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奇效良方》~ 卷之十三 (1)
卷之十三 (1)
1. 胃風湯
治小兒風冷,乘虛客於腸胃,水穀不化,泄瀉,腹脅虛滿,腸鳴㽲痛,及腸胃濕毒,下如豆汁,或下瘀血等證。
方見痢疾類
白話文:
這個「胃風湯」是用來治療小孩子因為受寒,導致寒氣侵入腸胃,使得腸胃功能虛弱,無法正常消化食物,造成腹瀉、肚子和兩側肋骨脹滿不舒服、肚子咕嚕咕嚕叫還會疼痛,以及腸胃濕熱毒邪所引起的疾病,像是拉出像豆汁一樣的糞便,或是拉出瘀血等症狀。
這個方子的內容,可以參考「痢疾類」的相關記載。
2. 黃連阿膠丸
治冷熱不調,下痢赤白,裡急後重,臍腹疼痛,口躁煩渴,小便不利。
黃連(去須,三兩),阿膠(一兩半,炒),茯苓(去皮,二兩)
上各為末,水熬阿膠膏搜和,丸如綠豆大,每服二三十丸,空心溫米飲送下。
白話文:
治療身體寒熱失調,導致腹瀉、痢疾,大便帶有紅或白色黏液,裡急後重(想大便卻拉不出來的感覺),肚臍周圍和腹部疼痛,口乾舌燥、煩躁口渴,小便不順暢。
藥材:黃連(去除鬚根,三兩)、阿膠(一兩半,炒過)、茯苓(去除外皮,二兩)
將上述藥材各自研磨成粉末,用水熬煮阿膠成膏狀,然後將藥粉和阿膠膏混合均勻,揉成綠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二三十丸,在空腹時用溫熱的米湯送服。
3. 倉廩湯
治小兒下痢赤白,或先因寒邪中臟腑致發熱者。
柴胡(去蘆),前胡(去蘆),人參(去蘆),茯苓(去皮),羌活(去蘆),獨活(去蘆),枳殼(去穰,麩炒),桔梗(去蘆),川芎,甘草(炙),陳倉米(各等分)
上銼碎,每服五錢,水一盅,生薑三片,紅棗二枚,煎至五分,不拘時服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小孩子拉肚子,大便呈現紅白色,有時候是因為受寒而導致腸胃不適發燒的情況。
藥材包含:柴胡(去除根部)、前胡(去除根部)、人參(去除根部)、茯苓(去除外皮)、羌活(去除根部)、獨活(去除根部)、枳殼(去除內層白色部分,用麩皮炒過)、桔梗(去除根部)、川芎、甘草(烤過)、陳年的穀子(各取等量)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取五錢,加入一杯水,三片生薑,兩顆紅棗,煎煮至剩下一半的量,不論何時都可以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