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宿

《奇效良方》~ 卷之六十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六十 (1)

1. 口舌門(附論)

夫口者,足太陰之經,脾之所主,五味之所入也。舌乃心之竅,舌和則知五味矣。蓋五味入口,藏於脾胃,為之運化津液,以養五氣。五氣者,五臟之氣也,節宣微爽,五臟之氣偏勝,由是諸疾生焉。且咸則為寒,酸則停滯,澀則因燥,淡則由虛,熱而從苦從甘也。口臭者,乃腑臟臊腐之不同,蘊積於胸膈之間而生熱,沖發於口也。

口瘡者,脾氣凝滯,風熱加之而然。醫療之法,各隨其所因以治之。

白話文:

口是足太陰經的循行部位,由脾主令,是五味所進入的地方。舌是心的竅道,舌頭和順就能感知五味。五味入口後,藏於脾胃,脾胃將其運化為津液,用來滋養五臟之氣。五氣是指五臟之氣,在調節和宣通方面略有不足,五臟之氣偏盛,由是產生各種疾病。鹹味則為寒,酸味則停滯,澀味則因乾燥,淡味則由虛弱,熱而從苦味,甘味也是同理。口臭是腑臟臊腐之氣不同尋常,積聚在胸膈之間而產生熱氣,衝發到口而產生的。

患有口瘡的人,是因為脾氣凝滯,再加上風熱的因素所致。治療的方法,應根據不同的原因來制定。

2. 杏仁散

治心胃中客熱,唇口乾燥,或生瘡。

白話文:

治療心胃積熱引起的口唇乾燥、生瘡等症狀。

杏仁(湯浸,去皮尖及雙仁,麩炒黃),黃連(去須),麥門冬(去心),赤茯苓,地骨皮,黃芩,山梔子仁,薔薇根,大黃(銼炒,各一兩),犀角屑(三分),甘草(炙赤,半兩)

上㕮咀,每服三錢,水一中盞,入淡竹葉十四片,煎至六分,去滓食後溫服。

白話文:

  • 杏仁(用熱水浸泡,去皮尖和雙仁,用麩皮炒至黃色)

  • 黃連(去鬚)

  • 麥門冬(去心)

  • 赤茯苓

  • 地骨皮

  • 黃芩

  • 山梔子仁

  • 薔薇根

  • 大黃(銼碎炒過,每種各一兩)

  • 犀角屑(三分)

  • 甘草(炙赤,半兩)

以㕮咀三錢,水一中碗,加入淡竹葉十四片,煎煮至藥液減為六分,濾去藥渣,食後溫服。

3. 牛黃丸

治心脾壅熱,口舌乾燥及煩渴。

白話文:

由丹參、鬱金和茯苓組成的藥丸,用於治療心脾鬱熱、口舌乾燥和煩渴。

牛黃(三分,細研),黃連(去須),大黃(銼炒,各二兩),麥門冬(一兩半,去心,焙),硃砂(半兩,細研,水飛),麝香(少許),山梔仁,馬牙硝(細研),川芎,黃芩,甘草(炙,各一兩)

白話文:

  • 牛黃(三分,研磨至細粉)

  • 黃連(清除鬍鬚)

  • 大黃(切碎,炒熟,每樣二兩)

  • 麥門冬(一兩半,去除中心,烘烤)

  • 硃砂(半兩,研磨至細粉,水飛)

  • 麝香(少許)

  • 山梔仁

  • 馬牙硝(研磨至細粉)

  • 川芎

  • 黃芩

  • 甘草(炙,每樣一兩)

上為細末,研勻,煉蜜和丸,如彈子大,每服一丸,食後竹葉煎湯化下。

白話文:

將(藥材)研磨成果末,均勻混合,加入蜂蜜製成如彈丸般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一丸,在飯後用竹葉煎煮的湯汁送服。

4. 栝蔞根散

治風熱,口中乾燥,舌裂生瘡。

白話文:

治療風熱,口乾舌躁,舌頭乾裂生瘡。

栝蔞根,胡黃連,黃芩(各三分),白殭蠶(炒),白蘚皮,大黃(銼炒,各半兩),牛黃(研),滑石(研,各一分)

上為細末,研勻,每服二錢,不拘時竹葉湯調服。

白話文:

栝蔞根、胡黃連、黃芩各三分,白殭蠶(炒過)、白蘚皮、大黃(銼碎炒過,各半兩),牛黃(研磨)、滑石(研磨,各一分)

取此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二錢,不拘時間,加入竹葉湯服用。

5. 甘露丸

解壅毒,退風熱,治口舌乾燥。

白話文:

解除壅積的毒素,降低風熱,治療口舌乾燥。

寒水石(二斤,燒令赤,攤於地上一宿,出火毒),馬牙硝(三兩,細研),鉛霜(細研),龍腦(細研),甘草(炙赤,各三分)

白話文:

寒水石(二斤,燒至發紅,攤平在地上放置一晚,去除火毒),馬牙硝(三兩,研磨成粉末),鉛霜(研磨成粉末),龍腦(研磨成粉末),甘草(烤至赤紅,各取三分)

上為細末,研勻,以糯米飯和丸,如彈子大,每服半丸,食後用新汲水磨化服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再與糯米飯混合一起研磨均勻,搓成像彈珠般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半丸,在飯後用水磨化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