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宿

《奇效良方》~ 卷之十五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五 (1)

1. 氣門(附論)

《陰陽應象論》云:喜怒傷氣,寒暑傷形。暴怒傷陰,暴喜傷陽。厥氣上行,滿脈去形。喜怒不節,寒暑過度,生乃不固。故重陰必陽,重陽必陰。《玉機真藏論》云:憂喜悲恐怒,令不得以其次,故令人有大病矣。因而喜大虛則腎氣乘矣,憂則心氣乘矣,怒則肝氣乘矣,悲則肺氣乘矣,恐則脾氣乘矣。

白話文:

《陰陽應象論》說:喜怒傷氣,寒暑傷形。暴怒傷陰,暴喜傷陽。上行的厥氣,使脈搏變弱而形體消瘦。喜怒不節制,寒暑過度,生命就不牢固。所以陰氣重了,陽氣一定不足,陽氣重了,陰氣一定不足。《玉機真藏論》說:憂慮、喜悅、悲傷、恐懼、憤怒,不能按照次序適當的情緒發洩,所以會令人有大病。因而喜悅過度就會腎氣亢盛,憂慮過度就會心氣亢盛,憤怒過度就會肝氣亢盛,悲傷過度就會肺氣亢盛,恐懼過度就會脾氣亢盛。

丹溪云:夫氣周流一身,以為生者氣也。陽往則陰來,陰往則陽來,一升一降,無有窮已。苟內不動於七情,外不感於六淫,其為氣也,何病之有?世言冷氣滯氣,逆氣上氣,皆是肺受火邪氣,得炎上之化,有升無降,熏蒸清道,甚而至於上焦不納,中焦不化,下焦不滲,輾轉變為嘔為吐,為膈為噎,為痰為飲,為翻胃,為吞酸,或痞或痛,為脹滿,或嘈雜,或噫腐氣,或不思食,諸證互見。

白話文:

丹溪說:氣運行周流全身,是生命活動的根本。陽氣往來,陰氣就來;陰氣往來,陽氣就來,一升一降,永無窮盡。如果內心不動於七情(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),外不受六淫(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)侵害,那麼氣就會正常運作,哪裏會有病呢?世間上所說的冷氣、滯氣、逆氣、上氣,都是肺受到火邪之氣,導致氣往上運行,沒有往下降,燻蒸清氣之道,嚴重到上焦不納氣,中焦不消化,下焦不滲泄,輾轉變成了嘔吐、膈噎、痰飲、翻胃、吞酸,或者痞滿、疼痛、脹滿、嘈雜、噫腐氣,或者不想吃東西,各種證候互相出現。

後人不明經旨,以《脈訣》熱則生風,冷生氣,寒主收,引令冷氣上衝,氣逆氣滯矣,非冷而何?《原病式》曰:諸氣逆沖,上嘔湧溢,食不下,皆屬於火。諸病吐嘔酸,皆屬於熱。諸積飲痞膈中滿,皆屬於濕。

白話文:

後人不明經旨,以《脈訣》中「熱則生風,冷生氣,寒主收」一句,認為冷氣會上衝,氣逆氣滯,其實根本不是這樣。《原病式》說:各種氣逆衝上,往上嘔吐溢出,吃不下飯,都是屬於火。各種吐酸的病,都屬於熱。各種積食腹脹,胸膈滿悶,都屬於濕。

然則諸氣諸飲諸嘔吐翻胃吞酸等病,豈有寒乎?曰五臟各有火,五志激之,其火隨起,若諸寒為病,必須身犯寒氣,口食寒物,乃為病寒,非若諸火病自內作,所以氣之病寒者,十無一二。《舉痛論》云:百病生於氣也,怒則氣上,喜則氣緩,悲則氣消,恐則氣下,寒則氣收,炅則氣泄,驚則氣亂,勞則氣耗,思則氣結,九氣之不同也。然諸氣動作,皆為熱也。

白話文:

