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奇效良方》~ 卷之二十二 (27)
卷之二十二 (27)
1. 前胡飲
治暴急成勞,痰盛喘嗽。
前胡,人參,官桂,白茯苓(去皮),柴胡,甘草(炙,以上各一兩),麥門冬(去心,焙)半夏(洗七次),白朮(以上各一兩半)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炒,二兩)
上㕮咀,每服四錢,用水一盞半,生薑七片,煎至七分,去滓,不拘時溫服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子治療突然快速形成的虛勞,症狀是痰多、呼吸急促咳嗽。
藥材包含:前胡、人參、肉桂、白茯苓(去皮)、柴胡、炙甘草(以上各一兩),麥門冬(去心,焙乾)、半夏(洗七次)、白朮(以上各一兩半),厚朴(去粗皮,用生薑汁炒過,二兩)。
將以上藥材搗碎,每次取四錢,加水一碗半,生薑七片,煎煮至剩七分,去渣,不拘時間溫服。
2. 退熱湯
治急勞,四肢煩疼,手足心熱,增寒,飲食不得,口乾。
柴胡(去苗),龍膽草,青蒿,知母(焙),麥門冬(去心),甘草(炙,各一兩)
上㕮咀,每服五錢,用童子小便一盞半,蔥白三寸,薤白三莖,桃柳心各五枝,同浸,經一宿,平旦煎至一盞,去滓,空心頓服之,至夜再服。
白話文:
這個退熱湯,是用來治療因過度勞累引起的急性病症,症狀包括四肢煩躁疼痛、手心腳心發熱、感到寒冷加劇、吃不下東西、口渴。
藥材包含:柴胡(去除莖苗)、龍膽草、青蒿、知母(炒過)、麥門冬(去除內心)、甘草(烤過),每種藥材各取一兩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五錢。用一杯半的童子小便,加入三寸長的蔥白、三根薤白、以及桃樹和柳樹嫩枝各五枝,一同浸泡一個晚上。隔天早上將藥材煎煮至剩下一碗的量,濾掉藥渣,空腹一次喝完。晚上再服用一次。
3. 柴胡當歸湯
治虛勞寒熱,日漸羸瘦,行走艱難,飲食不進,狀如瘧疾。
柴胡(去苗),當歸(切焙),防風(去叉),牡丹皮官桂(去粗皮),附子(炮,去皮臍),白芷,天仙藤,白朮,秦艽(去苗),桔梗,麻黃(去根節),芍藥,人參,木香(以上各一兩),知母(切焙),甘草(炙,各半兩)
上銼如麻豆大,每服三錢,水一盞,生薑三片,棗一枚,擘開,同煎至七分,去滓,空心服。
治一切男子女人卒中急勞。
驟然咯血吐血,不數日間,肌肉容貌清瘦如鬼,眼無光彩,一切勞候,百般病證,無所不具。並治一切男子女人久患勞疾,心肺受邪,發為喘嗽,因而咯血,當合三方藥以主療之。先吃心藥,次吃肺藥,後吃腎藥,以清其源流,而復其真氣,如此然後可以圖其全功。第一方下心藥,取其火毒者也;第二方下肺藥,保安金氣,而去其病者也;第三方下腎藥,仍欲清其病之源流,而復其真氣也。
日午中飯後吃心藥一盞,至晚食後吃肺藥,兩方每日各一服,若肺脈偏大吃肺藥,心脈偏大吃心藥,斟量脈氣病候服餌。如此服經數日,病勢衰減,即須吃腎藥,以去病之根,而復其真氣。後之服餌者,果有此病證,即不可單服一方,以圖其全功也。
第一方,
治心火之盛,來鑠金精,金得火邪,喘嗽不安,血氣逆行,上為咯衄,宜先服收火毒方。
甘松,沉香,柴胡(去苗),麥門冬(去心),人參,木香,麻黃(去根),犀角屑,黃芩,玄參,貝母(以上各一分),天靈蓋(酥炙),鱉甲(酥炙,各半銖)
上為末,每服二錢半,水一盞,煎兩沸便瀉出,和滓去滓任意服。食後逍遙片時方吃,或日午中飯後,若遠大腑虛。
第二方,
順氣化痰咯血方。
黃連(四銖),鱉甲(去裙),麻黃(去根,各半銖),貝母(去心),前胡(去苗),黃芩,黃耆,牡丹皮,桔梗,人參,杏仁,防風(以上各一分),蛤蚧(酥炙,半兩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,生薑一片,同煎一二沸急瀉出,滓溫服。
第三方,
