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奇效良方》~ 卷之五十四 (1)
卷之五十四 (1)
1. 內托黃耆柴胡湯
治附骨癰。
黃耆(二錢),柴胡(一錢),羌活(半錢),連翹(一錢三分),官桂(三分),黃柏(二分),生地黃(一分),土瓜根(一錢,酒製),當歸尾(七分半)
上㕮咀,作一服,水三盞,酒一盞,同煎至一盞,去滓熱服,宿食消盡,服一服而愈。昔賈德茂男年十歲,丁未四月十一日,於左腿近膝股內,出附骨癰,不辨肉色,浸腫,皮澤木硬,瘡勢甚大,其左腳乃肝之脾土也,更在足厥陰肝經之分,少侵足太陰脾經之分,其脈左三部細而弦,按之緩而微有力。一方無黃柏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子是治療附骨癰的。
藥方組成:黃耆(八克),柴胡(四克),羌活(二克),連翹(五點二克),肉桂(一點二克),黃柏(零點八克),生地黃(零點四克),酒製土瓜根(四克),當歸尾(三克)
將以上藥材切碎,煮成一帖。用三碗水、一碗酒,一起煎煮至剩下一碗,濾掉藥渣後溫熱服用。最好在空腹時服藥。服用一帖就會痊癒。從前賈德茂的兒子,十歲時,在丁未年四月十一日,左腿靠近膝蓋的內側長了附骨癰,看不出肉色變化,腫脹漫延,皮膚光澤像木頭般僵硬,瘡勢很大。他的左腳屬於肝經所主的脾土部位,而且是在足厥陰肝經的範圍,稍微侵犯到足太陰脾經的範圍。他的脈象是左邊三個部位都細而弦,按下去是緩慢且微弱但帶點力。另有一個藥方沒有黃柏這味藥。
2. 內托黃耆酒煎湯
治附骨癰。
黃耆,當歸尾(各二錢),柴胡(一錢半),升麻(一分),連翹,肉桂,黍黏子(炒,各一錢),黃柏,甘草(炙,各半錢)
上㕮咀,好糯米酒一盞半,水一大盞半,同煎至一大盞,去滓溫服,空心宿食消盡,服之待少時,以早鱔壓之,使不令大熱上攻中上二焦也。丁未季春二十二日,蒲度主老年七十,因寒濕地氣,得附骨癰於左腿外側,足少陽膽經之分,微浸足陽明分,闊六七寸,長一尺,堅硬漫腫,不辨肉色,皮澤深,但行步作痛,以指按至骨大痛,與藥一服立止,再日堅硬腫消。
白話文:
治療附骨癰的藥方。
使用黃耆、當歸尾各二錢,柴胡一錢半,升麻一分,連翹、肉桂、炒過的黍黏子各一錢,黃柏、炙甘草各半錢。
將這些藥材稍微搗碎,加入好的糯米酒一盞半和水一大盞半,一起煎煮到剩下一大盞的量,去除藥渣後溫熱服用。最好是在空腹、前一天食物都消化完後服用。服藥後稍待片刻,再用早上的鱔魚壓在患處,避免藥性過熱向上衝到胸腔和上腹部。丁未年季春二十二日,蒲度先生年老七十歲,因為寒濕之氣侵襲,在左腿外側、屬於足少陽膽經的部位,長了附骨癰,稍微波及到足陽明胃經,寬六七寸,長一尺,堅硬腫脹,無法分辨皮膚的顏色,皮膚的光澤暗沉,只是走路時會疼痛,用手指按壓到骨頭時會非常疼痛。服用這藥方一劑就立刻止痛,過兩天堅硬的腫脹就消退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