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宿

《奇效良方》~ 卷之四十六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十六 (2)

1. 益榮湯

治思慮過多,耗傷心血,心血既傷,神無所守。是以怔忡恍惚,善悲憂,少顏色,夜不多寐,小便或濁。

白話文:

思慮過度,耗傷心血,心血既傷,神氣無法安住。因此導致心悸恍惚,容易悲傷憂愁,臉色憔悴,夜間難以入眠,小便或有濁色。

當歸(去蘆,酒浸),黃耆(去蘆),小草,酸棗仁(炒,去殼),柏子仁(炒),茯神(去木),木香(不見火),麥門冬(去心),白芍藥,人參(去蘆),紫石英(煅研),甘草(炙,各一錢)

白話文:

當歸(去除蘆根,用酒浸泡),黃耆(去除蘆根),小草,酸棗仁(炒熟,去除外殼),柏子仁(炒熟),茯神(去除木質部分),木香(避免受熱),麥門冬(去除根部),白芍藥,人參(去除蘆根),紫石英(煅燒研磨),甘草(炙烤,各一錢)

上作一服,水二盅,生薑三片,紅棗一枚,煎一盅,不拘時服。

白話文:

製作一副中藥方劑,加入兩小碗水、三片生薑片和一顆紅棗,煎成一小碗藥汁,不限時間服用。

2. 茯苓飲子

治痰飲蓄於心胃,怔忡不已。

白話文:

治療痰濕停留在心胃,導致心悸不安、心神不寧的症狀。

赤茯苓(去皮),半夏(湯泡),茯神(去木),麥門冬(去心),橘皮(去白,各一錢半),沉香(不見火),檳榔,甘草(炙,各一錢)

上作一服,水二盅,生薑五片,煎至一盅,不拘時服。

白話文:

赤茯苓(要去皮),半夏(用熱水浸泡),茯神(要去掉木心的部分),麥門冬(要去掉中間的核),橘皮(要去掉白色的內皮,每種各一錢半),沉香(不要用火烤過),檳榔,甘草(要烤過的,每種各一錢)

取一劑藥,加水兩碗,然後放入生薑五片,煮到剩下一碗,不拘時段服用。

3. 薑朮湯

治虛證,停飲怔忡。

白薑(生),白朮,茯苓(去皮),半夏曲(各二錢),辣桂(去皮),甘草(炙,各半錢)

白話文:

生白薑、白朮、去皮茯苓、半夏曲(各二錢)、去皮肉桂、烘焙甘草(各半錢)

上作一服,水二盅,生薑三片,紅棗一枚,煎一盅,不拘時服。

白話文:

熬煮一服藥,加水兩碗、生薑三片、紅棗一枚,熬煮成一碗,不拘泥於服用時間。

4. 五苓散

治水氣,心下怔忡。

方見暑門

白話文:

治水氣,心下怔忡。

方中見暑氣

5. 龍齒丹

治心血虛寒,怔忡不已,痰多恍惚。

白話文:

由於長期勞累和精神疲倦,導致心血虛寒,心神不寧,驚慌不安,痰液增多,頭腦昏沉,精神恍惚。

龍齒,遠志(去心,甘草水煮),酸棗仁(炒,去殼,研),官桂(去皮,不見火),當歸(去蘆,酒浸),琥珀,附子(炮,去皮臍,切作片,生薑汁浸一宿),南星(銼碎,生薑汁浸一宿,以上各一兩),木香(不見火),沉香(另研,不見火),紫石英(煅,醋淬),熟地黃(酒蒸,焙,各半兩)

白話文:

龍齒、遠志(去除掉遠志的中心,加上甘草水燉煮)、酸棗仁(炒熟,去殼,研磨成粉)、官桂(去除樹皮,不經過火烤)、當歸(去除根鬚,用酒浸泡)、琥珀、附子(炮製,去除皮和臍部,切成片狀,用生薑汁浸泡一夜)、南星(搗碎,用生薑汁浸泡一夜,以上各一兩)、木香(不經過火烤)、沉香(另外研磨成粉,不經過火烤)、紫石英(煅燒,用醋淬火)、熟地黃(用酒蒸熟,焙乾,各半兩)。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,以硃砂為衣,每服五十丸,不拘時用棗湯送下。

白話文:

磨成細末,用蜂蜜煉成丸藥,大小如梧桐子,丸藥外裹上一層硃砂。每次服用五十粒,不限時間,用棗湯送服。

6. 參乳丸

治心氣不足,怔忡自汗。

白話文:

古代文字

甘草炙 草芍藥 阿膠 人參白朮 茯苓棗仁 桂心 麥門冬 酸棗仁 五味子 炙甘草 炒麥芽

材料

  • 甘草(炙)
  • 草芍藥
  • 阿膠
  • 人參
  • 白朮
  • 茯苓
  • 棗仁
  • 桂心
  • 麥門冬
  • 酸棗仁
  • 五味子
  • 炙甘草
  • 炒麥芽

功效

此方適用於心氣不足、怔忡自汗的患者,具有補氣健脾、養心安神的功效。

人參(去蘆,一兩),乳香(三錢,另研),當歸(二兩)

白話文:

人蔘(去掉外皮,一兩)、乳香(三錢,另研)、當歸(二兩)

上為細末,研勻山藥煮糊和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食後棗湯送下。

白話文:

把方藥打磨成細末,與山藥粉均勻混合,煮成糊狀後,揉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飯後用棗湯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