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宿

《奇效良方》~ 卷之二十一 (1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十一 (18)

1. 膃肭臍丸

治證同前。

膃肭臍(一對),鹿角膠,鹿角霜(研),麋茸(以上各二兩),熟地黃,葫蘆巴,菟絲子(酒蒸),巴戟(去心),鍾乳粉(研),乳香(研),當歸,牛膝(酒浸),肉蓯蓉(酒浸),小茴香(炒),天雄(去皮),附子(以上各一兩),沉香(半兩),硃砂(二錢,研),麝香(一錢,研)

上先將膃肭臍酒浸一宿,煮爛搗成膏,將浸藥酒化麋鹿膠霜同為膏,次下另研乳香麝香硃砂乳粉末,其餘藥修制了亦研為細末,再於乳缽內同研千百下。別用羊白腰子三對,羊白脊髓五條,酒煮熟,爛研為膏,同膃肭臍麋角膠搜拌藥末,成劑得所,若稍干,入酒糊些少,同搜和入臼內,搗三五千杵,丸如梧桐子大,窨一宿,慢火上焙乾,用無油罐子盛用,厚紙密封罐口,每服三十丸,加至五七十丸,空心用溫酒送下。

白話文:

這個藥丸的治療功效和之前提過的相同。

藥材包含:海狗腎(一對)、鹿角膠、鹿角霜(研磨成粉)、麋茸(以上各二兩)、熟地黃、葫蘆巴、菟絲子(用酒蒸過)、巴戟天(去除中心)、鐘乳石粉(研磨成粉)、乳香(研磨成粉)、當歸、牛膝(用酒浸泡過)、肉蓯蓉(用酒浸泡過)、小茴香(炒過)、天雄(去除外皮)、附子(以上各一兩)、沉香(半兩)、硃砂(二錢,研磨成粉)、麝香(一錢,研磨成粉)。

首先將海狗腎用酒浸泡一晚,煮爛後搗成膏狀,再將浸泡藥材的酒與麋鹿膠、鹿角霜一同化開製成膏狀。接著,將另外研磨好的乳香、麝香、硃砂、鐘乳石粉末加入,剩餘的藥材也處理好並研磨成細末。然後將所有藥粉放入乳缽中,一同研磨數百次。另外準備羊白腰子三對、羊白脊髓五條,用酒煮熟,搗爛成膏狀,與之前製作的海狗腎、麋鹿膠膏混合,再拌入藥粉,混合均勻。如果太乾,可以加入少量酒糊,一同揉和。放入臼中搗數千下,將藥丸搓成梧桐子大小,放置一晚,用小火烘乾。放入無油的罐子中,用厚紙密封罐口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可逐漸增加到五、七十丸,空腹時用溫酒送服。

2. 椒紅丸

壯筋骨,益血脈,悅顏色。

蜀椒(去目併合口者,炒出汗,三兩),牛膝(去苗,用酒浸三宿,洗淨曬乾,四兩),石斛(去根),巴戟(去心),吳茱萸(湯泡,焙炒),硫黃(細研,水飛),桂心(去粗皮),木香(以上各一兩),附子(炮,去皮臍),菟絲子(酒蒸,別浸),鹿茸(去毛,酥炙),蓯蓉(酒浸,去皺皮,炙),磁石(火燒醋淬,細研水飛,以上各二兩),生地黃(五兩,取汁熬為膏)

上為細末,入別研藥和勻,煉蜜和搗二三百杵,丸如梧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空心用鹽湯送下。

白話文:

椒紅丸

這個藥方能強健筋骨、促進血液循環、使氣色紅潤。

藥材包含:

  • 花椒(去除籽和閉合的果殼,炒至出汗,約112.5克)
  • 牛膝(去除莖苗,用酒浸泡三晚,洗淨曬乾,約150克)
  • 石斛(去除根部,約37.5克)
  • 巴戟天(去除中間的硬芯,約37.5克)
  • 吳茱萸(用熱水浸泡後,烘乾炒製,約37.5克)
  • 硫磺(研磨成細末,用水淘洗,約37.5克)
  • 桂心(去除粗糙的外皮,約37.5克)
  • 木香(約37.5克)
  • 附子(炮製過,去除外皮和臍部,約75克)
  • 菟絲子(用酒蒸過,另用酒浸泡,約75克)
  • 鹿茸(去除絨毛,用酥油炙烤,約75克)
  • 肉蓯蓉(用酒浸泡,去除表面皺皮,炙烤,約75克)
  • 磁石(用火燒後醋淬,研磨成細末,用水淘洗,約75克)
  • 生地黃(取汁液,熬製成膏狀,約187.5克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再加入另行研磨的藥粉混合均勻。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,一起搗杵二三百下,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空腹時用鹽水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