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宿

《奇效良方》~ 卷之六十四 (4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六十四 (44)

1. 槐角丸

治小兒五種腸風,下血脫肛。

白話文:

治小兒五種腸風,下血脫肛

第一種:滯熱腸風

證候:腹痛連臍,或右或左,或痛而發作,或按之則痛,臍下結塊,大小便祕結。

治法:清熱通便。

方劑:

  • 大黃(酒洗)3錢
  • 厚朴(姜炒)3錢
  • 白芍(酒洗)3錢
  • 黃連(酒洗)2錢
  • 生地(酒洗)3錢
  • 車前子3錢
  • 枳實(炒)3錢

第二種:濕熱腸風

證候:腹痛臍腹作痛,或痛而發作,裏急後重,便溏泄瀉。

治法:清熱利濕。

方劑:

  • 蒼朮(炒)3錢
  • 澤瀉(酒洗)3錢
  • 白芍(酒洗)3錢
  • 黃連(酒洗)2錢
  • 生地(酒洗)3錢
  • 車前子3錢
  • 防己(酒洗)3錢

第三種:寒濕腸風

證候:腹痛臍腹絞痛,發作頻繁,畏寒肢冷,便溏泄瀉,形體消瘦。

治法:溫中散寒,利濕止痛。

方劑:

  • 附子(炮)2錢
  • 乾薑(炮)3錢
  • 人參(酒洗)3錢
  • 白朮(炒)3錢
  • 白芍(酒洗)3錢
  • 厚朴(姜炒)3錢
  • 車前子3錢

第四種:虛寒腸風

證候:腹痛臍腹隱痛,時作時止,面色淡白,手足不溫,便溏泄瀉。

治法:溫中補虛,固腸止瀉。

方劑:

  • 人參(酒洗)3錢
  • 白朮(炒)3錢
  • 白芍(酒洗)3錢
  • 厚朴(姜炒)3錢
  • 黨參(酒洗)3錢
  • 黃芪(酒洗)3錢
  • 車前子3錢

第五種:虛熱腸風

證候:腹痛臍腹隱痛,發作頻繁,午後尤甚,面色潮紅,口乾咽燥,大便溏泄。

治法:清虛熱,固腸止瀉。

方劑:

  • 生地(酒洗)3錢
  • 麥冬(酒洗)3錢
  • 白芍(酒洗)3錢
  • 山梔(酒洗)2錢
  • 黃連(酒洗)2錢
  • 車前子3錢
  • 扁豆3錢

槐角(炒,一兩),地榆,黃芩,當歸(去蘆,酒浸一宿,焙乾),防風(去蘆),枳殼(麩炒,各半兩)

上為細末,酒糊為丸,如綠豆大,每服二十丸,米飲湯送下,食乳前服。

白話文:

槐角(炒熟後,一兩),地榆、黃芩、當歸(去除莖稈,以酒浸泡一整晚後,再烘乾),防風(去除莖稈),枳殼(與麩皮一起炒),各半兩。

將此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,再與酒糊調和成丸狀,每丸大小約如綠豆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米湯送服。應在進食乳製品前服用。

2. 槐花散

治小兒腸風毒下血。

槐花(炒),柏葉(焙),荊芥穗,枳殼(各等分)

上為細末,每服一錢,空心米飲湯調服。

白話文:

  • 槐花(炒):將槐花用文火炒至香氣溢出。

  • 柏葉(焙):將柏葉用文火焙乾,使其有效成分更加集中。

  • 荊芥穗:荊芥的果實。

  • 枳殼:枳實的外殼,具有疏肝理氣的功效。

(各等分):將上述四味中藥材按相等的比例混合。

分量細微,每次一錢,空腹時以米湯稀釋服用。

3. 槐角散

治小兒腸胃不調,脹滿下血。

白話文:

兒童腹脹、腹瀉,大便夾雜紅色或白色黏液,面色發黃,四肢消瘦,腹部脹滿,食慾不振,進食後食物不消化,有時還會便血。

蒼朮,厚朴,陳皮,當歸,枳殼(各一兩),槐角(二兩),甘草,烏梅(各半兩)

上銼碎,每服五錢,水一盞,煎至五分,不拘時服。

白話文:

蒼朮、厚朴、陳皮、當歸、枳殼(各 30 公克),槐角(60 公克),甘草、烏梅(各 15 公克)

