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宿

《奇效良方》~ 卷之二十四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十四 (7)

1. 黑錫丹

治真頭痛。

茴香(炒),附子(制),葫蘆巴破故紙(炒),川楝子,巴戟(以上各一兩),肉豆蔻(制),木香沉香,桂心(以上各半兩),錫硫砂(四兩)

白話文:

茴香(炒)、附子(制)、葫蘆巴、破故紙(炒)、川楝子、巴戟(以上各一兩)、肉豆蔻(制)、木香、沉香、桂心(以上各半兩)、錫硫砂(四兩)

上為末,同研勻,酒煮麵糊和丸,如梧桐子大,陰乾,以布袋擦令光瑩,每服四十丸,空心姜鹽湯送下。一方有陽起石

白話文:

將上等藥材研磨成末,混合均勻,用酒煮熟麵糊和丸,丸子的尺寸像是梧桐子的大小,陰乾後用布袋擦拭使藥丸光滑亮麗,每次服用四十粒藥丸,空腹時用薑鹽湯送服。另有一種藥方含有陽起石。

2. 順氣和中湯

黃耆(一錢半),人參(一錢,使),白芍藥(使),當歸(使),陳皮(佐),白朮(佐,以上各五分),升麻(引),柴胡(引,各三分),細辛(使),蔓荊子(使),川芎(使,各二分),炙甘草(佐,七分)

白話文:

黃耆(七.五公克),人參(五公克,切片並蒸過),白芍藥(切片並蒸過),當歸(切片並蒸過),陳皮(五分),白朮(五分),升麻(五分),柴胡(五分),細辛(四分),蔓荊子(四分),川芎(四分),炙甘草(三分五)

《內經》曰:陽氣者,衛外而為固也。今年高氣弱,又加發汗,衛外之氣愈損,故以黃耆甘溫,補衛實表為君,人參甘溫當歸辛溫,氣補血,芍藥酸寒,收衛氣為臣,白朮陳皮炙甘草苦甘溫,養胃氣,生髮陽氣,上實皮毛,肥腠理為佐,柴胡升麻苦平,引少陽陽明之氣上升,通百脈灌周身者也,川芎蔓荊子細辛,溫體輕浮,清利空竅為使也。

白話文:

《黃耆建中湯》方劑來源於《內經》,出素問《至真要大論》。

方劑效用:

1.黃耆為君藥,甘溫之性,能補氣固表 。

2.人參、甘當歸治脾胃不足而氣血兩虛 。

3.白朮、陳皮、甘草能補氣健脾,脾胃之氣健旺,陽氣得生。

4.柴胡、升麻入藥,引少陽陽明之氣上行,升提陽氣。

5.川芎、細辛、蔓荊子辛溫解表,疏散風寒 。

6.芍藥酸寒味收,能收澀肺氣,益衛固表,助黃耆固表,肺氣得收斂,衛氣得固,邪氣不得入裡。

上述藥物合用,可以發揮益氣補中、固表止汗的作用。

上銼如麻豆大,作一服,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滓。食後溫服,服之減半,再服而愈。明年春,赴詔至六盤,出曹郎中以古風贈云:東垣李明之,嘗以能醫鳴,易水得奧訣,為竭黃金嬴,一燈靜室窮《內經》,黃帝拊掌歧伯驚,日儲月積不易售,半世豐得三折肱,所長用藥有活法,秘方堆案白兔生,不聞李延同居且同病,一汗一下得其平,乃知古人一證處一方,後世以方合證此理殊未明,公心審是者誰子,直以異己喧謗聲,先生飲恨臥黃壤,門生賴汝卓卓醫中英,活人事業將與相,一旦去已權非輕,連年應召天策府,廉臺草木皆欣榮,好藏漆葉青黏散,莫使樊阿獨植名。

白話文:

上等細碎如綠豆一樣大,做成一劑,加兩杯水,煎至一杯,去掉渣滓。飯後溫服,每次服用劑量減半,再服一次即可痊癒。第二年春天,奉詔前往六盤,曹郎中引用古風贈我詩云:「東垣的李明之,曾經以醫生聞名,易水中獲得了奧祕的訣竅,為此耗盡了黃金和財產,一盞燈在安靜的室內夜讀《內經》,黃帝鼓掌,岐伯震驚,日積月累卻不容易售出,半輩子才獲得三折肱的豐厚報酬,所擅長的用藥有靈活的治療方法,祕方堆滿桌案,一隻白兔生出了白兔崽,卻沒有聽說李延和同居且得了相同的疾病,發了一次汗,症狀就減緩了,一瀉利後就痊癒了,才知道古人一個證狀就對應一方藥,後世將方藥與證狀相結合,這個道理很不清楚,公正地審視這是誰的孩子,只是用異己的身份去散佈謠言,先生飲恨而去,寄希望於你門生在醫界卓越出眾,活人的事業將與你相伴,一旦離去,權利已經很輕了,連年奉詔於天策府,廉臺草木都欣欣向榮,藏好漆葉青黏散,不要讓樊阿獨享美名。

