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宿

《奇效良方》~ 卷之三十四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十四 (1)

1. 遺精白濁門(附論)

蓋謂精之主宰在心,精之藏制在腎。經云:精者身之本,生氣之源,髓之化也。又曰:腎主水,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,曰陰陽之要會也。陽密乃固,故陽強不密,為陰氣乃絕,陰平陽秘,精神乃治,陰陽離決,精氣乃竭,此之謂也。然五臟六腑皆有精氣,而腎為都會關司之所,又聽命於心,人能法道清淨,則精氣內持。

白話文:

中醫理論認為,精氣的最高主宰在於心臟,精氣的貯藏和管理則在於腎臟。古經書上說:精氣是身體的根本,是生命之源,是骨髓的精華。又說:腎臟主司水液,它接受五臟六腑的精氣,並將它們貯藏起來,是陰陽交匯的要衝。只有陽氣緊密收斂,才能固護精氣,因此如果陽氣不強壯或不緊密,陰氣就會衰竭。陰陽平衡,精氣才能正常,如果陰陽分離,精氣就會耗竭。然而,五臟六腑中皆有精氣,腎臟是精氣的總樞紐,它聽命於心臟,如果人能夠按照自然規律修煉,保持清淨,那麼精氣就會內守。

蓋謂腎藏精,右為命門,為其所舍,三焦為其府庫,二者皆謂相火。相火者,即水中真火也,然而所舍不可以失守,府庫不可以受傷。而失守受傷之由,莫不在心,心為君火,右腎為相火,而相火奉行君火之命令焉,故其病雖在腎,而責本在於心。心主乎神,神有所思,動則神馳不返,致君火傷而不能下降;腎主乎智,智有所勞,則智亂於中,智亂不已,俾腎水虧而不能上升。

白話文:

腎儲藏精氣,右腎是命門,是精氣所寄居的地方,三焦是精氣的府庫,所以這兩者都是相火。相火就是體內真正的火,而相火寄居的地方和府庫不能有損傷。至於造成相火寄居處和府庫受損的原因,一定和心有關。心屬於君火,右腎是相火,相火奉行君火的命令,所以相火的病雖在腎,但根本原因卻在心。心主乎神,神有所思慮,神就會活動,精力耗散,心神疲勞就會傷害君火,導致君火無法下降;腎主乎智,智有所勞累,則智慧會混亂,智慧混亂不已,就會導致腎水虧損,無法向上升。

降者不下,升者不上,上下不交,水火不媾,是由君火失其令,相火失其守,府庫不能制藏,真精自漏,故不交而遺泄也。夫遺泄之證,非惟一種,有夢中交而遺者,乃心虛神交也;有下元虛則敗精不禁而遺者,乃腎虛精滑故也;有壯年氣盛,久節淫欲,經絡壅滯而遺者,乃曠久滿而溢也;有情動於中,所願不得而遺者,乃為情不遂欲而泄也。經云:天之在我者德也,地之在我者氣也,德流氣通而行者也。

白話文:

ERROR

故生之來謂之精,兩精相搏謂之神,往來者謂之魂,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,所以任物者謂之心,心有所憶之意,意之所存謂之志,因志而存變謂之思,因思而遠慕謂之慮,因慮而處物謂之智,故智者謂之養生也。如是者皆因心神情之所感,變而分之,若憂惕思慮則傷神,神傷則恐懼,流淫而不止,喜樂恐懼則傷精,精傷則骨酸,痿厥而不舉。

白話文:

所以生命的誕生被稱為精,兩個精性相互碰撞被稱為神,往來流動被稱為魂,和精一起進出被稱為魄,用以適應萬物的被稱為心,心有記憶的意思,思念所駐留的地方被稱為志,因為志而存留變化被稱為思,因為思而遠大嚮往被稱為慮,因為慮而適應事物被稱為智,所以有智慧的人就被稱為懂得養生。如同這樣的情形都因為心神意念之處有所感應,變化而區分,如果憂愁警惕思考考慮就會傷神,神傷就會恐懼,氾濫淫逸而不會停止,喜悅快樂恐懼都會傷精,精傷就會骨酸,痿弱厥冷而不能勃起。

喜樂者神揮散而不藏,思慮者氣閉塞而不行,盛怒者迷惑而不治,則所主之精亦從神之所變,隨處與合,而精自下,是曰遺精也。且夫五臟各得藏其精神,次行其用也。若一臟之變,不得其正,則一臟病作矣。若一臟精神傷之,甚則必害,豈不虧於心腎?蓋精神乃心腎之所主也,而遺精者,豈非心腎不交之致哉?《金匱要略》云:虛勞為病,脈浮大,手足煩,陰寒精自出。又謂脈弦而大,名曰革,男子則遺精,女子則失血。

白話文:

如果情緒感到喜悅時,神志就會渙散不會隱藏,如果在思考事物時,就會氣機鬱閉無法運行,如果盛怒起來的話,就會神志迷惑不能自制,這些都是因為精神主導的精氣,會跟著變化的神志一起變化,在不同的情緒狀態中來結合,而精氣自下而行,這就是遺精。

