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宿

《奇效良方》~ 卷之三十九 (1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十九 (19)

1. 桑根白皮丸

桑根白皮(五兩),生薑(屑,六兩),蜀椒(炒出汗),五味子,桂心,升麻(各四兩)

白話文:

桑樹根的樹皮(五兩),生薑(切成碎末,六兩),四川花椒(炒至出汗),五味子,桂樹的心材,升麻(各四兩)

上為細末,煉蜜和丸,如梧桐子大,初且十五丸,日再服,稍加至三十丸,以飲送下。覺熱食前服,覺冷食後服,忌生蔥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打磨成細末,與蜂蜜混合製成丸狀,每個丸子的大小約如梧桐子般。一開始先服 15 丸,每天服用兩次,逐漸增加至 30 丸,以飲水送服。若感覺身體發熱,便在飯前服用;若感覺身體發冷,便在飯後服用。服用期間忌食生蔥。

2. 側子酒

至九月以後,宜合側子等十味酒服之,兼將下丸方。

白話文:

九月以後,宜將當歸、白芍、川芎、赤芍、白芷、防風、甘草、荊芥、獨活、細辛等十味藥材用酒送服,另外提供下丸方。

側子,牛膝,續斷(以上各五兩),五加白皮丹參(以上各六兩),細辛,桂心(以上各四兩),桑根白皮,白朮生薑(以上各八兩)

白話文:

  • 側子:五兩

  • 牛膝:五兩

  • 續斷:五兩

  • 五加白皮:六兩

  • 丹參:六兩

  • 細辛:四兩

  • 桂心:四兩

  • 桑根白皮:八兩

  • 白朮:八兩

  • 生薑:八兩

上銼碎,以絹袋盛,用無灰酒五升,浸五六日,初服一雞子黃許,日再服,稍稍加之,以知為度,必用前數法不覺可,宜依舊腳氣方用之,忌豬肉冷水桃李雀肉生菜生蔥。

白話文:

將上藥材搗碎,用絹袋裝盛,用無灰酒五升浸漬五六天,剛開始服用時,每次服用雞蛋黃大小的藥量,每天服用兩次,逐漸增加服用量,根據個人情況而定。必須先按照前述的方法服用,如果效果不佳,可以依舊用腳氣病的藥方來治療。服用此藥期間,忌食豬肉、冷水、桃子、李子、雀肉、生菜、生蔥。

3. 茯苓丸

治腳氣心腹脹急,不思飲食。

白話文:

古代文字:

泄心湯:辰砂,甘遂,石脂,巴豆,雄黃,硃砂,大戟,芒硝,皁角,杏仁,蠍子,乳香,沒藥,川芎,獨活,赤芍藥,茯苓。

現代白話文:

泄心湯:用於治療腳氣病的心腹脹急,食慾不振。藥方組成:辰砂、甘遂、石脂、巴豆、雄黃、硃砂、大戟、芒硝、皁角、杏仁、蠍子、乳香、沒藥、川芎、獨活、赤芍藥、茯苓。

赤茯苓(去黑皮),枳殼(去穰,麩炒),人參(以上各三分),訶黎勒皮,陳橘皮(去白),高良薑乾薑(炮),吳茱萸(湯洗,焙乾,炒黃),官桂(去粗皮),木香白朮(以上各半兩),木瓜(一枚半,切)

白話文:

赤茯苓(去除黑皮),枳殼(去除果肉,用麩炒),人參(以上各三錢),訶黎勒皮,陳橘皮(去除白色部分),高良薑,乾薑(炮製),吳茱萸(用湯水清洗,焙乾,炒至金黃色),官桂(去除粗皮),木香,白朮(以上各二錢五分),木瓜(一個半,切片)

上為細末,先將木瓜飯上蒸熟,研如膏,次入諸藥末和勻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空心人參茯苓煎湯送下。兼治乾溼霍亂,泄瀉轉筋。

白話文:

  1. 將木瓜飯先蒸熟,研磨成膏狀。

  2. 將各種藥物研磨成末,與木瓜膏混合均勻。

  3. 加入煉製過的蜂蜜,製成丸劑,大小如梧桐子。

  4. 每次服用 30 丸,空腹時服用,用人參茯苓煎湯送服。

  5. 此方可兼治乾霍亂、濕霍亂、腹瀉、轉筋等症狀。

4. 草豆蔻散

治腳氣,發動嘔逆,胸中滿悶,不欲飲食。

白話文:

繁體中文翻譯:

治腳氣,發動嘔逆,胸中滿悶,不欲飲食。

白話文翻譯:

治療腳氣,伴隨嘔吐反胃,胸中脹悶、食慾不振。

草豆蔻(去皮),前胡紫蘇葉赤茯苓檳榔木通(以上各一兩),枳殼(去穰,麩炒),半夏(湯泡,各三分),吳茱萸(一分,湯泡,焙乾,炒)

白話文:

草豆蔻(去皮):辛溫,化濕行氣,溫中燥濕,消食導滯。

前胡:辛溫,散風解表,宣肺透疹,祛痰止咳,解毒消腫。

紫蘇葉:辛溫,解表散寒,理氣和中,化痰平喘,安胎。

赤茯苓:甘淡,健脾滲濕,利尿通淋,益氣生津,寧心安神。

檳榔:苦溫,行氣破瘀,消積導滯,殺蟲驅蟲。

木通:辛涼,利尿通淋,清熱解毒,活血化瘀。

枳殼(去穰,麩炒):苦酸,行氣破瘀,消積導滯,燥濕化痰。

半夏(湯泡,各三分):辛溫,燥濕化痰,降逆止嘔,消食導滯,寬胸散結。

吳茱萸(一分,湯泡,焙乾,炒):辛熱,溫中散寒,行氣止痛,止嘔止瀉,殺蟲驅蟲。

上㕮咀,每服三錢,水一中盞,入生薑半分,煎至六分,去滓,不拘時服。

白話文:

藥渣研細,每次取三錢,加一中碗水,放入半塊生薑,煎煮至藥液剩六分之一,過濾去除渣滓,不拘時間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