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奇效良方》~ 卷之四十二 (14)
卷之四十二 (14)
1. 勻氣湯
治脾積痞氣,胃脘不安,肌瘦減食。
白話文:
治療脾臟積滯、腹部脹滿、胃部不舒、身體消瘦及食欲減退。
陳曲(炒),麥櫱(炒),桂心(去粗皮),郁李仁(半生半炒),厚朴(去粗皮,薑汁炙),白朮(以上各一兩),大腹子(二枚,連皮),牽牛(一兩,半生半炒),良薑(炮,半兩),甘草(炙,二兩)
白話文:
陳皮(炒)、麥麩(炒)、桂枝芯(去除粗糙樹皮)、烏梅仁(一半生、一半炒)、厚朴(去除粗糙樹皮,用薑汁炙烤)、白朮(以上各一兩)、炮山甲(連皮)、牽牛(一兩,一半生、一半炒)、生薑(烤,半兩)、甘草(炙烤,二兩)
上㕮咀,每服三錢,水一盞,生薑三片,棗一枚,擘破同煎,至七分去滓,食遠稍熱服,日三。
白話文:
將上方的藥材,每次服用三錢,加入一杯水,三片生薑,一顆紅棗,將紅棗掰開,一起煎煮,直到水剩下七分滿,去除藥渣,趁藥湯溫熱時服用,每天服用三次。
2. 鱉甲丸
治痞氣當胃脘,結聚如杯,積久不散,腹脅疼痛,體瘦成勞,不能飲食。
白話文:
治療胃脘部的痞氣,這種痞氣聚集如同杯狀,長時間不消散,會導致腹部兩側及脅下疼痛,身體逐漸消瘦形成勞損,無法正常進食。
鱉甲(三兩,去裙襴),以米醋一小盞,化硬砂,一兩用塗炙鱉甲,令醋盡為度,,附子(炮,去皮臍),京三稜(炮),乾漆(搗碎,炒煙盡),木香(以上各一兩),吳茱萸(半兩,湯浸,微炒),川大黃(二兩,銼碎,醋拌炒,令乾)
上為細末,醋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二十丸,空心用溫酒送下。
白話文:
鱉甲(三兩,去掉裙襴),用一小盞米醋,將硬砂磨成泥,用一兩塗抹炙烤過的鱉甲,直到醋完全浸透為止,附子(炮製後,去掉皮臍),京三稜(炮製後),乾漆(搗碎,炒到冒煙停止),木香(以上各一兩),吳茱萸(半兩,用湯浸泡,微炒),川大黃(二兩,切碎,用醋拌炒,直到乾燥)
3. 沉香飲子
治痞氣,升降陰陽。
沉香,木香,羌活,桑白皮(麩炙),人參,獨活,白茯苓,紫蘇葉(各等分)。
白話文:
沉香、木香、羌活、桑白皮(麩炒)、人參、獨活、白茯苓、紫蘇葉(各等份)。
上㕮咀,每服三大錢,水一盞半,生薑五片,大棗二枚,煎至七分,去滓,食前溫服,二滓又作一服。
白話文:
上葒咀,每次服用三大錢,加一盞半的水,放入五片生薑和大棗兩枚,煎至藥液減少七分,去掉藥渣,於飯前溫服,剩下的藥渣又可以再煎一服。
4. 脾之積痞氣丸
在胃脘,覆大如盤,久不愈,令人四肢不收,發黃疸,飲食不為肌膚。
白話文:
這段病狀位於胃部區域,範圍廣大如同圓盤,如果長時間無法痊癒,會導致四肢無法活動自如,並引發黃疸,吃進去的食物營養無法吸收利用於皮膚肌肉。
厚朴(去皮,四錢半),黃連(去須,八錢),吳茱萸(洗,三錢),川烏頭(炮裂,皮臍),川椒(炒,各半錢),白茯苓(去皮),澤瀉,人參(以上各一錢),茵陳(酒炒),乾薑(炮),砂仁(以上各一錢半),巴豆霜,官桂(各四分),黃芩,白朮(各二錢)。
白話文:
厚朴(剝去外皮,四錢半),黃連(去須,八錢),吳茱萸(洗淨,三錢),川烏頭(以炮裂去皮,皮臍),川椒(炒過,各半錢),白茯苓(去皮),澤瀉,人參(以上各一錢),茵陳(用酒炒過),乾薑(炮,一錢半),砂仁(一錢半),巴豆霜,官桂(各四分),黃芩,白朮(各二錢)。
上為細末,入別研藥和勻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,初服二丸,一日加一丸,二日加二丸,漸加至大便溏,再從二丸加服,淡甘草湯送下,食前,周而復始。積減大半勿服。秋冬加厚朴五錢半,減黃連一錢,減黃芩一錢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與其他藥材混合均勻,加入蜂蜜製成丸狀,大小如同梧桐子。第一次服用二丸,每天增加一丸,兩天後增加二丸,逐漸增加劑量,服用至大便稀溏,再重新減至二丸,以淡甘草湯送服,於飯前服用,以此循環。當病情改善一大半時,停止服用。在秋冬季節,增加厚朴五錢半,減少黃連一錢,減少黃芩一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