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奇效良方》~ 卷之三十七 (4)
卷之三十七 (4)
1. 梔子丸
治時行病急黃,及瘴瘧疫癘。
白話文:
治時行病急黃
時行病初起,有發熱頭暈身痛,發黃嘔吐,或吐利不止,或發狂妄言,或抽搐,或牙關緊閉,或昏迷不醒者。治法:
- 急下法:用大黃、芒硝、黃連、山梔、梔子、滑石等藥,煎湯服下。
- 清熱解毒法:用板藍根、黃芩、金銀花、連翹等藥,煎湯服下。
- 補益脾胃法:用黨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等藥,煎湯服下。
治瘴瘧疫癘
瘴瘧流行之地,常有發熱畏寒,頭痛身痛,嘔吐泄瀉,或發熱汗出,或發熱無汗,或發熱口渴,或發熱煩躁,或發熱神昏等症狀。治法:
- 驅邪解毒法:用藿香、佩蘭、蒼朮、白芷、防風等藥,煎湯服下。
- 清熱解毒法:用黃芩、黃連、板藍根、金銀花等藥,煎湯服下。
- 補益脾胃法:用黨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等藥,煎湯服下。
梔子仁,茵陳,芒硝,大黃(蒸,以上各一兩),杏仁(去皮尖,炒,七錢),豆豉(湯浸軟,另碾),鱉甲(醋炙),常山(以上各半兩),巴豆(去皮膜油,二錢)
白話文:
梔子仁、茵陳、芒硝、大黃(蒸,以上各一兩),杏仁(去皮尖,炒,七錢),豆豉(湯浸軟,另碾),鱉甲(醋炙),常山(以上各半兩),巴豆(去皮膜油,二錢)。
上為細末,餳飴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三丸,食遠用米飲送下,吐利是效,未效加一丸。
白話文:
將藥製成細小的粉末,加入飴糖做成像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三顆,隔著一段時間用米湯送服,如有嘔吐、腹瀉的症狀,即表示藥效產生,若沒有效果,可再增加一顆藥丸。
2. 茵陳散
治黃疸,食已即飢,身體面目爪甲牙齒及小便悉黃,寒熱,或身體多赤多青。皆由酒食過度,為風濕所搏,熱氣鬱蒸而成。
白話文:
治療黃疸病,病人吃完東西後不久肚子又會餓,身體、臉、指甲、牙齒和尿液都會變黃,有的病人還會出現冷熱交替的感覺,或者身上出現很多紅斑或青斑。這些症狀都是由於患者過度飲酒和飲食,導致風濕侵入體內,熱氣鬱結在體內而引起的。
茵陳,木通,大黃(炒),梔子仁(以上各一兩),石膏(二兩),栝蔞(一個),甘草(炙,半兩)
白話文:
茵陳、木通、大黃(炒過)、梔子仁(以上各 30 克),石膏(60 克),栝蔞(1 個),甘草(炙過,15 克)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半,生薑五片,蔥白一莖,同煎至八分,去滓,不拘時溫服。大小便秘,加枳實赤茯苓葶藶。又有傷寒瘀血不解,郁發於表,發為黃疸,其脈浮緊,當以汗解,獨煎好麻黃湯飲之。
白話文:
上方每服四錢,加水一盞半,生薑五片,蔥白一莖,一起煎到八分滿,過濾掉藥渣,不拘時間溫熱服用。大便祕結,小便不通,增加枳實、赤茯苓、葶藶。還有一種情況是傷寒瘀血沒有化解,鬱結在體表,發為黃疸,脈搏浮緊,應當用汗法治療,只煎服麻黃湯即可。
3. 黃耆湯
治黃汗身體腫,發熱不渴,汗出染衣黃色。
白話文:
身體發黃並且浮腫,發熱但不覺得口渴,流出來的汗沾染衣物呈現黃色。
黃耆(去蘆,蜜炙),赤芍藥,茵陳蒿(各二兩),石膏(四兩),麥門冬(去心),淡豉(各一兩),甘草(半兩炙)
白話文:
黃耆(去除蘆頭,用蜂蜜炙烤),赤芍藥,茵陳蒿(各兩百公克),石膏(四百公克),麥門冬(去核),淡豉(各一百公克),甘草(一百二十五公克炙烤)
上㕮咀,每服四錢,用水一盞,生薑五片,煎七分,去滓,食前服。一方入竹葉十四片,不用薑。一方無甘草。
白話文:
用上等製好的香薷咀嚼,每次服用四錢,加入一杯水,以及五片生薑,煎煮至七分剩三分,過濾去除渣滓,在飯前服用。
另一種做法是加入十四片竹葉,不使用生薑。
還有一種做法不使用甘草。
4. 黃耆苦酒湯
治黃汗身體腫,發熱汗出而不渴,狀如風水,汗出沾衣,色黃如柏汁,脈自沉。此由汗出入水中浴,水入汗孔中,從外而得之。
黃耆(銼,五兩),芍藥,官桂(去粗皮,各三兩)
白話文:
治療黃汗身體腫脹,體溫高、發汗但不口渴,症狀如中風後遺症,汗水浸濕衣物,顏色黃色像柏樹汁,脈搏沉緩。這是因為出汗後進入水中洗澡,水進入汗孔中,從外而得的疾病。
黃耆 (切碎,二五〇公克),芍藥,桂枝 (去除粗皮,各一五〇公克)
上銼如麻豆大,每服五錢匕,用苦酒一盞半,同煎取七分,去滓,不拘時溫服。服之當心煩,苦酒助故也。一方用苦酒三合,水一盞半,同煎服。
白話文:
藥材要像麻豆那麼大,每次服用五錢的量,用苦酒一盞半,一起煎煮,取七分之量,去除渣滓,不拘泥時間,溫熱服用即可。服用後可能會出現煩躁,這是由於苦酒的緣故。還有一種做法是使用苦酒三合、水一盞半,一起煎煮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