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宿

《奇效良方》~ 卷之三十四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十四 (2)

1. 煮鹿角膠法

須用兩鍋,一鍋常用溫湯準備用:

鹿角(不以多少,截斷三寸許,去粗皮,自死者不用)

上將鹿角於河水內浸七日,其水每旦易換,日中洗淨,鍋中煮,每鹿角五斤,用桑白皮半斤,楮實一斤,舶上硫黃二兩,硃砂二兩,同煮之,如水盡,即旋添湯。及一伏時,自然以軟,或火不相繼未軟,再煮一伏時,如軟,放冷取出,當風處掛起,便可入藥,用煮藥水,濾去諸藥,慢火再熬,便可為膠。

白話文:

必須使用兩個鍋子,其中一個鍋子經常裝著溫熱的湯以備使用:

鹿角(數量不拘,截成約三寸長的小段,去除粗糙的外皮,用自然死亡鹿隻的鹿角)

將鹿角浸泡在河水中七天,每天早上更換河水,中午清洗乾淨,然後放入鍋中煮。每五斤鹿角,需要用到半斤桑白皮、一斤楮實、二兩舶上硫黃、二兩硃砂,一起熬煮。如果水煮乾了,就隨時添加熱湯。煮到一天一夜,鹿角自然就會變軟,如果火候不連續導致鹿角沒有變軟,就再煮一天一夜。煮軟後,放涼取出,掛在通風處,就可以入藥使用。用煮藥的水,過濾掉其他藥材,再用小火慢慢熬煮,就可以製成膠狀。

2. 既濟固真丹

治水火不既濟,精神恍惚,頭目昏暗,陽道痿弱,陰濕多汗,遺瀝失精,脾胃虛怯,心腎不寧,凡腎水欲升而沃心,心火欲降而滋腎,則坎離既濟,陰陽協和,火不炎上則神自清,水不滲下則精自固。常服壯陽固氣,溫脾益血。

白茯苓,沉香,肉蓯蓉(酒浸一宿,如無,以鹿茸酥炙代之),北五味子,附子,龍骨(以上各一兩),川巴戟(去心),當歸(酒浸),川椒(去目,各半兩),柏子仁(去殼,炒),酸棗仁(去殼,炒),金鈴子(去核,炒),菟絲子(酒浸,別研),益智仁(去皮),補腎脂(炒)

上為細末,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,硃砂末三錢為衣,每服五七十丸,空心用鹽酒送下,侍左王郎中容傳與右司謝大卿暨,服之果是奇絕。

白話文:

此方主治水火不協調,症狀包括精神恍惚、頭暈目眩、性功能減退、陰部潮濕多汗、遺精早洩、脾胃虛弱、心神不寧等。中醫認為,腎水應向上滋養心火,心火應向下溫暖腎水,如此才能達到水火平衡、陰陽調和的狀態。若心火不向下,則會導致精神不集中;若腎水不向上,則會導致精液不固。經常服用此方可以增強性功能、固攝精氣、溫暖脾臟、補益氣血。

藥材組成包括:白茯苓、沉香、肉蓯蓉(酒浸泡一夜,如果沒有,可以用酥油炙烤過的鹿茸代替)、北五味子、附子、龍骨(以上各一兩),川巴戟(去心)、當歸(酒浸)、川椒(去蒂,各半兩),柏子仁(去殼,炒)、酸棗仁(去殼,炒)、金鈴子(去核,炒)、菟絲子(酒浸,另外研磨)、益智仁(去皮)、補骨脂(炒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酒調製成藥丸,大小如梧桐子,再用三錢硃砂末包裹藥丸表面。每次服用五十到七十丸,空腹時用鹽酒送服。此方由侍左王郎中容傳給右司謝大卿暨,服用後效果非常顯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