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奇效良方》~ 卷之三十五 (24)
卷之三十五 (24)
1. 萆薢丸
治血痹,手足𤸷麻不仁,遊走無定,風痹等證。
萆薢(炒),山芋,牛膝(酒浸),山茱萸(去核,炒),熟地黃(焙),澤瀉(以上各一兩),狗脊(去毛),地膚子(炒),白朮(以上各半兩),乾漆(炒令煙出),天雄(炮,去皮臍),車前子(炒),蠐螬(研,以上各三分),茵芋(去皮莖,一分)
上除蠐螬生研外,搗為細末,和令勻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十丸至十五丸,空心用溫酒送下,日二夜一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子治療血氣不暢通導致的痹症,症狀包括手腳麻木不仁、遊走不定,以及風痹等各種痹症。
藥材包括:炒過的萆薢、山藥、用酒浸泡過的牛膝、去核炒過的茱萸肉、烘焙過的熟地黃、澤瀉(以上各一兩),去毛的狗脊、炒過的地膚子、白朮(以上各半兩),炒到冒煙的乾漆、炮製過去皮臍的天雄、炒過的車前子、研磨成粉的蠐螬(以上各三分),以及去皮莖的茵芋(一分)。
除了蠐螬要生研之外,將其他藥材搗成細末,混合均勻,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子,大小像梧桐子。每次服用十到十五丸,空腹用溫熱的酒送服,一天服用兩次,晚上一次。
2. 吳茱萸散
治腸痹,寒濕內搏,腹滿氣急,大便飧泄。
吳茱萸(湯泡,焙炒),肉豆蔻,乾薑(炮),甘草(炙,以上各半兩),縮砂仁,陳曲(炒),白朮(以上各一兩)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),陳皮(去白,焙),良薑(以上各二兩)
上為細末,每服一錢,食前用米飲調服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腸道阻塞,因為寒氣和濕氣在體內互相搏擊,導致肚子脹滿、呼吸急促、大便帶有未消化食物的情況。
藥材組成是:吳茱萸(用熱水泡過,再用火焙炒)、肉豆蔻、乾薑(炮製過)、甘草(烤過),以上各用半兩;縮砂仁、陳曲(炒過)、白朮,以上各用一兩;厚朴(去除粗皮,用生薑汁炙過)、陳皮(去除白色部分,焙乾)、良薑,以上各用二兩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一錢,在飯前用米湯調服。
3. 草豆蔻散
治腸痹,風寒濕內攻,腹疼飧泄。
草豆蔻,陳皮(去白,焙,各一兩),官桂(去粗皮),白豆蔻仁,肉豆蔻,當歸(切焙),木香,白朮,丁香,良薑(以上各半兩)
上為細末,每服一錢,食前生薑棗湯調服。
白話文:
治療腸道氣血阻滯,因風寒濕邪侵入體內,導致腹痛、大便稀溏。
藥材包含:草豆蔻、陳皮(去除白色內膜並烘焙,各一兩)、桂皮(去除粗糙外皮)、白豆蔻仁、肉豆蔻、當歸(切片烘焙)、木香、白朮、丁香、高良薑(以上各半兩)。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一錢,飯前用生薑紅棗湯調服。
4. 巴戟丸
治胞痹,臍腹疼痛,小水不利。
巴戟(去心,一兩半),桑螵蛸(切破,麩炒),杜仲(去粗皮,酥炙),肉蓯蓉(酒浸去皮,切焙),生地黃(焙),附子(炮,去皮臍),續斷,山芋(以上各一兩),遠志(去心,三錢),石斛(去根),鹿茸(酥炙),菟絲子(酒浸一宿,別搗),山茱萸(去核),五味子,龍骨,官桂(以上各三分)
上為細末,入別搗藥研和令勻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空心用溫酒送下,日再服。
白話文:
[巴戟丸]
這個藥方用來治療婦女的胞痺,也就是子宮相關的疼痛,以及肚臍腹部疼痛,小便不順暢等症狀。
藥材包含: 巴戟天(去除內心,一兩半),桑螵蛸(切開後用麩皮炒過),杜仲(去除粗皮後用酥油炙烤),肉蓯蓉(用酒浸泡後去除外皮,切片烘乾),生地黃(烘乾),附子(炮製後去除外皮和臍部),續斷,山藥(以上各一兩),遠志(去除內心,三錢),石斛(去除根部),鹿茸(用酥油炙烤),菟絲子(用酒浸泡一晚後另外搗碎),山茱萸(去除果核),五味子,龍骨,肉桂(以上各三分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再將另外搗碎的藥材混合均勻,加入煉製過的蜂蜜製成藥丸,大小如梧桐子一般。每次服用三十顆,空腹時用溫酒送服,一天服用兩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