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宿

《奇效良方》~ 卷之三十八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十八 (3)

1. 烏頭湯

治歷節風痛,不可屈伸。

烏頭(五枚,銼碎,以蜜二盞,煎取一盞,去烏頭),麻黃(去節),黃耆,芍藥,甘草(各二錢。)

上作一服,用水二盅,煎至一盅,去滓,入前蜜再煎一二沸,不拘時溫服。

白話文:

這個方子用來治療關節疼痛,導致關節無法彎曲伸展的症狀。

使用烏頭(五枚,切碎,用兩杯蜂蜜煎煮,取一杯的藥液,去除烏頭),麻黃(去除節的部分),黃耆,芍藥,甘草(各二錢)。

以上藥材合為一劑,用水兩盅煎煮至一盅,去除藥渣,加入之前煎好的蜜再煎煮一兩次沸騰,不論何時溫服。

2. 附子八物湯

治白虎歷節,牙痛如捶,不可忍。

附子(炮,去皮臍),乾薑(炮),芍藥(以上各一錢半),白朮(二錢),茯苓(去皮),桂心(去皮),人參(去蘆),甘草(炙,各一錢)

上作一服。用水二盅,煎至一盅,食前服,一方去桂,用熟地黃二錢。

白話文:

治療白虎歷節這種疾病,以及牙痛像被捶打一樣,痛到無法忍受的情況。

藥方組成:炮製過的附子(去除外皮和臍部),炮製過的乾薑,芍藥(以上各用一錢半),白朮(用二錢),茯苓(去除外皮),桂心(去除外皮),人參(去除蘆頭),炙甘草(以上各用一錢)。

以上藥材合為一劑。用水兩盅煎煮到剩下一盅,飯前服用。另一個藥方是去除桂心,改用熟地黃二錢。

3. 茯苓湯

治停蓄支飲,手足麻痹,多睡眩冒。

赤茯苓(去皮),半夏(湯泡七次),陳皮(以上各二錢),枳實(去穰,麩炒),桔梗(去蘆)甘草(炙,各一錢半)

上作一服,用水二盅,生薑七片,煎至一盅,不拘時服。

白話文:

治療因體內停滯積聚的痰飲,導致手腳麻木、嗜睡、頭暈目眩等症狀。

藥材: 紅茯苓(去除外皮)、半夏(用熱水浸泡七次)、陳皮(以上各二錢)、枳實(去除內部白色纖維部分,用麩皮炒過)、桔梗(去除蘆頭)、炙甘草(以上各一錢半)。

服用方法: 將以上藥材作為一劑,加入兩盅水,以及七片生薑,煎煮至剩下一盅的量,不拘時間服用。

4. 三痹湯

治血氣澀滯,手足拘攣,風痹等疾,並皆治之。

杜仲(去皮,姜炒),防風,桂心,川續斷,人參,當歸,秦艽,白茯苓,川芎,黃耆,細辛,白芍藥,川獨活,川牛膝,生地黃,甘草(炙,各八分)

上作一服,用水二盅,生薑三片,紅棗一枚,煎至一盅,去滓,不拘時服。

白話文:

這個方子主要治療因為氣血運行不順暢,導致手腳僵硬、活動不便,以及各種風痹等疾病,都可以用它來治療。

藥材包含:杜仲(去除粗皮,用薑汁炒過)、防風、桂心、川續斷、人參、當歸、秦艽、白茯苓、川芎、黃耆、細辛、白芍藥、川獨活、川牛膝、生地黃、甘草(炙烤過),每種藥材都取八分。

使用方法是將以上藥材配成一劑,加入兩盅水,以及三片生薑、一顆紅棗,一起煎煮到剩下一盅的量,去除藥渣,不限時間服用。

5. 舒筋散

治臂痛,腰下疼痛。

當歸,赤芍藥,海桐皮,白朮(以上各二錢),羌活,片薑黃,甘草(炙,各一錢)

上作一服。用水二盅,煎至一盅,腰上疾,食後服,腰下疾,食前服,一方加防己,名增味五痹湯。

白話文:

這個藥方「舒筋散」,是用來治療手臂疼痛和腰部以下疼痛的。

藥材包含:當歸、赤芍藥、海桐皮、白朮(以上各用二錢),以及羌活、片薑黃、炙甘草(以上各用一錢)。

將以上藥材作為一劑。加入兩盅水煎煮至剩下一盅。如果是腰部以上的疾病,在飯後服用;如果是腰部以下的疾病,在飯前服用。

另外有一個藥方,在此基礎上加入防己,稱為「增味五痹湯」。

6. 茯苓川芎湯

治著痹留注四肢,麻痹拘攣浮腫。

赤茯苓,川芎,防風,桑白皮,官桂,麻黃,芍藥,當歸,甘草(炙,各一錢半)

上作一服,用水二盅,紅棗二枚,煎至一盅,空心服之。欲汗以姜粥投之,汗出為度。

白話文:

這個方劑主要治療因風濕痹痛停留在四肢,導致麻木、拘攣、浮腫的病症。

藥材組成:

赤茯苓、川芎、防風、桑白皮、桂枝、麻黃、芍藥、當歸、炙甘草,每味藥各取一錢半。

服用方法:

將以上藥材加水兩盅,放入紅棗兩枚,煎煮至剩下一盅的量,空腹服用。如果想要發汗,可以喝些薑粥來幫助發汗,以出汗為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