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奇效良方》~ 卷之五十四 (30)
卷之五十四 (30)
1. 梅仁湯
治腸癰,裡急隱痛,大便閉澀。
梅核仁(四十九個,去皮尖),大黃(三兩),牡丹皮(一兩三分),冬瓜仁(四兩),芒硝(二兩半),犀角(鎊,一兩半)
上銼如麻豆大,每服五錢,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滓溫服,以利下膿血三兩行為度。
白話文:
治療腸癰,症狀是腹部裡急(想排便卻排不出來)隱隱作痛,大便不通而且乾澀。
藥方組成:梅核仁(四十九個,去除外皮和尖端),大黃(三兩),牡丹皮(一兩三分),冬瓜仁(四兩),芒硝(二兩半),犀角(磨成粉末,一兩半)。
將以上藥材粗略切碎成類似麻豆大小的顆粒,每次服用五錢,加入兩碗水,煎煮至剩下一碗,去除藥渣後溫服,以排出膿血三兩左右的量為度。
2. 大黃湯
治腸癰,少腹堅硬,腫大如掌而熱,按之則痛,其上色或赤或白,小便稠,數汗出增寒,其脈遲緊者未成膿,如脈數則膿已成。
大黃(銼炒),牡丹皮,硝石(研),芥子,桃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炒,各半兩)
上銼碎,每服五錢,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滓,空心溫服,以利下膿血為度,未利再服。
白話文:
治療腸癰,症狀是小腹部堅硬腫大,像手掌一樣大而且發熱,按壓會疼痛,皮膚顏色可能是紅色或白色,小便濃稠,頻繁出汗而且怕冷,脈象遲緩而且緊繃的,表示還沒有化膿;如果脈象變成快速,表示膿已經形成。
藥材:大黃(切碎炒過)、牡丹皮、硝石(磨成粉)、芥子、桃仁(用熱水浸泡後去皮、尖端和雙仁,炒過,每種各半兩)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兩碗煎煮至一碗,去除藥渣,在空腹時溫服,以排出膿血為目標,如果沒有排出來就再次服用。
3. 四聖散(一名神效栝蔞散)
治腸癰,癰疽生於腦髭背腋乳,便毒,服之神效。
生黃栝蔞(一枚,去皮),粉草(研末,四錢),沒藥(研末,三錢),乳香(研末,一錢)
上用好紅酒二大碗,慢火煎至一碗,分作兩服,兩日服盡,大便順導惡物妙。若干栝蔞,則用兩枚。一方若病在上食後服,病在下食前服。毒已結成,即膿化為水,毒未成即於小便中出,疾甚再合服,以退為妙。
白話文:
此藥方名為「四聖散」(又名神效栝蔞散),主要治療腸癰,以及長在腦後、鬍鬚旁、背部、腋下、乳房等部位的癰疽,還有便毒。服用後效果顯著。
藥方組成: 新鮮黃栝蔞(一顆,去除外皮),甘草粉(磨成粉末,四錢),沒藥粉(磨成粉末,三錢),乳香粉(磨成粉末,一錢)。
使用方法: 將以上藥材加入兩大碗好的紅酒中,用小火慢煎至剩下一碗,分成兩次服用,兩天內服完。服用後,大便會順利排出穢物,效果非常好。如果需要較多栝蔞,則用兩顆。此藥方若疾病發生在身體上方,則飯後服用;若疾病發生在身體下方,則飯前服用。如果毒已經結成,會化膿為水排出;如果毒尚未結成,則會從小便中排出。如果病情嚴重,可以再次服用,直到病情好轉為止。
4. 桔梗湯
治男子婦人咳而胸膈隱痛,兩腳腫滿,咽乾口燥,煩悶多渴,時出濁唾腥臭,名曰肺癰。小便赤黃,大便多澀。
桔梗,貝母,當歸(酒浸),栝蔞仁,枳殼(麩炒),薏苡仁(微炒),桑白皮,甘草節,防己(去粗皮,各一兩),百合(蒸),黃耆(各一兩半),北五味子,甜葶藶,地骨皮,知母,杏仁(各半兩)
上銼碎,每服四錢,水一盞半,生薑三片,煎七分,不拘時溫服。咳者加百藥煎,熱加黃芩,大便不利加煨大黃少許,小便澀甚加木通車前子煎,煩躁加白茅根煎,咳而疼甚加人參白芷煎。
白話文:
治療男女因為咳嗽而胸口隱隱作痛,雙腳腫脹,喉嚨乾燥口渴,心煩悶熱容易口渴,時常吐出腥臭的濃痰,這稱為肺癰。小便呈現赤黃色,大便多半乾澀難解。
藥材包含:桔梗、貝母、用酒浸泡過的當歸、栝蔞仁、用麩皮炒過的枳殼、稍微炒過的薏苡仁、桑白皮、甘草節、去除粗皮的防己,以上各一兩;蒸過的百合、黃耆,以上各一兩半;北五味子、甜葶藶、地骨皮、知母、杏仁,以上各半兩。
將上述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碗半,加入生薑三片,煎煮至七分,不拘時間溫服。如果咳嗽加劇,加入百藥煎;發熱加黃芩;大便不順暢,加入少量煨過的大黃;小便不順暢,加入木通和車前子煎煮;心煩易怒,加入白茅根煎煮;咳嗽劇烈疼痛,加入人參和白芷煎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