另外,五臟各自能夠收藏其精神,然後根據需要使用。如果有一個臟腑發生了變化,不能維持正常的狀態,就會導致該臟腑發生疾病。如果一個臟腑的精神受到傷害,嚴重的話必定會造成危害,怎能不多虧損於心腎呢?因為心腎是精神寄居的地方,而遺精不就是心腎不能協調和交會的結果嗎?《金匱要略》說:「虛勞會導致疾病,脈搏浮大,手腳煩擾,陰寒精液自行流出。」又說:「脈搏弦而大,就叫做『革』,男性就會遺精,女性就會失血。」

又謂小腹弦急,陰頭寒,脈動微緊,皆為失精夢交之證,由是變為五勞六極諸蒸之病也。至於白濁白淫,自是一病,而赤濁由腎虛,膀胱火盛,故小便去澀,所以赤濁也。此濁因腎水不能升運以制火,則停凝自敗而成濁,或思慮過度,嗜欲無常,俾心腎不交,精元失守,以為赤白二濁之患焉。赤濁者,為心虛有熱,由思慮而得之;白濁者,為腎虛有寒,因嗜欲而得之。

白話文:

又說小腹部緊繃,陰莖部位感覺寒冷,脈搏微弱緊繃,都是由於遺精和夢遺所引起的證狀,因此會進展成五勞六極、各種虛損的疾病。至於白濁和白淫,這是一種疾病,而赤濁則是由於腎虛,膀胱火旺,所以小便時會感到澀痛,所以會出現赤濁的症狀。這種濁是腎水不能運化輸布以製約火氣,結果停滯凝結、自身敗壞而成的濁。又或者思慮過多,嗜好、慾望無常,導致心和腎失去交合,精元失守,形成赤濁和白濁這兩種疾病。赤濁的患者,是心虛有熱,由思慮過多而得;白濁的患者,是腎虛有寒,因嗜好、慾望過多而得。

孫真人云:流水不腐,戶樞不蠹,謂其運動而然也。劉河間又謂:赤白濁與夫白淫,皆是熱也。如清水作湯,則有白腳。又如夏則土燥而水濁渾,冬則土堅而水清潔,此理最當。然遺精白濁,皆本由心腎不交而得,惟所出之路,非為一途,其可一例言之!蓋遺精則自精氣道中而出,淫濁等則於小便竅中而出,澄定腳有渾濁,其狀漩面,或如油,或如膏糊,或有五色光彩,多則漸久令人虛損成勞也。

白話文:

孫思邈說:流水不腐爛,門軸不蛀蝕,這是因為它們經常運動的緣故。劉河間也說:赤、白、濁、白淫都是熱證。就像清水煮沸後,就會出現白色的泡沫。又比如夏天,泥土乾燥,水就渾濁不清;冬天,泥土堅硬,水就清澈透明。這個道理是很正確的。但是,遺精和白濁,都是由於心腎不交而引起的。不過,它們的排出途徑不同,不能一概而論。遺精是從精氣道中流出的,淫濁等是從小便孔中流出的。遺精和白濁的顏色,有渾濁的,有像漩渦一樣的,有像油一樣的,有像膏糊一樣的,還有五顏六色的。如果遺精和白濁多了,時間久了,就會使人虛弱勞損。

王冰以白淫為白物如精之狀,因溲而下,雖云如精將化,未成其精而竟出者,何以言之?蓋精有謂生來之精者,身乃先生之精也。有謂食氣入胃,散精於五臟者;有謂水飲自脾肺輸腎,腎氣四布,五經並行之精者。此水穀日生之精也。然飲食日生之精,皆從生來,元精之所化,而後分布其臟,盈溢則輸之於腎。

白話文:

ERROR

腎乃元氣之本,生成之根,此始終化之養之之道也。遇一臟有邪,則真精受傷,不能化之,而不得入與元精俱藏,而竟走泄也。若夫脾移熱於腎,少腹冤熱而痛,則出白者,義亦如之。為義者必究其本,細推其處,明辨詳的,然後施治。

白話文:

腎臟是元氣的根源,生命生成的根本,所以應當始終加以滋養。一旦臟器受到邪氣的侵襲,真正的精華就會受到損傷,不能轉化為元氣,也不能和元精一起收藏,反而會流失、洩漏。如果脾臟的熱氣轉移到腎臟,就會導致下腹部疼痛,這時出現白帶的症狀,道理也是一樣的。作為一名醫生,在治療時必須追根溯源,仔細探究病情的根源,清楚地辨別病情,然後才能施以治療。

至若夢遺者治其心,精滑者固其真,滿者舒其情,濁而赤者清其心,濁而白者溫其經,白淫者調其榮,能攝生者存其神、養其心,心安神寧,腎氣自升,火來坎戶,水到離扁,水火交養,遺濁皆清,毋以我為過謬,惟達道者以自明。

白話文:

至於夢遺的人要治療他的心,精濁的人要固守他的真氣,滿泄的人要舒緩他的情緒,混濁而發紅的人要清淨他的心,混濁而發白的人要溫養他的經絡,白色的淫液要調和它的氣血,能夠攝養生命的人保存他的精神、修養他的心靈,使心安神寧,腎氣自然升起,命門之火與腎水交合,水火交養,遺濁自然清淨。不要認為我說的是錯誤或謬誤,只有通達大道的人才能自己明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