那麼,各種氣病、各種水飲、各種嘔吐、翻胃、吞酸等病,難道是寒氣引起的嗎?《素問·五臟生成篇》說:“五臟各有火,五志激之,其火隨起。”如果各種寒氣引起疾病,那麼一定是身體遭受寒氣、口服寒物,才會得寒病。這不像各種火病是從體內產生的,所以說氣病中是由寒氣引起的,只有十分之一、二分之一。《舉痛論》說:“百病生於氣也,怒則氣上,喜則氣緩,悲則氣消,恐則氣下,寒則氣收,炅則氣泄,驚則氣亂,勞則氣耗,思則氣結。”這九種氣的功能不同,但是各種氣的運動都屬於熱。

子和云:夫天地之氣,常則安,變則病,而況人稟天地之氣,五運迭侵於外,七情交戰於中。是以前人惜氣,如持至寶,庸人投物,而反傷大和。此軒歧所以論諸痛皆因於氣,百病皆生於氣,遂有九氣不同之說。氣本一也,因所觸而為九,怒喜悲恐寒暑驚思勞也。其言曰:怒則氣逆,甚則嘔血及飧泄,故氣逆上矣。

白話文:

子和說:天地之氣,正常的時候身體就安康,變化了就生病,更何況人稟受天地之氣,五運迭次侵襲於外,七情交戰於內。因此古人珍愛氣,如持守珍寶一樣,庸人則輕棄氣,反而傷害了身體的和諧。這就是軒歧(指黃帝與岐伯)所以論述諸般疼痛皆因於氣,百病皆生於氣,遂有九氣不同的說法。氣本是一體的,因所觸而變化為九種,即怒、喜、悲、恐、寒、暑、驚、思、勞。其中提到:怒則氣逆,嚴重則吐血及腹瀉,所以氣逆上行。

王太僕曰:怒則陽氣逆上,而肝木乘脾,故甚則嘔吐及飧泄;喜則氣和志達,營衛通利,故氣緩矣;悲則心系急,肺布葉舉,而上焦不通,營衛不散,熱氣在中,故氣消矣;恐則精卻,卻則上焦閉,閉則氣還,則下焦脹,故氣不行矣。又曰:恐則傷精,卻上而不下流,下焦陰氣,亦回還而不散,故聚而脹也。

白話文:

太僕王叔和說:生氣時,陽氣會逆行向上,肝木便會剋制脾土,所以嚴重者會嘔吐或腹瀉;高興時,氣血平和、心意暢達,營衛通順,所以呼吸緩慢;悲傷時,心臟收縮得很快,肺部會鼓脹起來,上焦不通順、營衛不散,熱氣積聚在身體中,所以呼吸微弱;恐懼時,精氣會衰弱,衰弱則上焦閉塞,閉塞則氣體返還,下焦脹滿,所以呼吸不能順暢。又說:恐懼時會損傷精氣,精氣流動逆返向上不向下流動,下焦的陰氣也向上逆返而不散開,所以積聚而脹滿。

然上焦固禁,下焦氣還,故氣下行也。寒則腠理閉,氣不行,故氣收矣。又曰:身涼則衛氣沉,故皮膚之理,及滲泄之處,皆閉密而氣不流行,衛氣收斂於中而不散。炅則腠理開,營衛通,汗大出,故氣泄矣。又曰:人在陽則舒,在陰則慘。故熱則膚腠開發,營衛大通津液而汗大出;驚則心無所倚,神無所歸,慮無所定,故氣亂矣;勞則喘息汗出,內外皆越,故氣耗矣。

白話文:

那麼上焦堅固固守,下焦氣息回歸,所以體內的氣息向下運行。寒冷的時候,皮膚腠理閉合,氣息流通不暢,所以身體毛孔收縮。再說,身體冰冷,衛氣就會沉降,所以皮膚腠理和排泄的部位,都會關閉緻密,氣息不通暢,衛氣收斂在體內而不散發出去。炎熱的時候,皮膚腠理張開,營衛運行通暢,汗液大量排出,所以毛孔舒張。再說,人在陽光下會舒暢,在陰冷處會愁苦。所以,當身體發熱的時候,皮膚毛孔會打開,營衛會大量流動津液,汗液會大量排出;而當驚嚇的時候,心裡沒有依靠,精神沒有歸宿,慮事沒有定見,所以氣息會混亂,不規律;而當勞累的時候,會喘息、出汗,內外都越了界,所以氣息會耗散。

