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奇效良方》~ 卷之二 (27)
卷之二 (27)
1. 赤芍藥散
治風入腹攻五臟,拘急不得轉側,陰縮,手足厥冷,腹中㽲痛。
赤芍藥,桂心,甘草(炙),防風(去叉),川芎(各一兩),川烏(炮裂,去皮臍,二兩)
上㕮咀,每服三錢,以水一中盞,入生薑半分,棗二枚,煎至六分,去滓,不拘時候,稍熱服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風邪侵入腹部,攻擊五臟導致的疾病。症狀包括身體僵硬拘攣,無法翻身轉動,陰莖萎縮,手腳冰冷,以及腹部絞痛。
藥方組成:赤芍藥、桂心、炙甘草、防風(去除莖上的分叉)、川芎各一兩,川烏(炮製過,去除外皮和臍)二兩。
製法: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中碗水,加入半份生薑,兩顆紅棗,煎煮至剩六分,去除藥渣,不論什麼時間,稍微溫熱時服用。
2. 搜風丸
治邪風上逆,以致上實下虛,風熱上攻,眼目昏蒙,耳鳴鼻塞,頭痛眩運,燥熱上壅,痰逆涎嗽,心腹痞痛,大小便結滯。常服清利頭目,開通鼻竅,聰耳明目,宣通血氣,調順飲食。
南星,人參,茯苓(各半兩),乾生薑,寒水石,白礬,半夏(各一兩),蛤粉,大黃,黃芩(各二兩),牽牛末,滑石(各四兩),薄荷葉(半兩),藿香(二錢半)
上為末,滴水丸,如小豆大,每服十丸,加至二十丸,用生薑湯下,日進三服。
白話文:
這個藥丸叫做「搜風丸」,主要是用來治療因為邪風侵襲導致的氣血逆亂,造成上部實熱而下部虛弱的狀況。這種情況會引起風熱往上衝,導致眼睛昏花模糊、耳朵嗡嗡作響、鼻塞、頭痛暈眩、燥熱之氣壅塞在上、痰多咳嗽、胸腹悶痛、大小便不順暢等症狀。經常服用這個藥丸,可以清利頭部和眼睛,使鼻子暢通,改善聽力視力,促進氣血循環,並能幫助調整飲食。
這個藥丸的配方是: 天南星、人參、茯苓各半兩,乾薑、寒水石、白礬、半夏各一兩,蛤粉、大黃、黃芩各二兩,牽牛子末、滑石各四兩,薄荷葉半兩,藿香二錢半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水滴成小豆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十丸,可以逐漸增加到二十丸,用生薑湯送服,每天服用三次。
3. 羌活散
治風熱,頭面生瘡。
羌活(去蘆),防風(去叉),川芎,荊芥穗,麻黃(去根節),甘草(炙),惡實(炒),木通(各等分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匕,茶酒調下,不拘時服。
白話文:
治療因風熱引起的頭面部生瘡。
藥方組成:羌活(去除蘆頭),防風(去除分叉部分),川芎,荊芥穗,麻黃(去除根部和節),炙甘草,炒牛蒡子,木通(各藥材等量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匙,可用茶或酒調和後服用,服用時間不限。
4. 一品丸
治風熱上攻,頭目昏眩,及療偏正頭疼。
上用大香附子,去毛皮,用水煮一時久,細切焙乾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,每服一丸,水一盞,煎至八分,通口服,婦人用醋湯煎服。
治脾氣虛弱。
肝熱有餘,胃氣不足,虛涎所積,聚在胃口,風氣一上,潮涎並起,其狀先有津液滿口,漸次心前潰亂,如有一物上觸咽喉即便噎塞滿悶,不覺兩手相亂把拽,頭上搔癢,或氣上時,忙惶高聲,叫喊逡巡,仍遂平復,此名虛涎。無論大人小兒,若得此病,但大腑虛冷,即吃此藥,若大腑秘熱,不可吃此藥,只吃後方也。
草豆蔻,細辛,川芎,厚朴(薑製,各半兩),防風,羌活,獨活,薏苡仁,黃橘皮,南星,半夏,殭蠶(炒),檳榔,肉豆蔻,牽牛(各一分)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,早朝空心薑湯下四十丸,食後吃後方,大腑熱添。
牽牛(半兩),防風,荊芥穗,麻黃,羌活,獨活,乾蠍,薄荷,連翹,殭蠶(炒,各一分),半夏(三株)
上為細末,每服一錢,食後薄荷湯調下。
白話文:
一品丸
主要功效: 治療風熱引起的頭部不適,如頭暈目眩,以及偏頭痛、正頭痛等。
藥丸製作與服用方法: 選用大香附子,去除毛皮後,用水煮約一小時,然後切成細片並烘乾,磨成細末。再用煉製過的蜂蜜將藥末製成如彈珠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一碗水煎煮至剩八分時服用。婦女則改用醋湯煎服。
主要功效: 治療脾胃虛弱。
症狀描述: 肝火過旺,胃氣不足,導致虛涎積聚在胃口。當風氣上衝時,會引發大量涎液湧出,症狀表現為:先是滿口津液,然後心口一陣翻騰混亂,感覺有東西向上頂到咽喉,隨即感到噎塞、胸悶,甚至會不自主地雙手亂抓,頭皮搔癢。有時發作時會驚慌大叫,然後又恢復正常。這種情況稱為虛涎。無論大人或小孩,如果患有此病,且大便虛寒者,可服用此藥;若大便秘結且有熱象,則不可服用此藥,而應改服後述的方劑。
藥丸成分與製作方法: 草豆蔻、細辛、川芎、厚朴(用薑炮製過)、防風、羌活、獨活、薏苡仁、黃橘皮、南星、半夏、殭蠶(炒過)、檳榔、肉豆蔻、牽牛子,以上藥材各取少許。將其磨成細末,再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天早上空腹時,用薑湯送服四十丸。飯後若有大便燥熱的症狀,可接著服用後述的方劑。
後述方劑成分與服用方法: 牽牛子、防風、荊芥穗、麻黃、羌活、獨活、乾蠍、薄荷、連翹、殭蠶(炒過),以上藥材各取少許,另加半夏。將其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一錢,飯後用薄荷湯調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