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宿

《奇效良方》~ 瘡診論卷之六十五 (64)

回本書目錄

瘡診論卷之六十五 (64)

1. 瘡子因吐利內虛自陷者第十三

一百三十、內補散。治小兒正患瘡疹中,或感外寒,或內傷生冷,或服冷藥過多,因生吐瀉脾虛血澀,瘡疹遲遲不出,肌膚瘦而無血色,里服諸調脾胃藥,外服此可以滋養血氣,瘡毒得出。

人參,黃耆,白芷,當歸,肉桂,桔梗(炒),川芎,木香,甘草(炙),防風,厚朴(薑製),橘皮(去白)

上等分為細末,每服一錢,入酒二匙,溫湯浸調服之,不拘時候。王子建云:仲景論證多而用藥少,男子詳而婦人略。云:此乃穿鑿之過,若使仲景存日,其方有餘用。蓋無壞病矣。今則醫者治病,紛紛擾擾,為利是圖,動輒差誤,後賢處方,救其不及,是乃方愈多,皆是救差誤爾。治瘡疹用內補散,亦救其差誤爾。

俚俗人常云:瘡疹是熱毒,見其藥稍溫,便以為誤,此不審之過也。殊不知傷寒是傷其寒,卻有間或用大黃朴硝升麻知母之類,此皆救一時不及。若不述此,恐人執而不移,一向偏見,使緩急療病,意議不能完備,疑謀敗事者則多矣。

白話文:

這篇講的是治療因吐瀉導致身體虛弱而瘡疹難以癒合的方劑「內補散」。 有些小孩長瘡疹時,可能因為受寒、吃生冷食物或服用寒涼藥物過多,造成吐瀉,脾胃虛弱,氣血運行不暢,導致瘡疹不易長出來,皮膚消瘦沒血色。 此時服用一些調理脾胃的藥物,再配合外用這個「內補散」可以滋養氣血,讓瘡毒順利排出。

內補散的藥材包括人參、黃耆、白芷、當歸、肉桂、炒桔梗、川芎、木香、炙甘草、防風、薑製厚朴、去白橘皮,所有藥材等量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兩匙酒,加溫水調勻服用,時間不限。

古代醫家王子建曾批評張仲景的處方用藥太少,認為應詳盡說明,但作者認為這並非缺點,反而說明張仲景用藥精準。現在很多醫生為了賺錢,處方用藥草率,常常出錯,所以後世才需要更多藥方來糾正這些錯誤。「內補散」也是為了彌補這種錯誤而存在的。

民間常認為瘡疹是熱毒,看到藥方裡有些溫性的藥材就認為是錯的,這是錯誤的觀點。其實治療傷寒這種寒症,有時也會用到像大黃、朴硝、升麻、知母等藥物,這是為了應付緊急情況。 作者寫下這些話,是為了避免人們固執己見,在治療疾病時考慮不周,導致治療失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