清其病源,以復其真氣,宜服解腎邪,復真氣,固元丹。若大腑秘熱,即吃前兩方,候臟腑調和,方進此藥。
萆薢,續斷,巴戟(去心),茯苓,杜仲,木香,羌活,天靈蓋(酥炙),鱉甲(醋炙),甘草(各等分)
上等細末,炒熟面與藥末相袞,滴水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空心煎茯苓湯入鹽少許送下。
白話文:
此方劑名為「柴胡當歸湯」,主要治療因虛弱勞損引起的寒熱往來,身體日漸消瘦,行走困難,食慾不振,症狀類似瘧疾。
此方劑包含以下藥材:柴胡(去除莖苗)、當歸(切片烘乾)、防風(去除分叉部分)、牡丹皮、官桂(去除粗皮)、附子(炮製過,去除皮和臍部)、白芷、天仙藤、白朮、秦艽(去除莖苗)、桔梗、麻黃(去除根部和節部)、芍藥、人參、木香(以上各一兩),知母(切片烘乾)、甘草(炙過,各半兩)。
將以上藥材粗略切碎如麻豆大小,每次取三錢,加水一盞,生薑三片,紅棗一枚(掰開),一起煎至七分,去除藥渣後,空腹服用。
此方也可用於治療各種男子、女子突然發生的急勞損傷。
若是突然出現咳血或吐血,在數日間肌肉和容貌迅速消瘦如同鬼魅,眼神黯淡無光,以及各種勞損症狀,幾乎所有病症都出現時,也適用此方。另外,也可用於治療男子、女子長期勞損疾病,導致心肺功能受損,引發喘咳,甚至咳血。此時應配合三種藥方進行治療。先服用心藥,接著服用肺藥,最後服用腎藥,從根源上清除病因,恢復身體的元氣。如此才能達到全面的治療效果。第一方是治療心火的藥,目的是清除火毒;第二方是治療肺部的藥,目的是保護肺氣,去除病邪;第三方是治療腎部的藥,目的是清除病因,恢復身體的元氣。
每日中午飯後服用一盞心藥,晚上飯後服用一盞肺藥,兩種藥方每日各服一次。如果肺脈較強,則多服用肺藥;如果心脈較強,則多服用心藥。應根據脈象和病情調整藥物用量。服用數日後,病情減輕,就必須服用腎藥,以去除病根,恢復元氣。之後服用藥物時,若有上述病症,不可單獨服用其中一方,應配合使用,才能達到全面的治療效果。
第一方(治心火之盛,清除火毒)
此方用於治療心火過旺,導致肺部受損,出現喘咳不安,氣血逆行,向上引起咳血、吐血等症狀。宜先服用此方以收斂火毒。
藥材包含:甘松、沉香、柴胡(去除莖苗)、麥門冬(去除心)、人參、木香、麻黃(去除根部)、犀角屑、黃芩、玄參、貝母(以上各一分),天靈蓋(用酥油炙過)、鱉甲(用酥油炙過,各半銖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取二錢半,加水一盞,煎至沸騰兩次,隨即倒出,連藥渣一起服用,或去除藥渣後服用,服用時間隨意。最好在飯後休息片刻後服用,或在中午飯後服用,若腸胃虛弱則可少量多次服用。
第二方(順氣化痰,止咳止血)
此方用於順氣化痰,止咳止血。
藥材包含:黃連(四銖),鱉甲(去除裙邊)、麻黃(去除根部,各半銖),貝母(去除心)、前胡(去除莖苗)、黃芩、黃耆、牡丹皮、桔梗、人參、杏仁、防風(以上各一分),蛤蚧(用酥油炙過,半兩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取二錢,加水一盞,生薑一片,一起煎煮一兩次沸騰後立即倒出,連藥渣一起溫服。
第三方(清病源,復元氣,固元丹)
此方用於清除疾病根源,恢復元氣。適宜服用解腎邪,恢復元氣,固本的藥丸。若有大便秘結等熱症,應先服用前兩方,待臟腑調和後再服用此藥。
藥材包含:萆薢、續斷、巴戟(去除心)、茯苓、杜仲、木香、羌活、天靈蓋(用酥油炙過)、鱉甲(用醋炙過)、甘草(各等分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炒熟的麵粉與藥末混合均勻,加入少量水製成丸子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空腹時用煎好的茯苓湯送服,加入少量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