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宿

《奇效良方》~ 卷之十六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六 (2)

1. 栝蔞實丸

治胸膈痞滿,胸中痛,喘急妨悶。

白話文:

金沸草 30 克,香附 30 克,檳榔 6 克,木瓜 6 克,神曲 6 克,草果 6 克,砂仁 4.5 克,陳皮 3 克,厚朴 3 克,枳殼 3 克,茯苓 6 克,菖蒲片 1.5 克,藿香 7.5 克,青皮 3 克,陳皮 6 克。

功效

治療胸膈痞滿,胸中疼痛,喘氣急促悶塞。

栝蔞實(另研),枳殼(去穰,麩炒)半夏(湯泡七次),桔梗(去蘆,麩炒,各一兩)

上為細末,薑汁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食後用淡薑湯下。

白話文:

  • 栝樓子(另研)

  • 枳殼(去除果肉,用麩子炒)

  • 半夏(用熱水浸泡七次)

  • 桔梗(去除蘆頭,用麩子炒,各一兩)

將薑汁煮熟的麵粉糊做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五十丸,服後用淡薑湯送服。

2. 嘉禾散

治脾胃不和,胸膈痞悶,氣逆生痰,不進飲食,如五噎五膈,並皆治之。

白話文:

治脾胃不合,胸隔痞悶,氣往上逆生痰,導致不進飲食,就像五噎五膈的症狀,這些都可以治療。

白茯苓(去皮),縮砂(去皮),薏苡仁(炒),枇杷葉(去毛,薑汁炙黃),桑白皮(炒),沉香(不見火),五味子(炒,各五分),木香(不見火,七分半),青皮(去白),谷櫱(炒),藿香,杜仲(去皮,薑汁塗炙)隨風子,石斛(酒浸炒),大腹子(炒),陳皮(去白)半夏曲(炒黃),神麯(炒),桔梗(各三分),白豆蔻,丁香,人參,肉桂,甘草(炙,各一錢)

白話文:

白茯苓(去皮)、縮砂(去皮)、薏苡仁(炒)、枇杷葉(去毛,薑汁炙黃)、桑白皮(炒)、沉香(不經火烘焙)、五味子(炒,各五分)、木香(不經火烘焙,七分半)、青皮(去白)、谷櫱(炒)、藿香、杜仲(去皮,薑汁塗抹炙烤)、隨風子、石斛(酒浸再炒)、大腹子(炒)、陳皮(去白)、半夏曲(炒黃)、神麯(炒)、桔梗(各三分)、白豆蔻、丁香、人參、肉桂、甘草(炙烤,各一錢)

上作一服,水二盅,生薑三片,紅棗二枝,煎至一盅,食遠服。五噎入柿幹一個,膈氣吐逆入薤白三寸,棗五枚,同煎。

白話文:

第一次做一劑藥方,加入兩碗水、三片生薑、兩枝紅棗,熬煮至剩下一碗,然後空腹服用。

若是五種噎食症,加入一個柿餅。若是膈氣嘔吐,加入三寸薤白、五枚棗子,一同熬煮即可。

3. 人參丁香散

治脾胃不和,停痰留飲,不能運化,腹脅脹滿,短氣噎悶,或吐痰水,噫醋吞酸,不思飲食,漸至羸瘦。

白話文:

治療脾胃不和,痰液積聚,導致消化不良,腹脅脹滿、呼吸短促、胸悶,或吐痰、打嗝帶有酸味,食慾不振,逐漸消瘦。

人參(去蘆),丁香,白芍藥,當歸(去蘆),肉桂(去皮),莪朮(煨),丁皮(各一錢),乾薑(炮),茯苓(去皮),香附子(炒),白朮,甘草(炙),山藥(各一錢半)

上作一服,水二盅,生薑三片,煎至一盅,空心服。

白話文:

  1. 人參(去蘆頭):具有補氣益血、生津止渴、安神益智的功效。

  2. 丁香:具有溫中散寒、止嘔止瀉、消食化積的功效。

  3. 白芍藥:具有養血調經、緩中止痛、斂陰斂汗的功效。

  4. 當歸(去蘆頭):具有補血活血、調經止痛、潤腸通便的功效。

  5. 肉桂(去皮):具有溫中補腎、活血化瘀、止瀉散寒的功效。

  6. 莪朮(煨):具有溫中散寒、燥濕化痰、行氣止痛的功效。

  7. 丁皮: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、活血化瘀的功效。

  8. 乾薑(炮):具有溫中止嘔、散寒發汗、溫肺化痰的功效。

  9. 茯苓(去皮):具有利水滲濕、健脾寧心、益氣安神的功效。

  10. 香附子(炒):具有理氣解鬱、調經止痛、疏肝活血的功效。

  11. 白朮:具有健脾益氣、燥濕化痰、固表止瀉的功效。

  12. 甘草(炙):具有補中止瀉、益氣調和、清熱解毒的功效。

  13. 山藥:具有補脾益氣、益腎固精、滋陰養顏的功效。

取一劑,配水兩碗,加入生薑三片,煮到只剩一碗,趁空腹時服用。

4. 四七湯

治喜怒不節,憂思兼併,多生悲恐,或時振驚,致臟氣不平,憎寒發熱,心腹脹滿,傍沖兩脅,上塞咽喉,吐咽不下,皆七情所生。

方見氣門。

白話文:

如果一個人經常喜怒無常,又總是憂愁和思念,容易產生悲傷恐懼的情緒,甚至出現驚悸的症狀,就會導致臟腑氣血失調,出現怕冷發熱、心腹脹滿、兩側脅肋脹痛、咽喉堵塞、吞嚥困難等症状,這些都是由於七情不調引起的。

治療方法請參看「氣門」這一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