將中藥材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五分之三錢,約為五克。用一杯水煎煮,煎煮至剩下五分之一的水量。不拘於特定時間服用。

4. 烏梅丸

治小兒大便下血不止。

烏梅(三兩,燒存性)

白話文:

烏梅(三兩,燒存性狀)

上為末,用醋打米粉糊為丸,如綠豆大,每服三十丸,空心米湯送下。

白話文:

將上方的藥材研磨成粉末,然後用醋調和米粉糊,做成綠豆般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三十粒,在空腹時用米湯送服。

5. 黃連散

治小兒腸風下血,疼痛不止。

白話文:

小兒因腸道積氣導致下血,疼痛難忍。

黃連,雞冠花,貫眾,大黃,烏梅(各一兩),甘草(炙,七錢半)

上為細末,每服一錢,用溫米飲調,不拘時服。

白話文:

黃連、雞冠花、貫眾、大黃、烏梅各一兩,甘草(經炙烤處理的,約七錢半)

本藥用量為十分細微,每次服用一錢,用溫熱的米湯沖調,不受時間限制,可隨時服用。

6. 黃連貫眾散

治下血。

黃連,貫眾,大黃,雞冠花,烏梅(各一兩),甘草(炙,二錢),枳殼,荊芥(各五錢)

上為細末,每服一錢,用溫米飲湯調,食前服。

白話文:

黃連、貫眾、大黃、雞冠花、烏梅(各一兩,約30克),炙甘草(二錢,約6克),枳殼、荊芥(各五錢,約15克)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一錢(約3克),用溫熱的米湯調和,於飯前服用。

7. 牛黃散

治小兒上焦熱,臟腑秘結。

大黃(一兩),白牽牛頭末(五錢)

上為細末,每服一錢,有厥冷用溫酒調下,無厥冷而手足煩者,蜜湯調下,不拘時服。

白話文:

大黃(一兩),白牽牛頭末(五錢)

以上將藥物搗成細末,每次服用一錢,有手腳厥冷(無力)的用溫酒調和服用,沒有手腳厥冷但手腳煩熱的,用蜜湯調和服用,不拘時間服用。

8. 郁李仁丸

治小兒襁褓大小便不通,並驚熱痰實。

白話文:

嬰兒尚在襁褓中,大小便不通暢,伴有發熱、驚厥和痰多等症狀。

郁李仁(一兩,去皮),川大黃(一兩,去粗皮,實者銼碎,酒浸半日,曬乾,炒為細末),滑石(十兩,細研)

白話文:

郁李仁(一兩,剝去果皮),大黃(一兩,去粗皮,硬的要切碎,用酒浸泡半天,曬乾,炒成細末),滑石(十兩,研磨成細末)

上先將郁李仁研成膏,和大黃滑石,丸如黍米大,二歲服二三十丸,更量大小與之,以乳汁或薄荷湯下,食前服。

白話文:

首先將郁李仁研磨成膏狀,加入大黃和滑石,丸製成黍米大小,二歲的兒童服用二十至三十丸,並根據年齡大小酌量增減,用乳汁或薄荷湯送服,在飯前服用。

9. 犀角丸

治小兒風熱,痰實面赤,大小便秘澀,三焦邪熱,臟腑蘊毒,疏導極穩。

白話文:

治療小兒發燒、痰液黏稠、臉色發紅、大小便不通暢、三焦(上焦、中焦、下焦)有熱邪、臟腑有毒氣蓄積,疏通管道使病邪排出,非常有效。

生犀角(一錢半),人參(去蘆,半兩),黃連,枳實(麩炒,去穰,各一兩),大黃(二兩,酒浸,切作大片,用巴豆肉一粒,貼在大黃上,用絹包裹,湯鍋蒸過,取出,去巴豆,將大黃曬乾,研)

上各味同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麻子大,每服一二十丸,臨臥熟水下,未動再服。

白話文:

犀角(一錢半),人參(去蘆,半兩),黃連,枳實(用麩皮炒過,去核,各一兩),大黃(二兩,用酒浸泡,切成大塊,用一粒巴豆肉貼在大黃上,用絹包裹,放在蒸鍋中蒸一下,取出,去掉巴豆,曬乾大黃,研製成粉末)。

各味藥材都磨成細小的粉末,用蜂蜜拌勻,搓成如芝麻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一二十丸,睡前用溫熱水送服。若症狀未見好轉,可再服一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