又曰:疲勞役則氣奔速,故喘息,氣奔速則陽外發,故汗出,內外皆踰越於常紀,故氣耗損也。思則心有所存,神有所歸,正氣留而不行,故氣結矣。又曰:繫心不散,故氣亦停留,此《素問》之論九氣,其變甚詳,其理甚明,然論九氣所感之疾則略,惟論嘔吐及飧泄,余皆不言。

白話文:

又說:勞累時呼吸就會加快,所以會喘息,呼吸加快則陽氣會外發,所以會出汗,內外皆超過常規,所以元氣就會耗損。思考時,心裡有所想,精神有所歸依,正氣受阻而不能運行,所以氣就會堵塞。又說:心思不能分散,所以氣也會停留,這是出自《素問》的對九氣的論述,其變化非常詳細,其道理非常明瞭,然而對於九氣所感應的疾病卻很少提及,只提到嘔吐和飧泄,其他都不說。

惟《靈樞》論思慮悲哀,喜樂愁憂,盛怒恐懼,而言其病曰:思慮而傷神,傷神則恐懼自失,破㿉脫肉,毛瘁色夭,死於冬脾;憂愁而不解則傷意,意傷則恍亂,四肢不舉,毛瘁色夭,死於春肝;悲哀動中則傷魂,魂傷則狂忘,不靜不正,陰筋而攣,兩脅不舉,毛瘁,死於秋肺;喜樂無極則傷魄,魄傷則狂,狂者意不存人,毛革焦,毛瘁色夭,死於夏心;盛怒而不止則傷志,志傷則喜忘,其前腰脊不可俯仰屈身,毛瘁色夭,死於季夏脾;恐懼不解則傷精,精傷則骨痿,厥精時自下,是故五臟主藏精者也,不可傷,傷則失守而陰虛,虛則無氣,無氣則死矣。又曰:神意魂魄志精所主之病,然無寒暑驚勞四證,余以是推廣之。

白話文:

只有《靈樞》討論思想、悲傷、喜樂、憂愁、盛怒、恐懼,並說到它們的病因:思想過度會傷神,傷神就會恐懼不安,精疲力竭,頭髮枯槁,面容枯黃,死於冬天脾臟衰弱之時;憂愁無解就會傷意,意傷就會心神恍惚,四肢無力,頭髮枯槁,面容枯黃,死於春天肝臟衰弱之時;悲傷過度就會傷魂,魂傷就會狂亂健忘,心神不定,陰筋拘攣,兩脅無力,頭髮枯槁,死於秋天肺臟衰弱之時;喜樂無度就會傷魄,魄傷就會發狂,發狂的人意識不清,皮膚焦黑,頭髮枯槁,面容枯黃,死於夏天心臟衰弱之時;盛怒不止就會傷志,志傷就會健忘,前腰脊椎不能俯仰屈身,頭髮枯槁,面容枯黃,死於初夏脾臟衰弱之時;恐懼不安就會傷精,精傷就會骨瘦,精液時常遺洩,所以五臟主藏精氣,不可傷害,受傷就會失去防禦而陰虛,虛弱就會失去氣血,沒有氣血就死。又說:神意魂魄志精主導的疾病,但沒有寒暑驚勞四種證據,我以此推廣之。

