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宿

《奇效良方》~ 卷之五十五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五十五 (4)

1. 春夏刺淺秋冬刺深

《內經》曰:病有浮沉,刺有淺深,各正其理。然春夏為陽,其氣在外,人氣亦浮,凡刺者故淺取之;秋冬為陰,其氣在內,人氣在藏,凡刺者故當深取之。又言春夏各致一陰,秋冬各致一陽。秋冬各致一陽者,謂春夏為陽,謂陰所養,故刺之各致一陽。

春夏溫,必致一陰,謂下針深,刺至腎肝之部,得其氣,針便出之,是以外持之陰也;秋冬寒必致一陽,致一陽者,謂下針淺,則刺至心肺之部,得氣推而內之,良久出針,是推內之陽也,《素問》曰: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故也。

白話文:

《內經》說:疾病有浮在表面和沉在裡面的區別,針刺也有淺和深的區別,要根據病情來決定,各自對應正確的治療方法。春夏是陽氣旺盛的季節,陽氣向外發散,人體的氣血也比較浮在體表,所以針刺的時候應該淺刺;秋冬是陰氣旺盛的季節,陰氣向內收斂,人體的氣血也藏在體內,所以針刺的時候應該深刺。

另外還說,春夏要各用一次陰法來治療,秋冬要各用一次陽法來治療。秋冬用陽法治療,是因為春夏屬於陽,是陰氣所滋養,所以針刺時要用陽法來平衡。

春夏氣候溫熱,必定要用陰法治療,所謂的陰法就是下針要深,刺到腎臟和肝臟的部位,感覺到氣之後,針就馬上拔出來,這是利用體外的陰氣來輔助治療。秋冬氣候寒冷,必定要用陽法治療,所謂的陽法就是下針要淺,刺到心臟和肺臟的部位,感覺到氣之後將氣推向體內,停留一段時間再把針拔出來,這是利用針刺將陽氣推入體內。就像《素問》說的,春夏要養護陽氣,秋冬要養護陰氣的道理一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