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宿

《奇效良方》~ 卷之三十 (1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十 (12)

1. 蘇子煎

治上氣咳嗽。

紫蘇子,生薑汁,生地黃汁,白蜜,杏仁(各一升)

上搗蘇子,以地黃汁薑汁澆之,以絹絞取汁,更搗,以汁澆之,絞令味盡出,去滓熬,令杏仁微黃黑如脂,又以汁澆之,絹絞,往來六七度,令味盡,去滓,內蜜合和,置銅器中,於湯上煎之,令如飴,每服方寸匕,日三夜一。一方無地黃汁。

救急療上氣咳肺氣胸痛。

《病源》:咳嗽上氣者,肺氣有餘也。肺感於寒,則成咳嗽。肺主氣,氣有餘則喘咳上氣,此為邪搏於氣,氣壅滯不得宣通,是為有餘,故咳嗽而上氣也。其狀喘咳上氣,及多涕唾,面目浮腫,則氣逆也。

杏仁(三大升,去皮尖雙仁者,研如泥),白蜜(一大升),牛酥(二大升)

上將杏仁於瓷盆中,用水研取汁五升,淨磨銅鐺,勿令脂膩。先傾三升汁於鐺中,刻木記其深淺,又傾汁二升,以緩火煎,減至於所記處,即內白蜜牛酥,還至木記處,藥乃成,貯於不津磁器中。每日三度,以暖酒服一大匙,不能飲酒,和粥服亦得。服至一七日,唾色變白,二七日唾稀,三七日咳斷。

此方非獨治咳,兼補虛損,去風冷,悅肌膚,白如瓠,婦人服之尤佳。

白話文:

蘇子煎

這個藥方是治療氣喘咳嗽的。

需要紫蘇子、生薑汁、生地黃汁、白蜂蜜、杏仁(各一升)。

先把紫蘇子搗碎,用生地黃汁和生薑汁澆淋,再用絹布絞出汁液。接著再搗,再次用汁液澆淋,絞盡汁液,去除殘渣後熬煮。當杏仁呈現微黃黑色,像油脂一樣時,再次用汁液澆淋,用絹布絞汁,如此反覆六七次,直到味道完全釋出,去除殘渣。然後加入蜂蜜攪拌均勻,放入銅器中,隔水加熱熬煮,直到濃稠如麥芽糖。每次服用約一平方寸匕,一天三次,晚上一次。另有一種做法,不加生地黃汁。

這個藥方能緊急治療氣喘咳嗽、肺氣胸痛。

《病源》說:咳嗽氣喘,是因為肺氣過盛。肺部感受寒邪,就會引起咳嗽。肺主管氣,氣如果過盛,就會氣喘咳嗽,向上衝逆。這是因為邪氣侵襲到氣,使氣阻塞不通暢,所以說是過盛,因此會咳嗽氣喘。病狀表現為氣喘咳嗽,氣向上衝逆,多痰涕唾,臉部和眼睛浮腫。

另一個藥方:

需要杏仁(三大升,去皮尖、雙仁的,磨成泥狀)、白蜂蜜(一大升)、牛酥油(二大升)。

先把杏仁放入瓷盆中,加水研磨取汁五升。準備乾淨無油膩的銅鍋。先倒入三升杏仁汁,在鍋壁上刻一個木記號,記下液面的高度。再倒入兩升杏仁汁,用小火熬煮,直到液面降至木記號處,加入白蜂蜜和牛酥油,熬煮到液面回到木記號的高度,藥就做好了。將藥裝入不透水的瓷器中。每天三次,用溫酒送服一大匙。如果不能喝酒,用粥送服也可以。服用一到七天,痰的顏色會變白;二個七天,痰會變稀;三個七天,咳嗽就會停止。

這個藥方不只治療咳嗽,還可以補虛損,去除風寒,使皮膚潤澤,白皙如瓠瓜。婦女服用效果更好。

2. 百合湯

治肺氣壅滯,咳嗽喘悶,膈脘不利,氣否多渴,腰膝浮腫,小便淋澀。

百合,赤茯苓,陳皮(湯浸,去白),紫蘇莖葉,人參,大腹皮,豬苓(去黑皮),桑根白皮,枳殼(麩炒),麥門冬(去心),甘草(炙,以上各一兩),馬兜鈴(七枚,和皮)

上粗搗篩,每服四錢,水一盞半,入生薑一棗大,同煎至八分,去滓,不拘時溫服。

白話文:

治療肺氣鬱積阻塞,導致咳嗽、氣喘胸悶,胸膈及胃脘部不適,氣機不順暢而口渴,腰部、膝蓋浮腫,小便不暢通等症狀。

藥方組成:百合、赤茯苓、陳皮(用湯浸泡過,去除白色部分)、紫蘇莖葉、人參、大腹皮、豬苓(去除黑色外皮)、桑樹根白皮、枳殼(用麩皮炒過)、麥門冬(去除心)、甘草(炙烤過,以上各一兩),馬兜鈴(七枚,連皮)。

將以上藥材粗略搗碎過篩,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碗半,加入一塊棗子大小的生薑,一起煎煮至剩八分,去除藥渣,不拘時間溫服。

3. 葶藶散

治咳嗽,面目浮腫,不得安臥,涕唾稠黏。

甜葶藶(隔紙炒),郁李仁(湯去皮,炒),桑皮(以上各一兩),紫菀(去苗土),旋覆花,檳榔,木通(以上各半兩),大腹皮(三分)

上為散,每服三錢,水一中盞,生薑半分,煎至六分,去滓,不拘時溫服。

白話文:

治療咳嗽,臉部和眼皮浮腫,無法安穩躺臥,鼻涕和痰液濃稠黏膩的症狀。

使用甜葶藶(隔著紙炒過)、郁李仁(用熱水燙過去除外皮,再炒過)、桑白皮(以上各一兩),紫菀(去除莖部和泥土)、旋覆花、檳榔、木通(以上各半兩),大腹皮(三分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杯水,加入半分的生薑,煎煮至剩六分,去除藥渣,不論何時溫熱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