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奇效良方》~ 卷之十三 (2)
卷之十三 (2)
1. 戊己丸
治脾經受濕,泄瀉不止,米穀不化,臍腹刺痛。
黃連(去須),吳茱萸(去梗,炒),白芍藥(各五兩)
上為末,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五七十丸,空心用米飲湯下,日三服。
白話文:
戊己丸
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脾經受到濕氣侵擾,導致腹瀉不止、消化不良、食物無法消化完全,以及肚臍周圍或腹部出現刺痛的狀況。
藥材成分包含:黃連(去除鬚根)、吳茱萸(去除莖梗後炒過)、白芍藥,這三種藥材各取五兩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再用麵糊做成藥丸,大小像梧桐子一樣。每次服用五七十顆藥丸,在空腹時用米湯送服,一天服用三次。
2. 豆蔻固腸丸
治脾胃虛弱,臟腑頻滑,下痢赤白。
肉豆蔻(麵裹),木香,赤石脂,乾薑,厚朴(薑製),縮砂(各一兩)
上為末,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六十丸,空心米飲下。
白話文:
這個藥丸叫做豆蔻固腸丸,是用來治療脾胃虛弱,導致腸道經常滑瀉,出現拉肚子,而且大便帶有紅色或白色的情況。
藥方組成:肉豆蔻(用麵粉包裹後炮製),木香,赤石脂,乾薑,厚朴(用薑汁炮製),縮砂(各一兩)
製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麵糊做成藥丸,大小像梧桐子一樣。每次服用六十丸,在空腹時用米湯送服。
3. 茜根丸
治一切毒痢及蠱注下,血如雞肝,心煩腹痛。
茜根(洗),川升麻,犀角(鎊),地榆(洗),當歸(去蘆,酒洗),黃連(去須),枳殼(去穰,麩炒),白芍藥(各等分)
上為末,醋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七十丸,空心用米飲湯下。
白話文:
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各種毒性痢疾和蠱毒引起的下痢,症狀是排出像雞肝一樣的血便,同時伴隨心煩和腹痛。
藥材包含:茜根(洗淨)、川升麻、犀角(磨成粉)、地榆(洗淨)、當歸(去除蘆頭後用酒洗)、黃連(去除鬚根)、枳殼(去除內瓤後用麩皮炒過)、白芍藥,以上藥材等分量。
將所有藥材磨成粉末,用醋煮的麵糊做成丸子,大小像梧桐子一樣。每次服用七十顆,空腹時用米湯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