3. 清上瀉火湯

燕京溫官人,年小時氣弱,常於氣海三里灸之,節次約五七千壯,至年老添熱厥頭痛,雖冬天大寒,猶喜寒風,其頭痛則愈。微來暖處,或見煙火,其痛復作,五七年不愈,此皆灸之過也。

白話文:

燕京有一位溫姓官員,在他年輕時身體虛弱,經常在氣海和三里穴位上灸火,前後灸了約五、七千壯。等到他老了,卻出現了發熱、口渴、頭痛的症狀,即使在寒冬臘月,他也喜歡吹冷風,頭痛才會減輕。一旦他進入溫暖的地方,或者看見火煙,頭痛就會復發,連續五、七年都沒能治癒。這都是因為灸火過度造成的。

羌活根(三錢),知母(酒浸),黃芩(酒浸,各一錢半),黃柏(酒浸),炙甘草黃耆(以上各一錢),防風升麻(各七分),生地黃柴胡根,甘草根,黃連(酒浸),藁本(以上各五分),蔓荊子當歸身,蒼朮(以上各三分),荊芥穗,川芎(各二分),細辛紅花(各少許)

白話文:

羌活根(三錢),知母(用酒浸泡),黃芩(用酒浸泡,各一錢半),黃柏(用酒浸泡),炙過的甘草,黃耆(以上各一錢),防風,升麻(各七分),生地黃,柴胡根,甘草根,黃連(用酒浸泡),藁本(以上各五分),蔓荊子,當歸身,蒼朮(以上各三分),荊芥穗,川芎(各二分),細辛,紅花(各少許)

上銼如麻豆大,分作二服,每服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滓稍熱,食後服。

白話文:

(內容)上銼如麻豆大,分作二服,每服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除渣滓稍稍加熱,飯後服用。

中書左丞姚公茂,年六十七,宿有時毒,至元戊辰春,因酒再發,頭面赤腫而痛,耳前後尤甚,胸中煩悶,咽嗌不利,身半以下惡寒,足䯒尤甚,由是以床炕相接,身半以上臥於床,身半之下臥於炕,飲食減少,精神困弱,脈得浮數,按之弦細,上熱下寒明矣。《內經》云:熱勝則腫。

白話文:

中書左丞相姚公茂,六十七歲,患有長期積鬱的毒熱症,到元朝戊辰年的春天,因為喝酒的緣故,毒熱症再次發作,頭面部紅腫疼痛,尤其是耳朵前後疼痛尤為嚴重,胸中煩悶,咽喉不利,身體以下半部分畏寒怕冷,雙腳更是冷得最嚴重,所以只能以牀和火炕相接,上半身睡在牀上,下半身睡在火炕上。飲食減少,精神睏倦虛弱,脈搏浮數,按壓後感覺弦細,上熱下寒的症狀非常明顯。《黃帝內經》中說:熱勝則腫。

春氣者病在頭。《難經》云:熱在頭身宜砭刺之,取其易散故也。遂於腫上約五十餘刺,其血紫黑,如露珠之狀,頃時腫痛消散。又於氣海穴中,大艾炷灸百壯,乃助下焦陽虛,退其陰寒,次於三里二穴中,各灸三七壯,治足䯒冷,亦引導熱氣下行故也。遂處方云:熱者寒之。

白話文:

春天的疾病在頭。難經說:頭身有熱,應該針灸,因為這樣最容易分散熱氣。於是,在腫處紮了五十多針,流出的血是紫黑色的,就像露珠一樣。不久,腫痛就消失了。又在氣海穴上用大艾炷灸了一百壯,幫助下焦虛弱,消除陰寒,然後在三里穴灸了七十三壯,治療足部的寒涼,也是為了引導熱氣下降。於是處方上寫:熱則用寒來治療。

然病有高下,治有遠近,無越度其制度,君以黃芩黃連,苦寒酒炒,亦為因用以瀉其上熱,桔梗甘草辛甘溫上升,佐諸苦藥以治其熱,柴胡升麻苦平,味之薄者,陰中之陽,發散上熱以為臣,連翹苦辛平,以散結消腫,當歸身辛溫和血止痛,大黃苦寒,酒煨,引苦性上行至巔,驅熱而下,以為使也,投劑之後,腫痛全減,大便利,再服減大黃,慎言語,節飲食,不旬日良愈。

白話文:

然而病症的高低不同,治療方法也有遠近之分,不可超過既定的治療法則。君藥用黃芩、黃連,味苦寒,用酒炒後使用,用以清瀉上熱;桔梗、甘草味辛甘,溫性,可以上升,佐以其他苦藥治療熱症;柴胡、升麻味苦平,性薄,為陰中的陽氣,可以發散上熱,作為臣藥。連翹味苦辛,性平,可以散結消腫。當歸身味辛溫,可以和血止痛。大黃味苦寒,用酒煨過後,引苦性上行至巔,驅熱而下,作為使藥。用藥後,腫痛全部減輕,大便通暢,再服藥時減少了大黃的用量。謹慎說話,節制飲食,不到十天就痊癒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