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宿

《奇效良方》~ 卷之十二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二 (4)

1. 山瘴瘧酒

療乍寒乍熱,乍有乍無,及瘧痰滯發歇不定,久不瘥者。

常山(三兩),鱉甲(炙),升麻,烏賊魚骨(去甲),附子(各一兩)

上並切,絹袋盛,以酒六升漬之,少令近火,轉之一宿,每服一合匕,發可數服,或吐,忌豬肉生蔥生菜莧菜。

白話文:

這個藥酒是用來治療時而發冷時而發熱,症狀時有時無,以及瘧疾導致痰液阻滯,發作時間不固定的情況,如果久治不癒也適用。

藥材包含:常山(三兩)、炙鱉甲、升麻、去掉甲殼的烏賊魚骨、附子(各一兩)。

將上述藥材切碎,用絹布袋裝好,放入六升酒中浸泡,稍微靠近火源加熱一下,放置一個晚上。每次服用一合湯匙的量,發作時可多次服用,可能會導致嘔吐。服藥期間禁食豬肉、生蔥、生菜以及莧菜。

2. 保安湯

治山嵐瘴瘧,寒熱久不瘥。

常山(半兩),青蒿,知母(各一兩),桃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研,半兩)

上粗搗篩,每服二錢,水一盞,生薑半分,同煎至六分,去滓,不拘時稍熱服。

白話文:

這個方子叫做保安湯,是用來治療山區濕熱瘴氣引起的瘧疾,這種瘧疾會反覆發作,忽冷忽熱,很久都好不了。

藥材包含:常山(半兩)、青蒿(一兩)、知母(一兩)、桃仁(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去尖,取雙仁研磨,半兩)。

將以上藥材粗略搗碎後過篩,每次取二錢藥末,加入一杯水和半分生薑,一起煎煮至剩下六分,去除藥渣,不拘泥於時間,稍微溫熱時服用。

3. 觀音丸

治取下暑毒瘴毒。

圓白半夏(生),烏梅肉,川巴豆(不去油),母丁香(每件各一枚)

上為末,薑汁煮,麵糊丸,如麻子大,上下以厚紙蓋貼,有油曬又再易紙,每服五丸,臨臥冷水下。此方舟人於海角遇白衣人授之。

白話文:

治療因暑熱和瘴氣引起的毒邪。

用生的圓白半夏、烏梅肉、不去油的川巴豆、母丁香各一枚,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薑汁煮過,再用麵糊做成丸子,像麻子一樣大。上下用厚紙蓋住貼好,如果出油就曬乾,並更換紙。每次服用五丸,睡前用冷水吞服。這個藥方是一位船夫在海邊遇到白衣人傳授的。

4. 破塊丸

治受瘴結成氣塊,腹中不能消散,服之效。

蓽茇,大黃(各一兩,俱生用)

上為細末,入麝香少許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空心冷酒下,日三服。

白話文:

這個藥丸叫做「破塊丸」,用來治療因為瘴氣導致體內結成氣塊,腹部脹痛且無法消散的症狀,服用後會有效果。

藥方組成:

蓽茇、大黃(各一兩,都使用生的)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加入少許麝香,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藥丸,大小如梧桐子般。每次服用三十顆,空腹時用冷酒送服,一天服用三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