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宿

《奇效良方》~ 卷之三十八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十八 (3)

1. 烏頭湯

治歷節風痛,不可屈伸。

白話文:

古代中醫文字

葛根湯

  • 身痛發熱,惡寒,頭疼,睏倦,鼻塞,脈浮緊。
  • 熱入血室,發為熱病,久則營弱不能榮筋,筋失榮養,故為歷節風痛,拘急不能屈伸。

葛根湯

  • **症狀:**全身疼痛發燒,怕冷,頭痛,嗜睡,鼻塞,脈搏浮數而緊。
  • **病機:**熱邪侵入體內血分,引起熱病。久而久之,血氣不足,無法滋養筋脈,筋脈失去滋養,導致關節疼痛、拘謹,不能屈伸。

烏頭(五枚,銼碎,以蜜二盞,煎取一盞,去烏頭),麻黃(去節),黃耆,芍藥,甘草(各二錢。)

上作一服,用水二盅,煎至一盅,去滓,入前蜜再煎一二沸,不拘時溫服。

白話文:

烏頭(五枚,搗碎,用二杯蜂蜜,煎取一杯,去掉烏頭),麻黃(去掉節),黃耆,芍藥,甘草(各兩錢)。

煎煮一份藥劑,用二碗水煎煮至一碗,濾除藥渣,加入蜂蜜後再煎煮一至兩次沸騰,不限時溫熱飲用。

2. 附子八物湯

治白虎歷節,牙痛如捶,不可忍。

白話文:

治白虎歷節,牙痛如捶,不可忍

方藥:

  • 雄黃五分
  • 巴豆十分(去皮心)
  • 紫石英二兩(去塵土)

製法:

  • 上三味和勻,用帛裹之,置醋中浸一宿。

用法:

  • 取藥末塞牙中,立愈。

附子(炮,去皮臍),乾薑(炮),芍藥(以上各一錢半),白朮(二錢),茯苓(去皮),桂心(去皮),人參(去蘆),甘草(炙,各一錢)

上作一服。用水二盅,煎至一盅,食前服,一方去桂,用熟地黃二錢。

白話文:

炮製過的附子(去掉皮和臍),乾薑(炮製過),芍藥(以上各 1.5 克),白朮(2 克),茯苓(去皮),桂心(去皮),人參(去蘆),炙甘草(各 1 克)。

製作一帖藥方。使用兩碗水,煎煮至剩下一碗,於飯前服用。另一種藥方去除桂枝,加入熟地黃兩錢。

3. 茯苓湯

治停蓄支飲,手足麻痹,多睡眩冒。

白話文:

茯苓 240 克,芡實 120 克,山藥 180 克,白朮 180 克,山茱萸 180 克,黃耆 150 克,生薑 30 克,半夏 30 克,甘草 30 克,炙甘草 60 克,橘皮 60 克,蘇木 240 克,赤茯苓 90 克。

功效

此方專治因停滯濕飲導致手足麻痺、睡多眩暈的症狀。

赤茯苓(去皮),半夏(湯泡七次),陳皮(以上各二錢),枳實(去穰,麩炒),桔梗(去蘆)甘草(炙,各一錢半)

上作一服,用水二盅,生薑七片,煎至一盅,不拘時服。

白話文:

赤茯苓(剝去外皮,半夏(用熱水浸泡七次),陳皮(以上三味藥材各二錢),枳實(去掉裡面的瓤,用麩皮炒過),桔梗(去掉根莖),甘草(用火烤過的甘草,以上三味藥材各一錢半)

備齊藥材一服,加入兩碗水,再放入七片生薑,煎煮至剩下一碗水,不限時間服用。

4. 三痹湯

治血氣澀滯,手足拘攣,風痹等疾,並皆治之。

白話文:

治血氣澀滯、手足抽筋、風濕痹痛等疾病,皆能有效治療。

杜仲(去皮,薑炒),防風,桂心,川續斷,人參,當歸,秦艽,白茯苓,川芎,黃耆,細辛,白芍藥,川獨活,川牛膝,生地黃,甘草(炙,各八分)

白話文:

杜仲(去除樹皮,與薑一起炒過),防風,桂樹心材,川續斷,人參,當歸,秦艽,白茯苓,川芎,黃耆,細辛,白芍藥,川獨活,川牛膝,生地黃,甘草(炙烤過,每種食材各取八分)

上作一服,用水二盅,生薑三片,紅棗一枚,煎至一盅,去滓,不拘時服。

白話文:

取用一帖藥方,加入兩碗水、三片生薑和一顆紅棗,一起煎煮至剩下一碗,去除藥渣,不限時間服用。

5. 舒筋散

治臂痛,腰下疼痛。

白話文:

治療手臂疼痛和腰部以下的疼痛。

當歸,赤芍藥,海桐皮,白朮(以上各二錢),羌活,片薑黃,甘草(炙,各一錢)

白話文:

當歸、赤芍藥、海桐皮、白朮(以上各 2 錢),羌活、片薑黃、甘草(炙,各 1 錢)

上作一服。用水二盅,煎至一盅,腰上疾,食後服,腰下疾,食前服,一方加防己,名增味五痹湯。

白話文:

備一份藥方。用兩碗水煎至一碗,腰部以上疼痛,飯後服用,腰部以下疼痛,飯前服用,一方再加入防己,叫做增味五痹湯。

6. 茯苓川芎湯

治著痹留注四肢,麻痹拘攣浮腫。

白話文:

本方用於治療痹病留著於四肢,導致麻木、攣縮、浮腫的症狀。

赤茯苓,川芎,防風,桑白皮,官桂,麻黃,芍藥,當歸,甘草(炙,各一錢半)

白話文:

赤茯苓、川芎、防風、桑白皮、官桂、麻黃、芍藥、當歸、甘草(炙,各6公克)

上作一服,用水二盅,紅棗二枚,煎至一盅,空心服之。欲汗以薑粥投之,汗出為度。

白話文:

第一次吃藥時,用水兩大碗,紅棗兩顆,煎到剩一百西西,空腹時服用。如果想發汗則用薑粥來幫助發汗,到出汗為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