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宿

《奇效良方》~ 卷之一 (2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一 (23)

1. 清神散

治風壅熱甚,咽膈不利。

荊芥穗,薄荷葉(各二兩),甘草(炒,一兩),牛蒡子(炒),川芎(各半兩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沸湯調,食後服。

治熱風。

以牛乳服之。

去風熱。

以椰子漿飲之。

治一切風熱,毒氣攻注目臉,外及發於頭面,並四肢腫痛,應手神驗。

上於臘月中,以新瓦罐滿貯熱水,用朴硝二升,投湯中攪散,掛北檐下,候硝滲出罐外,以羽收之,每用時以人乳汁調半錢掃之。

白話文:

治療因風邪壅塞導致的熱症嚴重,咽喉和胸膈感到不舒服。

藥材包含:荊芥穗、薄荷葉(各八錢,約75克),甘草(炒過,四錢,約37.5克),牛蒡子(炒過)、川芎(各二錢,約18.75克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(約7.5克),用滾燙的開水沖調後,在飯後服用。

治療熱性的風邪。

可以用牛奶調服。

去除風熱。

可以用椰子漿飲用。

治療各種風熱引起的疾病,包括毒氣侵襲眼睛、臉部,以及頭部、臉部發病,還有四肢腫痛,療效迅速且顯著。

在農曆十二月時,用新的瓦罐裝滿熱水,加入兩升朴硝,攪拌使其溶解,然後將瓦罐掛在屋簷下朝北的地方。等朴硝滲出瓦罐外,用羽毛收集起來,每次使用時,用人乳汁調和半錢塗抹患處。

2. 防風飲

治中風,發熱無汗,肢節煩疼,腹內急痛,大小便秘澀。

防風(去叉),當歸(切焙),白朮,麻黃(去節,先煎掠去沫,焙),赤茯苓(去皮)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,山茱萸(去核),黃芩(去心,各一兩),人參,甘草(炙),大黃(炒,各三分),熟地黃(焙,一兩)

上銼如麻豆大,每服五錢匕,用水一盞半,入生薑半分,切碎,大棗二枚,擘破,煎至八分,去滓,溫服,空心日晚各一。一方加天門冬一兩

白話文:

這個方子是治療中風的,症狀是發燒卻沒有汗,四肢關節煩躁疼痛,肚子裡突然疼痛,大便小便都不順暢。

藥方組成有:防風(去掉枝杈),當歸(切片烘乾),白朮,麻黃(去掉節,先煎過後撈掉浮沫,再烘乾),赤茯苓(去掉外皮),附子(用火炮裂,去掉外皮和臍),山茱萸(去掉核),黃芩(去掉中心),各一兩,人參,甘草(烤過),大黃(炒過),各三分,熟地黃(烘乾),一兩。

把這些藥材切成大約像麻豆一樣大小,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一碗半,加入切碎的生薑少許(約半分),以及剝開的紅棗兩枚,一起煎到剩八分,濾掉藥渣,溫熱服用,早晚空腹各一次。有一個加強方,可以多加天門冬一兩。

3. 石膏湯

治中風頭疼,煩熱口乾,小便赤。

石膏(研),白茅根,萹蓄(各三分),滑石(半兩)

上㕮咀,每服三錢匕,水一盞,煎至七分,去滓,食遠熱服。

白話文:

這個方子(石膏湯)是用來治療中風後引起的頭痛,以及伴隨的煩躁發熱、口乾舌燥、小便赤黃等症狀。

藥方組成有:石膏(磨成粉)、白茅根、萹蓄(各取三分),滑石(取半兩)。

使用方法是將以上藥材稍微搗碎,每次取三錢匙的量,加入一杯水,煎煮至剩七分,去藥渣,在飯後趁熱服用。

4. 防風散

治熱毒風痰壅,頭目運悶,心神不寧。

防風(去叉),枳殼(麩炒,各三分),沙參(半兩),秦艽(去苗,一兩半),犀角屑,升麻木通,羌活,甘草炙,茯神去木,龍齒,前胡(各一兩)

上㕮咀,每服三錢,水一中盞,煎至五分,去滓,入生地黃汁一合,更煎一二沸,不拘時溫服。

白話文:

防風散

這個藥方用來治療因熱毒引起的風痰阻塞,導致頭暈目眩、心神不寧等症狀。

藥材包含:防風(去除分叉部分)、枳殼(用麩皮炒過,各三分)、沙參(半兩)、秦艽(去除莖苗,一兩半)、犀角屑、升麻、木通、羌活、甘草(炙烤過)、茯神(去除木心)、龍齒、前胡(各一兩)。
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取三錢,加入一碗水,煎煮至剩下一半的量,去除藥渣,再加入一合生地黃汁,稍微煮沸一下,不拘時間溫服。

5. 前胡散

治熱毒風攻頭面,壅熱,口乾心煩,不欲吃食。

前胡,子芩,山梔仁,防風,甘菊花,沙參,甘草(炙,各半兩),羚牛角屑,麥門冬(去心),枳殼(麩炒,各一兩),石膏(二兩)

上㕮咀,每服三錢,水一中盞,煎至六分,去滓,不拘時溫服。

白話文:

這個藥方[前胡散] 用來治療熱毒引起的風邪侵襲頭面,導致頭面部腫脹發熱、口乾舌燥、心煩意亂、食慾不振等症狀。

藥方組成包含:前胡、黃芩、山梔子、防風、甘菊花、沙參、炙甘草(各半兩),羚羊角屑、麥門冬(去心)、麩炒枳殼(各一兩),以及石膏(二兩)。

將以上藥材稍微搗碎,每次取三錢,加一碗水煎煮至剩六分,濾去藥渣,不拘時間溫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