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奇效良方》~ 卷之四十六 (1)
卷之四十六 (1)
1. 怔忡健忘動悸門(附論)
《原病式》曰:夫怔忡為病,躁擾動煩熱,擾亂而不寧,火之體也。甚於外則肢體躁擾,甚於內則神志躁動,返覆顛倒。惟憹煩心不得眠,或以煩心嘔噦,而為胃冷心痰者,非也。故煩心心痛,腹空熱王,而發得食,熱退而減也。或逆氣動躁者,由水衰火旺,而猶火之動也,故心胸躁動,謂之怔忪,此心血不足也。
白話文:
《原病式》記載:怔忡是一種疾病,其特徵是煩躁不安,心神不寧,發熱,就像火在體內燃燒一樣。這種疾病嚴重時,會使四肢躁動不安;輕微時,則會使精神、情緒煩躁,反復顛倒。只有心煩心不得眠、或因煩心而嘔吐、反酸的人,是胃寒心痰引起的,不是怔忡病。因此,怔忡病患者會有煩心、心痛、腹中空虛、發熱、食慾不振等症狀,而當熱度退去時,這些症狀就會減輕。還有的人會出現逆氣、煩躁不安的症狀,這是由於水衰火旺,仍然是火氣引起的。因此,心胸煩躁不安,稱之為怔忡,這是心血不足引起的。
蓋心主血,血乃心之主,心乃形之主,血富則心主自安矣。多因汲汲富貴,慼慼貧賤,又思所愛觸事,不意真血虛耗,心主失輔,漸成怔忡。怔忡不已,變生諸證。舌強恍惚,善憂悲,少顏色,皆心病之候。《難經》云:損其心者益其榮,法當專補真血。血若富,心主有輔,無不愈者。
白話文:
因為心臟主宰血液,血液則是心臟的主體,心臟是人體的主人,血液充足,心臟自然安靜。很多人汲汲於追求富貴,憂心於貧賤,還有思念所愛的人,碰到事情,不自覺地消耗了真血,心臟失去了幫助,逐漸形成心悸不安。心悸不安不止,就會產生各種症狀。舌頭僵硬,神志恍惚,容易憂愁悲傷,臉色少華,都是心臟疾病的症狀。《難經》說:損害心臟的人要增加他的血氣,方法應當專門補充真血。血充足了,心臟就會得到幫助,沒有治不好的病。
又有風寒暑濕,閉塞諸經,令人怔忡。又有七情過傷,加以協飲所致,遂成五飲停蓄,堙塞中脘,亦令人怔忡。當隨其證,施以治法。且如健忘者,陡然而忘其事也,皆主於心脾二經。蓋心之官則思,脾之官亦主思,此由思慮過矣。傷於心則血耗散,神不守舍;傷於脾則胃氣衰憊,而慮愈深。
白話文:
還有外感風寒暑濕之邪,閉塞經脈,會使人心煩意亂。還有七情過度傷害,加上調和飲酒所致,就形成了五種液體停蓄,堵塞中脘,也會令人心煩意亂。應根據不同的證狀,採取相應的治療方法。像健忘的人,突然忘記了事情,這些都與心與脾這兩條經絡有關。因為心臟主司思考,脾臟也主司思考,這是因為思考過度造成的。傷心則氣血耗散,精神不守舍;傷脾則胃氣衰弱,思慮更深。
二者皆令人事則卒然而遂忘也。蓋心主血,因血少不能養其真臟,或停飲而氣鬱以生痰,氣既滯,脾不得舒,是病皆由此作。然治之法,必須養其心血,理其脾土,凝神定志之劑以調理。亦當以幽閒之處,安樂之中,使其絕於憂慮,遠其六淫七情,如此日漸安矣。且夫驚悸即動悸也。
白話文:
