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宿
《奇效良方》~ 卷之十二 (1)
卷之十二 (1)
1. 足太陰脾瘧(附論)
夫足太陰之經,脾之脈也。脾經之瘧,令人不樂,好太息,不嗜食,多寒熱汗出,病至則嘔,嘔已乃寒。寒則腹中痛,熱則腸中鳴鳴。肝瘧顏色蒼蒼,顫掉氣喘,積年不瘥,鱉甲丸等方主之。
白話文:
足太陰脾經,是脾臟的脈絡。脾經引起的瘧疾,會讓人感到不快樂、喜歡嘆氣、不想吃東西,經常發冷發熱、出汗,發病時會嘔吐,吐完之後就開始發冷。發冷時肚子會痛,發熱時腸子會咕嚕咕嚕叫。如果是肝臟引起的瘧疾,臉色會發青,身體會顫抖、呼吸急促,長年累月都無法痊癒,可以用鱉甲丸等藥方來治療。
2. 鱉甲丸
治肝瘧色蒼蒼,顫掉氣喘,久不瘥者,或久熱勞微動如瘧。
鱉甲(去裙袢,醋浸,炙),蜀漆葉,烏梅(取肉,炒),常山,知母(各一分),甘草(微炙),苦參,葳蕤,石膏(各半兩),香豉(一合,微炒)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十丸,未發前米飲下,臨發再服。
白話文:
用來治療肝瘧,症狀是臉色蒼白、身體顫抖、呼吸急促,久病不癒的狀況,或是長期發熱,稍微活動就如同瘧疾發作的樣子。
藥材包含:鱉甲(去除周圍的硬邊,用醋浸泡後烤過)、蜀漆葉、烏梅(取果肉,炒過)、常山、知母(各一份)、甘草(稍微烤過)、苦參、葳蕤、石膏(各半兩)、豆豉(一合,稍微炒過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,大小如同梧桐子。每次服用十丸,在瘧疾發作前用米湯送服,快要發作時再服用一次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