怒氣所至為嘔血,為飧泄,為煎厥,為薄厥,為陽厥,為胸滿脅痛,食則氣逆而不下,為喘渴煩心,為消痹,為肥氣,為目暴盲,為耳暴閉,筋縱發於外,為疽癰;喜氣所至為笑不休,為毛革焦,為肉病,為陽氣不收,甚則為狂;悲氣所至為陰縮,為筋攣,為肌痹,為脈痿,男為數溲血,女為血崩,為酸鼻辛頞,為目昏,為少氣,不能報息,為泣則臂麻;恐氣所至為破㿉脫肉,為骨酸痿厥,為暴下淥水,為面熱膚急,為陰痿,為懼而脫頤驚氣所至為潮涎,為口呿,為癡癇,為不省人,為僵仆,久則為𤸷痹;勞氣所至為咽噎病,為喘促,為嗽血,為腰痛骨痿,為肺鳴,為高骨壞,為陰痿,為唾血,為冥視,為耳閉,男為少精,女為不月,衰甚則潰潰乎若壞都,汨汨乎不可止;思氣所至為不眠,為嗜臥,為昏瞀,為中痞,三焦閉塞,為咽嗌不利,為膽癉嘔苦,為筋痿,為白淫,為慮後與氣,怏然如衰,為不嗜食;寒氣所至為上下所出水液;炅氣所至為喘嘔吐酸,暴注下迫。凡此九者,《內經》有治法,但以五行相勝之理治之。

白話文:

  1. 怒氣如果過盛,會引起嘔吐、腹瀉、虛脫、昏厥、胸滿脅痛,吃東西時氣往上衝導致無法吞嚥,還會喘息口渴、心煩煩悶,出現四肢麻痺、皮下脂肪增厚、眼睛突然失明、耳朵突然失聰,肌肉和筋脈鬆弛、皮下出現腫瘤或瘡癤。

  2. 喜氣過盛,就會一直笑不停,毛髮和皮膚枯焦,肉體生病,陽氣無法收斂,嚴重時甚至會發狂。

  3. 悲傷的氣息會導致陰氣凝聚,筋脈攣縮、肌肉麻痺、脈搏微弱,男性尿血,女性崩漏,鼻酸辛辣,眼睛昏花,氣息微弱,不能深呼吸,哭泣時手臂麻木。

  4. 恐懼的氣息會導致身體組織破裂,骨頭痠痛麻痺,突然腹瀉,大便帶有綠色或黃色膿水,臉紅皮膚緊繃,陽痿,嚇得下巴脫臼。

  5. 驚嚇的氣息會導致流口水,嘴巴張大,癡呆癲癇,失去知覺,身體僵硬倒地,時間久了會導致風濕痹痛。

  6. 勞累的氣息會引起咽喉阻塞、呼吸急促、咳嗽出血、腰痛骨痿、肺部鳴響、骨骼疼痛,陽痿、吐血、失明、耳閉,男性精液減少,女性月經不調,嚴重時會潰爛如壞死,汨汨不止。

  7. 思慮的氣息過多,會導致失眠、嗜睡、昏沉昏迷、腹部脹滿,三焦不通,咽喉不利,膽汁嘔吐苦水,筋脈萎縮,白帶增多,憂慮後出現氣息,怏怏不樂如衰老,不愛吃東西。

  8. 寒氣過盛,會出現水液從上下排出。

  9. 炎熱的氣息會引起喘吐酸水,突然大量排泄。

凡此這九種病症,《內經》都有治法,只要根據五行相勝的道理來治療即可。

夫怒傷肝,肝屬木,怒則氣並於肝,而脾土受邪,木太過則肝亦自病;喜傷心,心屬火,喜則氣並於心,而肺金受邪,火太過則心亦自病;悲傷肺,肺屬金,悲則氣並於肺,而肝木受邪,金太過則肺亦自病;恐傷腎,腎屬水,恐則氣並於腎,而心火受邪,水太過則腎亦自病;炅傷脾,脾屬土,思則氣並於脾,而腎水受邪,土太過則脾亦自病。

白話文:

生氣會傷害肝,肝屬木,生氣的時候肝氣就會過盛,而脾屬土,就會受到邪氣的傷害;木氣過盛,肝臟也會因此生病。

開心會傷害心,心屬火,開心時心氣就會過盛,而肺屬金,就會受到邪氣的傷害;火氣過盛,心臟也會因此生病。

悲傷會傷害肺,肺屬金,悲傷時肺氣就會過盛,而肝屬木,就會受到邪氣的傷害;金氣過盛,肺臟也會因此生病。

恐懼會傷害腎,腎屬水,恐懼時腎氣就會過盛,而心屬火,就會受到邪氣的傷害;水氣過盛,腎臟也會因此生病。

過度思考會傷害脾,脾屬土,思考過多時脾氣就會過盛,而腎屬水,就會受到邪氣的傷害;土氣過盛,脾臟也會因此生病。

寒傷形,形屬陰寒,勝熱則陽受病,寒太過則陰亦自病;炅傷氣,氣屬陽,熱勝寒則陰受病,熱太過則陽亦自病。凡此七者,更相為治,盛衰之理,經曰:脈滑者多血少氣,澀者少血多氣,大者氣血俱多,脈來大而堅者,血氣俱實,小者血氣俱少,脈來細而緩者,血氣俱虛,代者氣衰,細者氣少,浮而絕者氣闢,大而滑中有短氣,尺脈澀而堅為血實氣虛,尺脈細而微者,血氣俱不足也。劉立之《脈理玄要》曰:下手脈沉,便知是氣沉,極則伏澀弱,難治。

白話文:

體質虛寒的人,容易因為寒邪的侵襲,而導致形體陰寒,如果陽氣過於旺盛,則陽氣受傷,寒邪太過,陰氣也會受到傷害。體質陽熱的人,容易因暑邪的侵襲,而導致氣息陽熱,但若寒邪過於旺盛,陰氣也會受到傷害。熱邪太過,陽氣也會受到傷害。這七種情況,互相作用,互相影響。盛衰的原理,經書中說:脈搏滑利的人,多血少氣,脈搏澀滯的人,少血多氣,脈搏大的人,氣血都很充足,脈搏大而堅硬的人,血氣都很充實,脈搏小的人,氣血都很虛弱,脈搏細而緩慢的人,氣血都很虛弱,脈搏散亂不定的人,氣虛,脈搏細弱的人,氣少,脈搏浮揚而斷續的人,氣脫,脈搏大而滑中有短氣的人,尺脈澀而堅是因為血氣虛,尺脈細而微弱的人,血氣都很不足。劉立之《脈理玄要》說:摸底下的脈搏部位,沉細的,就知道是氣虛,如果是極度的沉細,澀滯,虛弱,就難以治療。

其或沉滑,氣兼痰飲,且人身稟天地陰陽以生,藉血肉以成其氣,一氣周流以成其神,形神俱備,乃謂全體,故陰陽升降,血脈流行,營衛運轉,五臟六腑,相養相生,皆氣之使也。蓋天地有五行,而變化生風寒暑濕燥之順逆,順之平,逆之害;人有五臟,亦生喜怒憂思恐。故曰根於化育者,天地之泰和,其體自安,發於疢疾者,陰陽之乖戾。

白話文:

如果人體的陰陽失去平衡,出現沉滯不暢、氣滯痰飲的情況。人體依靠天地間的陰陽而生,藉著血肉形成氣,氣在體內流動形成人的精神,形體和精神都具備了,纔算是一個完整的人。因此,陰陽的升降、血脈的運行、營衛的運轉,五臟六腑的相互滋養和生長,都是氣的作用。天地間有五行,五行變化生出風寒暑濕燥等不同的順逆變化,順應五行變化則平安無事,違逆五行變化則會受到傷害。人體有五臟,五臟會產生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恐等不同的情緒。所以說,根源於天地化育的人體,在天地陰陽調和的情況下,身體就會安康;而疾病的產生,是陰陽失調、乖戾的結果。

大抵氣鬱在上,宜以散之,氣鬱在下,當以利之。此則舉其大略言之,工於醫者,當推脈證治之。

白話文:

如果氣鬱滯於上,應當用能疏散氣滯的藥物;如果氣鬱滯於下,應當用能利氣的藥物。這裡只簡單地提出大體原則,善於醫術的人,應該根據具體的脈象證候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