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奇效良方》~ 卷之四十 (1)
卷之四十 (1)
1. 水腫門(附論)
《靈樞·水脹篇》云:有水脹與膚脹鼓脹腸覃石瘕五者之分。《金匱》《千金》論云:水有十者,其名不同,所感各異。蓋水之始起也,未嘗不自心腎而作。夫心與腎能生脾肺,今心腎氣虧,不能滋養脾肺,故土不能制水,水漬妄行,三焦不瀉,氣脈閉塞,樞機不通,喘息奔急,水氣盈溢,滲漏經絡,皮膚溢滿,目窠微腫如臥蠶之狀,此其候也。
白話文:
《靈樞·水脹篇》中說:水脹分為五種,包括水脹、皮膚水腫、腸鳴、積石和腹部積聚。而《金匱》和《千金》中說:水腫有十種,名稱不同,發生的原因各不相同。水腫的最初病因,無一不是從心腎開始的。心與腎能滋養脾肺,現在心腎氣虛,不能滋養脾肺,所以脾不能控制水,水流動失常,三焦不運行,氣脈閉塞,樞機不通暢,喘息急促,水氣充盈,滲漏到經絡,皮膚滿溢,眼眶微腫像臥蠶一樣,這就是水腫的症狀。
其膚脹鼓脹,於脹滿別論其詳,惟腸覃石瘕二證,婦人有此,起自血分之疾,各有治法,難與水脹病同。夫水腫病皆起於臟腑,諸書謂十水者,一曰青水,根於肝,先從面腫,漸行周身;二曰赤水,根於心,先從胸腫而起;三曰黃水,起於脾腫,從腹起;四曰白水,起於肺,先從腳腫,而喘嗽上氣也;五曰黑水,起於腎,從四肢而起;六曰玄水,起於膽,先頭面而至足脛腫;七曰風水,起於胃;先自四肢腫,而至通身,及腹脹滿;八曰石水,根於膀胱,其狀起於臍下,面腹獨大者是也;九曰里水,起於小腸,先小腹而漸至腫也;十曰氣水,起於大腸,其狀乍來乍去,乍盛乍虛。此其候也;皆因上下不通,關竊不利,氣血痞膈,陰陽不調而致此也。
白話文:
皮膚腫脹,在《脹滿別論》中已有詳細說明。只有腸覃和石瘕這兩種病症,婦女才會得,它們是由血證引起的,各有不同的治療方法,很難與水腫合併發生的。水腫病都是從臟腑引起的。諸書中所說的十種水腫,一是青水,根源在肝臟,最初從面部腫脹開始,逐漸蔓延到全身。二是赤水,根源在心臟,最初從胸部腫脹開始。三是黃水,根源在脾臟,最初從腹部腫脹開始。四是白水,根源在肺臟,最初從腳部腫脹開始,並伴有喘息和氣喘。五是黑水,根源在腎臟,最初從四肢腫脹開始。六是玄水,根源在膽臟,最初從頭面部腫脹開始,直到小腿腫脹。七是風水,根源在胃臟,最初從四肢腫脹開始,然後蔓延到全身,並伴有腹脹。八是石水,根源在膀胱,最初從臍下腫脹開始,面部和腹部特別腫大。九是裏水,根源在小腸,最初從小腹腫脹開始,逐漸蔓延到全身。十是氣水,根源在大腸,表現為忽來忽去,忽盛忽虛。這些都是水腫的症狀。它們都是由於上下不通,關竅不利,氣血阻滯於膈膜,陰陽不調而引起的。
《素問》云:面腫為風,足腫為水。然此當分陰水陽水、少壯老弱而治之。若陰水為腫,脈來沉伏,色多青白,不煩渴,小便澀而清,大便自泄,治宜實脾;陽水為腫,脈來沉數,色多赤黃,或煩渴,小便赤而難去,大便多秘,治宜疏氣盪滌。凡看水腫之病,先要有其在何部分而得之,必當以本經求之而用藥。
白話文:
《素問》上說:面部腫脹是風邪引起的,足部腫脹是水邪引起的。但是,這必須區分是陰水還是陽水、是少壯還是老弱而進行治療。如果腫脹是陰水引起的,脈象沉伏,臉色青白,沒有煩渴感,小便澀而不通暢,大便自行洩出,應該服用補脾固澀的藥。如果腫脹是陽水引起的,脈象沉數,臉色赤黃,或有煩渴感,小便赤黃難以排出,大便多祕結,應該服用疏通氣機、清熱利水的藥。每看水腫病時,首先要搞清楚腫脹出現在哪個部位,然後一定要根據《本經》中的記載來選用藥物。
若腰以上腫者,治宜發汗,其腰以下腫者,當利小便。大抵治法強健脾元,土壯則能運化,運化則血氣充,血氣充則陰陽和,和則水歸元矣。
白話文:
如果腰部以上腫脹,應該發汗治療。腰部以下腫脹,應該利尿治療。總的治療方法是增強脾臟的功能,脾臟強健,能夠運化水濕,水濕運化,血氣就能充足,血氣充足,陰陽就能調和,調和水濕自然就歸入正常了。
若少壯充實患此,脈來浮大有力,當導去其水。年老虛弱得此,補中行濕為先,若氣下陷者,即當提之。蓋脾者養命之本,腎者乃生氣之原也,不可不究,二臟之虛實,慎不可輒用大戟芫花甘遂巴遂牽牛之藥,大利其水,暫取其效。水去則脾土愈敗,久則危殆。若五傷證見,則難治之。
白話文:
如果年輕、強壯的人患有此病,脈搏浮大有力,應當引導水排出體外。年老、虛弱的人患有此病,應當以補益中氣、化濕為先,如果氣下陷,就應當升提。脾臟是養命的根本,腎臟是生氣的源泉,不可不研究兩臟的虛實,要謹慎,不能隨便使用大戟、芫花、甘遂、巴遂、牽牛等藥物,大力排除水濕,暫時取得療效。水濕排出後,脾土會更虛敗,時間長了就會危及生命。如果出現五傷的徵狀,那就不容易治癒了。
肝傷者則唇黑,脾傷者則臍凸,肺傷者則背平,心傷則缺盆平,腎傷則足心平。此證若一二發,是皆難治療,學者鑑之。
白話文:
肝臟受傷的人嘴脣發黑,脾臟受傷的人肚臍凸出,肺臟受傷的人背部平坦,心臟受傷的人盆骨平坦,腎臟受傷的人足心平坦。如果這些症狀出現一、兩種,都很難治療,學習中醫的人要鑑別清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