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奇效良方》~ 卷之二十二 (28)
卷之二十二 (28)
1. 天門冬散
治虛勞寒熱,四肢疼痛,黃瘦無力。
天門冬(去心,焙乾,一兩半),黃耆,柴胡(去苗),人參,白朮,當歸,地骨皮,白茯苓,甘草(炙,以上各一兩),白芍藥,熟地黃,鱉甲(去裙,醋炙),桂心(以上各半兩),桑根白皮,木香各二分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盅,生薑三片,煎七分,食遠服。
白話文:
這個藥方[天門冬散],是用來治療虛勞引起的寒熱、四肢疼痛、身體消瘦虛弱無力。
藥方組成:天門冬(去除內心,烘乾,一兩半),黃耆,柴胡(去除莖),人參,白朮,當歸,地骨皮,白茯苓,甘草(炙烤過,以上各一兩),白芍藥,熟地黃,鱉甲(去除邊緣,用醋炙烤過),桂心(以上各半兩),桑樹根的白皮,木香各二分。
服用方法: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取五錢,加入一盅水,放入三片生薑,煎煮至剩下七分,在飯後服用。
2. 地骨皮散
治血風,氣體虛,發渴煩熱。
地骨皮,桑白皮,柴胡,前胡,枳殼,黃耆(以上各七錢半),白茯苓,五加皮,人參,桂心,白芍藥,甘草(以上各半兩)
上㕮咀,每服三錢,水一中盞,生薑三片,煎至七分,去滓,食遠溫服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劑「地骨皮散」是用來治療血風(可能是指皮膚搔癢、起疹等與血熱相關的症狀),以及因氣虛引起的身體虛弱、口渴煩躁發熱等不適。
藥材組成如下:
地骨皮、桑白皮、柴胡、前胡、枳殼、黃耆,以上各用七錢半。 白茯苓、五加皮、人參、桂心、白芍藥、甘草,以上各用半兩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後,每次取三錢,加入約一碗水,放入三片生薑,一起煎煮至剩下七分,濾掉藥渣,在飯後稍微溫熱時服用。
3. 冷湯飲
主冷痰虛熱,諸勞寒熱。
沉香,附子(炮,各等分)
上㕮咀,煎露一宿,空心服。
白話文:
此方主要治療因冷痰和虛熱引起的各種勞損寒熱症狀。
藥方組成:沉香、炮製過的附子,兩者等量。
用法:將藥材稍微搗碎,加水煎煮後,放置露天一晚,隔天早上空腹服用。
4. 柴胡湯
治虛勞,榮衛不順,潮熱黃瘦,筋骨疼痛,多困少力,飲食進退。
柴胡(去苗,二兩),秦艽(去苗,一兩半),鱉甲(去裙,炙,半枚),知母,甘草(炙,各一兩)
上㕮咀,每服三錢,水一盞,入棗二枚,擘開,煎至六分,去滓,不拘時熱服。
白話文:
治療因虛勞導致的身體氣血運行不順暢,出現像潮水一樣定時發熱、身體消瘦發黃、筋骨疼痛、容易疲倦、精神不濟、食慾時好時壞等症狀。
藥方組成:柴胡(去除莖苗,二兩)、秦艽(去除莖苗,一兩半)、鱉甲(去除外殼邊緣,炙烤過,半個)、知母、甘草(炙烤過,各一兩)。
用法: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粗末,每次取三錢,加入一杯水,放入兩顆掰開的紅棗,煎煮至剩六分,去除藥渣,不拘時間,溫熱服用。
5. 人參黃耆散
治虛勞客熱,肌肉消瘦,四肢倦怠,五心煩熱,咽乾頰赤,心忪潮熱,盜汗減食,咳嗽膿血。
人參(去蘆),生地黃,桔梗(以上各一兩),桑白皮,半夏(湯洗),紫菀(以上各一兩半)秦艽茯苓(以上各二兩),柴胡,知母(以上各二兩半),鱉甲(去裙,酥炙),天門冬(去心各三兩)黃耆(三兩半)
上㕮咀,每服三錢,水一中盞,生薑三片,煎至七分,去滓,不拘時溫服。一方去生地黃,用地骨皮赤芍藥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子主要治療因虛勞引起的身體發熱,表現為肌肉消瘦,四肢疲乏無力,手心、腳心、胸口感覺煩熱,咽喉乾燥,臉頰發紅,心悸,像潮水一樣一陣陣發熱,盜汗,食慾減退,咳嗽有膿血等症狀。
藥材組成如下:人參(去除蘆頭)、生地黃、桔梗各一兩,桑白皮、半夏(用熱水洗過)、紫菀各一兩半,秦艽、茯苓各二兩,柴胡、知母各二兩半,鱉甲(去除邊緣,用酥油炙烤過)、天門冬(去除中心)各三兩,黃耆三兩半。
將以上藥材切成粗末,每次取三錢,加入一碗水,以及三片生薑,煎煮到剩七分時,去除藥渣,不論什麼時候溫服。 另外有一個替代配方,是去除生地黃,改用的是地骨皮和赤芍藥。
6. 小品湯
治血虛,潮熱往來,嘔逆自汗,渾身痠痛咳嗽。
白芍藥(炒),黃耆(各二兩),人參,半夏(湯洗),白茯苓,當歸(洗),肉桂(去皮),甘草(炙,以上各一兩)
上㕮咀,每服三錢,水一盞半,生薑三片,大棗一枚,去核,同煎至七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白話文:
此方用於治療血虛引起的身體不適,症狀包含:發熱時冷時熱、想吐、容易流汗、全身痠痛和咳嗽。
藥材組成有:炒過的白芍藥、黃耆(各八錢),人參、湯洗過的半夏、白茯苓、洗淨的當歸、去皮的肉桂、炙甘草(以上各四錢)。
將上述藥材切碎,每次取三錢,加入一碗半水,放入三片生薑和一顆去核的紅棗,一起煎煮到剩七分,濾掉藥渣,在飯前溫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