積,或冷熱不和,互相為害,但半補半利,去其食積,分其冷熱,此非正下者也。

白話文:

大便稀爛,又用瀉下藥而治癒的,我沒有聽說過。即使有這樣的例子,也是因為食物積滯,或寒熱不調,互相影響所致。但這種情況下,應當採用半補半瀉的方法,去除食物積滯,調和寒熱,這不是正宗的瀉下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