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宿

《奇效良方》~

回本書目錄

1. 自汗盜汗通治方

2. 桂枝湯

治傷風脈浮,自汗惡風。

方見傷寒門

白話文:

治療因傷風引起的脈象浮現、自汗、怕風的症狀。

這個方子的詳細內容,請參考《傷寒論》這本書。

3. 朮附湯

治中濕脈細,自汗體重。

方見頭痛門

白話文:

治療因為體內濕氣停滯導致的脈象細弱,以及有自汗、身體沉重等症狀。

這個藥方的詳細內容,可以參考頭痛相關的章節。

4. 黃耆建中湯

治男子血氣不足,體常自汗。

方見諸虛門

白話文:

治療男子因氣血不足,身體常常自己出汗的症狀。

(此方子的詳細內容,可以在「諸虛門」中找到。)

5. 當歸六黃湯

治盜汗之聖藥也。

當歸,黃柏,生地黃,熟地黃,黃芩,黃連(以上各一錢半),黃耆(二錢)

上作一服,水二盅,煎至一盅,臨臥服。

白話文:

這是治療盜汗的特效藥。

使用當歸、黃柏、生地黃、熟地黃、黃芩、黃連(以上各取一錢半),黃耆(取二錢)。

將以上藥材加兩盅水煎煮至剩下一盅,在睡前服用。

6. 黃耆湯

治喜怒驚恐,房室虛勞,致陰陽偏虛,或發厥自汗,或盜汗不止,並宜服之。

黃耆(去蘆,蜜炙,二錢),白茯苓(去皮),熟地黃(酒蒸),肉桂(不見火),天門冬,麻黃根,龍骨(以上各一錢),五味子,浮小麥(炒),防風(去蘆,各八分),當歸(去蘆,酒浸),甘草(炙,各七分)

上作一服,水二盅,生薑五片,煎至一盅,食遠服。發厥自汗加附子,發熱自汗加石斛。

白話文:

這個藥方主要治療因為情緒波動(容易喜怒、驚嚇恐懼)、性生活過度導致的身體虛勞,使得身體陰陽失衡,出現像是手腳冰冷、自汗(不活動也流汗),或盜汗(睡覺時流汗不止)等症狀,都可以服用這個藥方。

藥方組成如下:

黃耆(去除根部,用蜂蜜炙烤過,八克)、白茯苓(去除外皮)、熟地黃(用酒蒸過)、肉桂(不要用火烤過)、天門冬、麻黃根、龍骨(以上各四克)、五味子、炒過的浮小麥、防風(去除根部,各三點二克)、當歸(去除根部,用酒浸泡過)、甘草(烤過,各二點八克)。

將以上藥材加水兩盅,生薑五片,煎煮至剩下一盅,在飯後服用。如果出現手腳冰冷、自汗的狀況,可以加入附子;如果出現發熱、自汗的狀況,可以加入石斛。

7. 三建湯

治真氣不足,上盛下虛,面赤自汗,小便頻數。如汗不斂,加肉桂黃耆。

方見諸虛門

白話文:

治療真氣不足,導致上面氣盛但下面虛弱的狀況,症狀會出現臉色潮紅、容易自汗、小便次數頻繁。如果汗流不止,可以加入肉桂和黃耆。

這個藥方在其他虛症相關的章節有記載。

8. 建中湯

治表虛自汗。

芍藥(五錢),官桂,甘草(炙,各二錢)

上作一服,水二盅,生薑五片,棗二枚,煎至一盅,食前服。本方加黃耆二錢,名黃耆建中湯,治虛勞自汗。加當歸名當歸建中湯,治婦人血虛自汗。其自汗漏不止者,加桂枝一錢,熟附子半個,名桂枝附子湯,煎空心服。

白話文:

[建中湯]

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因為體表虛弱而引起的自汗。

藥材組成是:白芍藥(五錢),桂皮,炙甘草(各二錢)。

使用方法:將以上藥材作為一劑,加入兩盅水,放入五片生薑、兩顆紅棗,煎煮到剩下一盅,在吃飯前服用。

這個方子如果再加上黃耆二錢,就叫做黃耆建中湯,可以用來治療虛勞引起的自汗。如果再加上當歸,就叫做當歸建中湯,可以用來治療婦女因為血虛引起的自汗。如果自汗不止,持續流汗,可以再加入桂枝一錢、熟附子半個,就叫做桂枝附子湯,在空腹時煎煮服用。

9. 防風散

治盜汗。

防風(五錢),川芎(二錢半),人參(一錢二分半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臨臥米飲調下。

白話文:

治療盜汗的藥方。

使用防風(五錢)、川芎(二錢半)、人參(一錢二分半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在睡前用米湯調服。

10. 白朮散

治盜汗極驗。

白朮(不拘多少,銼作小塊,或稍大)浮麥(一升)

上用水煮乾,如白朮尚硬,又加水一二升,煮軟取出,去麥不用,切作片,焙乾,研為細末,每服二三錢,不拘時,另用浮麥煎湯調服。

白話文:

這個方子治療盜汗非常有效。

白朮(份量不限,切成小塊,或稍微大塊一點)和浮小麥(一升)。

將以上藥材用水煮到水乾,如果白朮還很硬,就再加一到兩升水繼續煮到軟爛,然後把白朮取出,丟棄浮小麥不用。將白朮切成薄片,烘乾後磨成細末。每次服用二到三錢,時間不拘,另外用浮小麥煎湯來調服藥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