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奇效良方》~ 卷之三十七 (3)
卷之三十七 (3)
1. 一清飲
治疸證發熱,諸熱通用。
柴胡(三錢),赤茯苓(去皮,二錢),桑白皮(炒),川芎(各一錢半),甘草(炙,一錢)
上作一服,水二盅,生薑三片,紅棗一枚,煎一盅,食前服。
白話文:
這個藥方叫做「一清飲」,是用來治療黃疸病引起的發燒,以及各種發熱症狀的通用藥方。
藥材包含:柴胡(三錢)、去皮的赤茯苓(二錢)、炒過的桑白皮、川芎(各一錢半)、炙甘草(一錢)。
將以上藥材配成一帖,加入兩盅水,以及三片生薑、一顆紅棗,一起煎煮成一盅的藥液,在飯前服用。
2. 茵陳湯
治時行瘀熱在裡,鬱蒸不散,通身發黃。
茵陳(一兩三錢),大黃(四錢),梔子仁(二錢)
上作一服,水二盅,煎至一盅,不拘時服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劑叫做茵陳湯,是用來治療因為時疫引起的瘀熱積聚在體內,熱氣鬱結無法散開,導致全身發黃的病症。
藥方組成:茵陳(約49克),大黃(約15克),梔子仁(約7.5克)
服用方法:將以上藥材混合為一劑,加入兩盅水煎煮,煮到剩下一盅,不拘時間服用。
3. 金黃丸
治酒積食積,諸積面黃疸,積硬塊。
荊三稜,牽牛(各二錢半),巴豆(四十九粒,出油),黍米粉,香附子(各半兩),澤瀉(一錢半)
上為細末,用梔子煎湯和丸,如綠豆大,每服三丸至五丸,食遠用白湯送下。
白話文:
這個藥方叫做金黃丸,用來治療因為喝酒或飲食不消化造成的積滯,各種積滯引起的臉色發黃、黃疸,以及腹部出現硬塊。
藥材成分有:荊三稜、牽牛子(各二錢半)、去除油脂的巴豆(四十九粒)、黍米粉、香附子(各半兩)、澤瀉(一錢半)。
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,用梔子煎煮的湯汁調和藥粉做成藥丸,大小像綠豆一樣。每次服用三到五顆,飯後遠離用餐時間,用溫開水送服。
4. 谷疸丸
專治谷疸。
苦參(三兩),龍膽草(一兩),牛膽(一個,取汁)
上為細末,用牛膽汁入少煉蜜和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空心熱水或生薑甘草煎湯送下。
白話文:
專門治療因飲食不消化引起的黃疸病。
將苦參三兩、龍膽草一兩,以及牛膽一個(取其膽汁)磨成細末,然後用牛膽汁加入少許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藥丸,大小如梧桐子一般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空腹時用熱水或以生薑甘草煎湯送服。
5. 滑石散
治女勞疸。
滑石(一兩半),白礬(一兩,枯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用大麥粥清,食前調服,以小便出黃水為度。
白話文:
治療婦女因勞累過度引起的黃疸病。
滑石(一兩半),白礬(一兩,煅燒過)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大麥粥的清湯,在飯前調勻服用,以小便排出黃色液體為有效指標。
6. 黃連散
治黃疸,大小便秘澀,臟腑壅熱。
黃連,川大黃(各二兩,用好醋拌炒),黃芩,甘草(炙,各一兩。)
上為極細末,每服二錢,食後用溫水調服,日三。
白話文:
黃連散
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黃疸,以及大便小便不順暢、排泄困難,因為是內臟器官積熱所引起的。
藥材包括:黃連、用好的醋拌炒過的川大黃(各用二兩),黃芩、炙甘草(各用一兩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在飯後用溫開水調和服用,一天服用三次。
7. 必效散
治黃疸通用。
葶藶(隔紙炒),龍膽草,山梔子,茵陳,黃芩(各二錢)
上作一服,水二盅,煎至一盅,不拘時服。
白話文:
這個藥方是治療黃疸通用的。
藥材包含:葶藶子(隔著紙炒過)、龍膽草、山梔子、茵陳、黃芩,每樣各取二錢。
將以上藥材混合為一劑,加入兩盅水,煎煮至剩下一盅,不論什麼時候都可以服用。
8. 嗅藥瓜蒂散
治黃疸,遍身如金色,累效。
瓜蒂(二錢),母丁香(一錢),黍米(四十九粒),赤小豆(半錢。)
上為細末,每夜吹兩鼻孔內,嗅入便睡,明日取下黃水,次服黃連散。
白話文:
治療黃疸病,全身皮膚像金色一樣,這個方子效果很好。
藥材是:瓜蒂(二錢)、母丁香(一錢)、黍米(四十九粒)、赤小豆(半錢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天晚上吹入兩個鼻孔內,吸入後便入睡,第二天會從鼻孔流出黃色的水,之後再服用黃連散。
9. 桂枝加黃耆湯
治黃汗,身腫汗出,出已輒輕,久久必身潤胸中痛,腰以下無汗,其腰馳痛,如有物在皮中,劇者不能飲食,煩躁,小便不利。
桂枝(二錢),芍藥(三錢),甘草(一錢,炙),黃耆(三錢)
上作一服,水二盅,生薑五片,紅棗三枚,煎至一盅,食遠服,仍飲熱粥,以助藥力。
白話文:
治療黃汗,身體腫脹,汗出後身體會感到輕鬆,但久了之後身體會變得濕潤,胸口會疼痛,腰部以下不出汗,腰部感覺鬆弛疼痛,好像有東西在皮膚裡面,嚴重時會無法進食,感到煩躁,小便不順暢。
藥方組成: 桂枝(八克),芍藥(十二克),甘草(四克,烤過的),黃耆(十二克)
將以上藥材作為一劑,加入兩碗水,五片生薑,三枚紅棗,煎煮至剩下一碗,在飯後服用,並搭配熱粥,以幫助藥力發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