不管哪種疾病,都可能突然爆發,之後就遺忘了。這是因為心臟主導血液,所以當血液不足時,就無法滋養人體的真正器官,可能會停飲而氣體積鬱,並產生痰。氣體積鬱,脾臟就會受阻礙,這些疾病都是因此而起。因此,治療方法必須滋養心血,調理脾土,使用凝神定志的藥劑來調理。還應該讓患者處於幽靜閒適的環境中,安樂的氛圍中,使其遠離憂慮,遠離六淫七情,這樣日復一日,病情就會逐漸好轉。此外,驚悸就是心悸。
動之為病,惕然而驚,悸之為病,心下怯怯,如人所捕,皆心虛膽怯之所致也,且心者,君主之官,神明出焉;膽者,中正之官,決斷出焉。心事安逸,膽氣不怯,決斷思慮得其所矣。或因事有所大驚,或聞虛響,或見異相,登高涉險,驚忤心神,氣與涎郁,遂使驚悸。驚悸不已,變生諸證。
白話文:
動則成病,會突然驚恐起來;悸則成病,心中忐忑不安,好像有人要抓捕自己,這些都是因心虛膽怯所致。再說心臟,是人體的君主之官,神明由此而生;膽臟,是人體的中正之官,決斷由此而生。心思安定,膽氣不怯,決斷思慮才能適得其所。或者因為某事而大吃一驚,或者聽到虛幻的聲響,或者看到奇異的景象,或者登上高處涉險,驚嚇了心神,氣與涎鬱結,於是就造成驚悸。驚悸不止,則會演變出各種各樣的症狀。
或短氣悸乏,或體倦自汗,四肢浮腫,飲食無味,心虛煩悶,坐臥不安,皆心虛膽怯之候也。人之所主心,心之所養血,心血一虛,神氣不守,此驚氣之所肇端也。曰驚曰悸,其可無辭乎?驚者恐怖之謂,悸者怔忡之謂。心虛而鬱痰,則或聞大聲,目擊異物,遇險臨危,觸事喪志,心為之忤,使人有惕惕之狀,是則為驚,即動悸也。
白話文:
有的人會感到呼吸短促、心跳加快、體力不支、自汗、四肢浮腫、飲食無味、心緒煩亂、坐臥不安,這些都是因為心虛膽怯造成的。
人的精神活動是由心控制的,心血一旦不足,就會導致神氣不守,而驚悸之氣就會產生。
驚,是指突如其來受到驚嚇,心神不定;悸,是指心跳加快,心慌意亂。
心虛而鬱痰,容易受到驚嚇,看到異物、遇到危險、發生意外就會心神不寧,表現出驚惕不安的樣子,這就是驚悸。
此則心虛而傷腎水,則胸中滲漉,虛氣流動,水即去,心火惡之,心不自安,使人有怏怏之狀,是則為悸。驚者去之,豁痰定驚之劑,悸者去之,逐水消飲之劑,所謂扶虛不過溫養心血,和平心氣而已。
白話文:
這種情況是心氣虛,而傷及腎水,導致胸中滲漉,虛氣流動,使腎水離散,心火受到刺激,心神不安定,使人感到煩悶憂愁,這就是悸。驚悸的情況要去除,應該使用豁痰定驚的藥劑,悸動的情況要去除,應該使用逐水消飲的藥劑,所謂的扶虛不過是溫養心血,使心氣平和而已。
若一概以剛燥用工,或者心火自炎,反助風熱之證,可不慎乎?且前人析為怔忡健忘驚悸三證,名異病同,此立方之法,俾後之學者,當循規守矩,體前人之心,斯須之間,不可造次,致傷人命,反此實醫之過歟。
白話文:
如果一概使用剛烈燥熱的藥物,或者心火自燃,反而會助長風熱之證,豈能不謹慎呢?並且前人將其區分為怔忡、健忘和驚悸三種證候,名稱不同但疾病相同,這是立方的規範,讓後世的學者能夠循規蹈矩,體會前人的良苦用心,必須在短暫的時間內,不可以倉促行事,導致傷害人命,反而是醫生疏失的錯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