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宿

《奇效良方》~ 卷之二十二 (2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十二 (29)

1. 胡黃連丸

治虛勞骨熱,四肢羸瘦少力,不思飲食。

胡黃連,天靈蓋(酥炙),赤茯苓,川大黃(銼碎,微炒),川升麻,地骨皮,麥門冬(去心),人參(去蘆),犀角屑,知母(以上各一兩),柴胡(去苗,二兩),黃芩(各二兩),鱉甲(去裙,醋炙,三兩),前胡(去苗),赤芍藥,當歸(銼,微炒),防風(去叉),木通(銼),桔梗(以上各三分),甘草(炙,半兩)

上為細末,煉蜜和搗三五百杵,丸如梧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不拘時溫水送下,忌莧菜。

白話文:

治療因虛弱勞損導致的骨頭發熱,四肢消瘦無力,食慾不振。

使用胡黃連、酥油炙燒過的天靈蓋、赤茯苓、稍微炒過的川大黃(切碎)、川升麻、地骨皮、去心的麥門冬、去蘆的人參、犀牛角屑、知母(以上各一兩),柴胡(去除莖苗,二兩)、黃芩(二兩)、醋炙過的鱉甲(去除邊緣,三兩)、前胡(去除莖苗)、赤芍藥、稍微炒過的當歸(切碎)、防風(去除分叉)、木通(切碎)、桔梗(以上各三分)、炙甘草(半兩)。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後,搗製三五百下,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不拘時間用溫水送服,服用期間忌食莧菜。

2. 豬骨煎

治男子婦人發熱有多等,若虛勞發熱,熱從脊骨上起,此藥有神效,更宜細審病狀服之。

獖豬脊骨(一條,去尾,五寸細銼,用好法酒六升,青蒿一握,烏梅十個,柴胡一兩,去苗,秦艽一兩,去苗,慢火同煎,耗一半,去滓,入蜜半斤,再熬成膏子),白茯苓當歸(去蘆),人參(去蘆),川芎,肉蓯蓉(酒浸),巴戟(去心,酒浸),牛膝(去苗,酒浸),茴香(微炒),破故紙(炒),五味子(以上各一兩),鱉甲(去裙,炙),沉香(各半兩),鹿茸(酒浸,酥炙),附子(炮,去皮臍,各二兩)

上為細末,用前豬脊骨膏和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漸加至五十丸,不拘時米飲下。

白話文:

這個藥方可以治療男性和女性發熱的各種情況,特別是虛勞引起的發熱,如果熱是從脊椎骨往上發的,這個藥方有神奇的療效。但還是要仔細診斷病情,再服用。

藥方內容:

取公豬的脊椎骨一條(去掉尾巴,取五寸長細細地剁碎),用好的酒六升,青蒿一把,烏梅十個,柴胡一兩(去掉根莖),秦艽一兩(去掉根莖),用小火一起煎煮,煮到剩下一半時,把藥渣濾掉,加入蜂蜜半斤,再熬成膏狀。然後將白茯苓、當歸(去掉蘆頭)、人參(去掉蘆頭)、川芎、肉蓯蓉(用酒浸泡)、巴戟天(去掉中心,用酒浸泡)、牛膝(去掉根莖,用酒浸泡)、小茴香(稍微炒過)、補骨脂(炒過)、五味子(以上各一兩),鱉甲(去掉邊緣,用火烤過)、沉香(以上各半兩),鹿茸(用酒浸泡,再用酥油烤過)、附子(炮製過,去掉皮和臍,各二兩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用之前熬好的豬脊骨膏調和成藥丸,大小像梧桐子一樣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可以逐漸增加到五十丸,不論什麼時候,用米湯送服。

3. 五蒸湯

通治骨蒸壯熱。

石膏(三錢七分半),生地黃,葛根,茯苓(以上各二錢二分半),人參,黃芩,竹葉,知母(以上各一錢半),甘草(炙,七分半)

分作二帖,每帖用水二盅,白粳米一錢半,煎至八分,不拘時服,二滓並煎亦可,以煮小麥湯煎藥,忌海藻菘菜蕪荑。

白話文:

五蒸湯

這個藥方主要治療因骨蒸引起的發熱症狀。

藥材組成:

  • 石膏(約11.25克)
  • 生地黃、葛根、茯苓(各約7.5克)
  • 人參、黃芩、竹葉、知母(各約5克)
  • 炙甘草(約2.5克)

將以上藥材分成兩份。每次取一份,加入兩盅水和一錢半白米,煎煮至剩下約八分水量,不限時間服用。藥渣可以再煎一次服用。也可以用煮過小麥的水來煎藥。服藥期間忌食海藻、菘菜和蕪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