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奇效良方》~ 卷之十二 (57)
卷之十二 (57)
1. 神效方
治痄腮,及癰疽發背瘡疥等證,並皆治之。
上以赤小豆為細末,以新汲水調敷瘡上及四邊赤腫處,干則再敷之。
白話文:
治療腮腺炎,以及癰、疽、背部瘡傷、疥瘡等症狀,都可以用這個方法治療。
將赤小豆磨成細粉,用剛打上來的井水調成糊狀,敷在患處及周圍紅腫的地方,乾了就再敷一次。
2. 犀角升麻湯
治陽明經絡受風熱,口唇頰車髮鬢腫痛,及鼻額間連頭痛,不可開口,雖言語飲食亦相妨。
犀角(七錢半),川升麻(半兩),防風,黃芩(各三錢半),香白芷,白附子,川芎(各二錢半),羌活(三錢一字),生甘草(一錢半)
上㕮咀,都作一服,水五盞,煎至三盞半,去滓,分作三服,一日一服訖,其證必減。如臟腑有些溏不妨,足陽明胃經也。經云:腸胃為市。又云陽明多血多氣。胃之中,腥膻五味,無所不納,如市塵無所不有也。六經之中,血氣俱多腐熟,飲食之毒聚於胃,故此方以犀角為主,飲食之毒,陽明經絡,環唇挾口,起於鼻交額中,循頰車上耳前,過客主人,循髮際至額顱。昔王公患此一經,亦以升麻佐之,余藥皆滌除風熱,升麻黃芩專入胃經,故用有效。
白話文:
此方主治因風熱邪氣侵襲陽明經,導致口唇、面頰、髮鬢等部位腫痛,以及鼻樑、前額連帶頭部疼痛,甚至難以張口,影響說話和進食。
藥方組成包括:犀角七錢半,川升麻半兩,防風、黃芩各三錢半,香白芷、白附子、川芎各二錢半,羌活三錢一分,生甘草一錢半。
將上述藥材切碎,全部作為一劑,用水五碗煎煮至三碗半,濾去藥渣,分三次服用,一天服用一次,症狀必定會減輕。如果大便略微稀溏,也無妨,這是因為此病症與足陽明胃經有關。醫經上說:「腸胃為市」又說「陽明多血多氣」。胃中混合了各種食物的味道,什麼都能容納,就像市集什麼都有。在六經之中,陽明經的血氣最為旺盛,消化飲食產生的毒素容易積聚在胃中,所以此方以犀角為主藥來解毒。飲食之毒積聚在陽明經,而陽明經的經絡環繞口唇,起始於鼻子,交匯於額頭中間,沿著面頰向上經過耳前,再經過太陽穴,沿著髮際到達額頭。從前有位王公患了這個經絡的疾病,也是用升麻作為輔助藥物。其他藥物都是用來清除風熱的,其中升麻和黃芩主要作用於胃經,所以這個藥方有效。
3. 如冰散
治風邪熱毒,壅滯肌肉,榮衛不宣,蘊積成腫,血澀膚腠如丹之狀,風隨氣行,遊無定處,邪毒攻衝,焮赤熱痛。
朴硝(五兩,另研),寒水石,蛤粉(各三兩),白芷(一兩),片腦(一錢,另研)
上為細末,研勻,每用新汲水調,稀稠得所,以雞翎塗掃,不令藥干。
治一切赤腫,但癰毒結末成者,並可消。
上用黃蜀葵花子不拘多少,研細,滴水令稀稠得所,將絹帕子裹定,旋挹所餘汁,撲腫所四畔,數撲之。
白話文:
治療風邪熱毒,阻塞在肌肉,導致身體的營養和防禦機能不順暢,積聚成腫塊,血液循環不佳,皮膚的紋理像丹砂一樣的紅,風邪隨著氣的運行,沒有固定位置,邪毒侵襲,造成紅腫發熱疼痛。
使用朴硝(五兩,另外研磨成粉末)、寒水石、蛤粉(各三兩)、白芷(一兩)、片腦(一錢,另外研磨成粉末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混合均勻,每次使用時用剛打上來的水調和,稀稠度適中,用雞毛做的刷子塗抹,不要讓藥乾掉。
可以治療一切紅腫,但是對於癰瘡毒還沒有成膿的,都可以消除。
另外,用黃蜀葵花子不拘多少,研磨成細粉,滴水調成稀稠適中的狀態,用絹布包好,將剩餘的汁液,在腫塊四周輕拍,多拍幾次。
4. 犀角飲
治諸風腫。
犀角(一錢),玄參,連翹,柴胡(去苗,各半兩),升麻,木通(銼,各三分),芒硝(生用),麥門冬(去心,各一兩),沉香,檀香,射干,甘草(炙,各一分)
上銼碎,每服一錢匕,水一盞半,煎至八分,去滓,食後溫服,及夜食後各一服,利多即減。一名犀角湯,無檀香。
白話文:
治療各種因風邪引起的腫脹。
藥材包含:犀角(一錢)、玄參、連翹、柴胡(去除苗部,各半兩)、升麻、木通(切碎,各三分)、芒硝(生用)、麥門冬(去除心部,各一兩)、沉香、檀香、射干、甘草(炙燒過,各一分)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取一錢匙,加入一碗半的水煎煮至剩八分,去除藥渣後,在飯後溫熱服用,晚上飯後也服用一次。如果腹瀉次數過多,就減少用藥量。這個藥方又名犀角湯,只是不包含檀香。
5. 熨風散
治諸瘡,因風致腫。
羌活,防風,白芷,吳茱萸,細辛,當歸,芍藥,芫花,官桂(各等分)
上為粗末,作一劑,赤皮蔥連須細切,半斤,同釅醋拌勻,炒令極熱,帛裹,於瘡上熨之,稍冷即換藥熨之,上下痛止。
白話文:
治療各種瘡瘍,因為風邪引起的腫脹。
羌活、防風、白芷、吳茱萸、細辛、當歸、芍藥、芫花、官桂(每種藥材等量)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,做成一份藥劑。取帶鬚的紅皮蔥切細,半斤,與濃醋拌勻,炒到非常熱,用布包起來,在瘡上熨敷。稍微冷了就換新的藥熨敷,直到疼痛消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