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奇效良方》~ 卷之五十四 (29)
卷之五十四 (29)
1. 內消散
治癰腫,結硬疼痛。
人參(去蘆),瞿麥,白蘞,川升麻,當歸(微炒),黃芩,防風,黃耆(銼),沉香,甘草(生銼,各一兩),赤小豆(煮熟,一合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不拘時溫水調服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癰腫,也就是皮膚或肌肉組織深處的化膿性腫塊,這些腫塊摸起來會結硬而且疼痛。
藥材包括:人參(去除蘆頭),瞿麥,白蘞,川升麻,當歸(稍微炒過),黃芩,防風,黃耆(切碎),沉香,甘草(生的切碎,每種各一兩),還有煮熟的赤小豆(一合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不拘時間,用溫水調和服用。
2. 解毒散
治癰瘡,始覺便宜服。
犀角屑,川升麻,川朴硝,赤芍藥,木通(銼,各一兩),石膏(二兩),玄參,麥門冬(去心),甘草(生銼,各半兩)
上銼碎,每服四錢,水一中盞,煎至六分,去滓,不拘時溫服。
白話文:
此藥方名為解毒散,是用來治療癰瘡的,在剛開始發覺癰瘡時就服用效果較好。
藥方組成為:犀角屑、川升麻、川朴硝、赤芍藥、木通(切碎,各一兩)、石膏(二兩)、玄參、麥門冬(去除內心)、甘草(切碎,各半兩)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取四錢,加入一中碗水煎煮至剩六分,去除藥渣,不論何時都可溫服。
3. 水澄膏
治癰腫。
雄黃(水飛),鬱金(各二錢),黃連,黃丹(水飛),黃柏,大黃(各半兩)
上為細末,量所腫處,用藥多少,以新汲水半盞,抄藥在內,須臾藥沉,澄去其浮者,水盡,然後用槐柳枝攪藥數百餘轉,如麵糊相似勻,以小紙花攤藥,貼腫處,更以雞翎撩涼水,不住掃之。
白話文:
治療癰瘡腫痛。
雄黃(用水研磨成細末),鬱金(各二錢),黃連,黃丹(用水研磨成細末),黃柏,大黃(各半兩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依照腫痛部位的大小,決定用藥的份量。取半杯新打的水,放入藥末,稍待片刻等藥末沉澱,倒掉上層浮液,等水分完全蒸發後,用槐樹或柳樹枝攪拌藥末數百下,直到藥末像麵糊一樣均勻。取小紙片,將藥糊均勻攤在上面,貼在腫痛處,再用雞毛沾涼水,不斷輕掃藥貼。
4. 天南星膏
治風毒癰癤。
大天南星(一兩),厚黃柏(半兩),赤小豆(一分),皂角(一挺,不蛀者,燒灰存性)
上為細末,以新汲水調成膏,皮紙貼之,已結即破,未結即散之,立效。
白話文:
治療風毒引起的癰瘡腫癤。
將大天南星(一兩)、厚黃柏(半兩)、赤小豆(一分)、皂角(一根,沒有被蟲蛀的,燒成灰並保留藥性)這些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剛汲取的新鮮水調和成藥膏,塗抹在皮紙上貼敷患處。如果腫塊已經結硬就讓它破開,如果還沒有結硬就讓它消散,效果很快。
5. 牡丹散
治腸癰冷證,腹濡而痛,時時利膿。
牡丹皮,人參,天麻,白茯苓,黃耆,木香,當歸,川芎,官桂,桃仁(去皮,炒,各三分),白芷,薏苡仁,甘草(炙,各二分)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用水一盅,煎至七分,食前溫服。
白話文:
治療腸癰屬於寒冷的症狀,肚子摸起來軟軟的而且疼痛,時常會排出膿液。
藥材使用牡丹皮、人參、天麻、白茯苓、黃耆、木香、當歸、川芎、肉桂、桃仁(去除外皮,炒過,各三分),以及白芷、薏苡仁、甘草(烤過,各二分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碗水煎煮至剩七分,在飯前溫熱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