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宿

《奇效良方》~ 卷之十五 (2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五 (22)

1. 分氣紫蘇飲

治腹脅疼痛,氣促喘急。

紫蘇葉,桑白皮(炙),五味子(去梗),桔梗(去蘆),草果仁,大腹皮,白茯苓,陳皮,甘草(炙,各一錢半)

上作一服,水二盅,生薑三片,入鹽少許,煎至一盅,空心服。

白話文:

這個方子叫做「分氣紫蘇飲」,是用來治療腹部和脅肋疼痛,以及呼吸急促、喘氣的症狀。

藥材組成有:紫蘇葉、炙烤過的桑白皮、去除梗的五味子、去除蘆頭的桔梗、草果仁、大腹皮、白茯苓、陳皮、以及炙烤過的甘草,每種藥材各用一錢半。

使用方法是:將上述藥材加水兩盅,放入三片生薑和少許鹽巴,煎煮至剩下一盅。在空腹時服用。

2. 枳殼煮散

枳殼(麩炒),細辛,川芎,乾葛,防風,甘草,桔梗(各一錢)

上作一服,水二盅,生薑三片,煎至一盅,食前服。

白話文:

將枳殼(用麩皮炒過)、細辛、川芎、乾葛、防風、甘草、桔梗(每種各取一錢)這些藥材混合在一起,作為一帖藥。

用兩盅水,加入三片生薑,一起煎煮到剩下一盅的量。在吃飯前服用。

3. 推氣散

治右脅疼痛,脹滿不食。

片薑黃,枳殼(麩炒),桂心(不見火,各五錢),甘草(炙,二錢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薑棗湯調下,食遠服。

白話文:

治療右側脅肋疼痛,脹滿且沒有食慾。

使用片薑黃、麩炒過的枳殼、不經過火烤的桂心,各五錢,以及炙甘草二錢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薑棗湯調和後服用,在飯後遠一點的時間服用。

4. 枳芎散

治左脅刺痛不可忍者。

枳實,川芎(各半兩),粉草(炙,二錢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薑棗湯調下,酒調亦可,食遠服。

白話文:

治療左邊脅肋刺痛到無法忍受的情況。

使用枳實、川芎各半兩,炙甘草二錢,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生薑、大棗煮的湯調服,用酒調服也可以,在飯後服用。

5. 枳殼散

治脅間痛,如有物刺,是氣疾也。

枳殼(麩炒,二兩半),甘草(炙,七錢半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濃煎,蔥白湯調下,不拘時服。

白話文:

這個方子是治療肋骨之間疼痛,感覺像有東西刺痛,這是屬於氣滯引起的疾病。

藥方組成:

枳殼(用麩皮炒過,二兩半),甘草(烤過,七錢半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濃煎的湯藥,再加入蔥白湯調和後服用,不拘時間服用。

6. 香橘湯

治七情所傷,中脘不快,腹脅脹滿。

香附子(炒),橘紅,半夏(薑製,各三錢),甘草(炙,一錢)

上作一服,水二盅,生薑五片,紅棗二枚,煎至一盅,食遠服。

白話文:

這個方子是治療因為情緒不佳(七情所傷)導致的,胃部(中脘)不舒服、腹部和脅肋脹滿的症狀。

藥材組成:

  • 炒過的香附子、橘紅、用生薑製過的半夏,各用三錢。
  • 炙甘草,用一錢。

使用方法:

將以上藥材做成一服,加入兩盅水,放入五片生薑和兩顆紅棗一起煎煮,煎到剩下一盅的量,在飯後稍遠的時間服用。

7. 枳實散

治兩脅疼痛。

枳實(麩炒,一兩),白芍藥,川芎,人參(各半兩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薑棗湯調,空心服。

白話文:

治療兩側脅肋疼痛。

將枳實(用麩皮炒過,一兩)、白芍藥、川芎、人參(各半兩)研磨成細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生薑、紅棗煮的湯調和,在空腹時服用。

8. 異香散

治腹脅脹滿,痞悶噎塞,一切氣痞,腰脅刺痛。

方見氣門。

白話文:

異香散

可以用來治療腹部和脅肋(肋骨兩側)脹滿、覺得堵塞不舒服、胸悶、吃東西難以下嚥,以及各種因氣滯引起的痞塞症狀,還有腰部和脅肋的刺痛。

這個藥方的詳細內容,可以參考《氣門》相關的記載。

9. 流氣飲子

治五臟不和,三焦氣壅,心胸痞悶,噎塞不通,腹脅脹痛,嘔吐不食。

方見氣門。

白話文:

治療五臟功能失調,三焦氣機阻塞,導致心胸感覺悶脹不舒,像有東西堵住難以暢通,以及腹部和脅肋脹痛,想嘔吐吃不下東西等症狀。

(這個藥方在氣門篇有記載。)

10. 加味小柴胡湯

治傷寒脅疼。

柴胡,黃芩(各二錢),人參,半夏(各一錢半),牡蠣粉,枳殼(麩炒),甘草(各一錢)

上作一服,水二盅,生薑三片,紅棗二枚,煎一盅,食遠服。

白話文:

治療因傷寒引起的脅肋疼痛。

使用柴胡、黃芩各二錢,人參、半夏各一錢半,牡蠣粉、麩炒過的枳殼、甘草各一錢。

將以上藥材加水兩盅,放入三片生薑、兩枚紅棗,煎煮至剩下一盅的藥汁,在飯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