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奇效良方》~
1. 卷之四十六
2. 怔忡健忘動悸門(附論)
《原病式》曰:夫怔忡為病,躁擾動煩熱,擾亂而不寧,火之體也。甚於外則肢體躁擾,甚於內則神志躁動,返覆顛倒。惟憹煩心不得眠,或以煩心嘔噦,而為胃冷心痰者,非也。故煩心心痛,腹空熱王,而發得食,熱退而減也。或逆氣動躁者,由水衰火旺,而猶火之動也,故心胸躁動,謂之怔忪,此心血不足也。
蓋心主血,血乃心之主,心乃形之主,血富則心主自安矣。多因汲汲富貴,慼慼貧賤,又思所愛觸事,不意真血虛耗,心主失輔,漸成怔忡。怔忡不已,變生諸證。舌強恍惚,善憂悲,少顏色,皆心病之候。《難經》云:損其心者益其榮,法當專補真血。血若富,心主有輔,無不愈者。
又有風寒暑濕,閉塞諸經,令人怔忡。又有七情過傷,加以協飲所致,遂成五飲停蓄,堙塞中脘,亦令人怔忡。當隨其證,施以治法。且如健忘者,陡然而忘其事也,皆主於心脾二經。蓋心之官則思,脾之官亦主思,此由思慮過矣。傷於心則血耗散,神不守舍;傷於脾則胃氣衰憊,而慮愈深。
二者皆令人事則卒然而遂忘也。蓋心主血,因血少不能養其真臟,或停飲而氣鬱以生痰,氣既滯,脾不得舒,是病皆由此作。然治之法,必須養其心血,理其脾土,凝神定志之劑以調理。亦當以幽閒之處,安樂之中,使其絕於憂慮,遠其六淫七情,如此日漸安矣。且夫驚悸即動悸也。
動之為病,惕然而驚,悸之為病,心下怯怯,如人所捕,皆心虛膽怯之所致也,且心者,君主之官,神明出焉;膽者,中正之官,決斷出焉。心事安逸,膽氣不怯,決斷思慮得其所矣。或因事有所大驚,或聞虛響,或見異相,登高涉險,驚忤心神,氣與涎郁,遂使驚悸。驚悸不已,變生諸證。
或短氣悸乏,或體倦自汗,四肢浮腫,飲食無味,心虛煩悶,坐臥不安,皆心虛膽怯之候也。人之所主心,心之所養血,心血一虛,神氣不守,此驚氣之所肇端也。曰驚曰悸,其可無辭乎?驚者恐怖之謂,悸者怔忡之謂。心虛而鬱痰,則或聞大聲,目擊異物,遇險臨危,觸事喪志,心為之忤,使人有惕惕之狀,是則為驚,即動悸也。
此則心虛而傷腎水,則胸中滲漉,虛氣流動,水即去,心火惡之,心不自安,使人有怏怏之狀,是則為悸。驚者去之,豁痰定驚之劑,悸者去之,逐水消飲之劑,所謂扶虛不過溫養心血,和平心氣而已。
若一概以剛燥用工,或者心火自炎,反助風熱之證,可不慎乎?且前人析為怔忡健忘驚悸三證,名異病同,此立方之法,俾後之學者,當循規守矩,體前人之心,斯須之間,不可造次,致傷人命,反此實醫之過歟。
白話文:
《原病式》說:所謂怔忡這種病,會讓人躁動不安、煩熱,心神不寧,這屬於火的性質。如果這種躁動在外表,會表現為肢體躁動;如果在內部,則會表現為精神恍惚,反覆顛倒。通常會有心煩意亂、無法入睡的情況,或者因為心煩而想嘔吐,但如果把這種情況當作是胃寒導致的心痰,那就錯了。所以,如果因為心煩而心痛,肚子空空的卻感到發熱,吃了東西之後,發熱的感覺會減輕,這才是正確的。有些人會覺得氣往上衝、躁動不安,這是因為腎水不足、心火過旺,導致心火妄動。心胸躁動不安,就叫做怔忪,這是因為心血不足。
心主宰血,血是心所主宰的,心又是形體的主宰。血氣充足,心自然安穩。許多時候,人們因為汲汲營營追求富貴,或是對貧賤感到憂愁,又或者思念所愛的人或事,不經意間就耗損了真血,導致心失去輔助,慢慢就形成了怔忡。如果怔忡持續不斷,就會引發其他病症,比如舌頭僵硬、精神恍惚、容易憂愁悲傷、臉色蒼白,這些都是心病的徵兆。《難經》說:損傷心臟,就應該補充其營養,所以要專門補養真血。血氣充足,心臟有輔助,沒有不能治癒的。
另外,風寒暑濕等外邪侵入,阻塞經絡,也會導致怔忡。還有,情緒過度波動,再加上體內有痰飲,就會形成五飲停留在體內,阻塞中脘,也會導致怔忡。要根據不同的情況,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。至於健忘,就是突然之間忘記事情,這主要與心脾兩經有關。心主思考,脾也主思考,這都是因為思慮過度造成的。如果傷到心,就會導致血氣耗散,心神不守;如果傷到脾,就會導致胃氣衰弱,思慮更加嚴重。
這兩種情況都會讓人突然之間忘記事情。心主宰血,如果血氣不足,就不能滋養心臟,或者體內有痰飲,導致氣機鬱滯而產生痰,氣機一旦不順暢,脾就無法舒展,這些都是導致疾病的原因。因此,治療的方法必須補養心血,調理脾胃,用能凝神定志的藥物來調理。同時,也要讓病人處於幽靜安逸的環境,遠離憂愁煩惱,避開風寒暑濕等外邪和情緒波動,這樣才能逐漸康復。所謂驚悸,就是動悸。
動的病症表現為突然驚恐,悸的病症表現為心中膽怯不安,好像有人要抓住自己一樣,這些都是因為心虛膽怯造成的。心是君主之官,神明由此而出;膽是中正之官,決斷由此而出。如果心境安逸,膽氣不怯,就能做出正確的決斷和思考。有些人因為受到驚嚇、聽到虛假的聲音、看到奇怪的景象、登高涉險等原因,驚擾了心神,氣和痰液鬱積,就會導致驚悸。如果驚悸持續不斷,就會引發其他病症。
比如呼吸短促、心悸乏力、身體疲倦、容易出汗、四肢浮腫、食慾不振、心煩意亂、坐立不安,這些都是心虛膽怯的表現。人之所以能正常運作,靠的是心臟,心臟的滋養靠的是血液。一旦心血虛弱,精神就會失守,這就是驚悸的根源。所謂驚,指的是驚恐;所謂悸,指的是怔忡。心虛而有痰,就可能因為聽到大的聲響、看到奇怪的事物、遇到危險等而喪失意志,心神受到干擾,使人感到不安,這就是驚,也就是動悸。
這種情況是因為心虛而損傷了腎水,導致胸中滲出液體,虛氣流動,水液流失,心火厭惡這種情況,心就無法安寧,使人感到不快,這就是悸。治療驚,要用化痰定驚的藥物;治療悸,要用祛水消飲的藥物。所謂扶正,其實就是溫養心血,平和心氣而已。
如果一概用剛燥的藥物,反而會導致心火過旺,加重風熱的症狀,一定要謹慎。前人將怔忡、健忘、驚悸分為三種病症,雖然名稱不同,但病因相同,這都是為了方便後人學習,所以必須循規蹈矩,體會前人的用心,絕不能草率行事,以免誤人性命,反而是醫生的過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