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奇效良方》~ 卷之四十一 (9)
卷之四十一 (9)
1. 消脹丸
治久患腹脹。
丁香,木香,檳榔,蘿蔔子,牽牛(各等分)
上為細末,水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十丸,空心用紫蘇湯送下。
又方,凡治腹脹,經久患泄瀉數升,晝夜不止,服藥不驗者,乃氣脫也,宜用此。
上用益智子煎濃湯服,立愈。
白話文:
消脹丸
這個藥方是治療長期腹脹的。
將丁香、木香、檳榔、蘿蔔子、牽牛子(每種藥材都用相同的份量)一起研磨成細末,用水調成糊狀,做成如同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十丸,在空腹時用紫蘇湯送服。
另一個藥方,是治療各種腹脹,如果長期腹瀉嚴重,一天瀉好幾升,白天晚上都不停,吃藥也沒有效果,這種情況屬於氣虛脫的症狀,適合使用這個藥方。
用益智子煎煮成濃湯服用,就能立刻見效。
2. 木香順氣湯
治濁氣在上,則生䐜脹。
木香,草豆蔻(麵裹煨),蒼朮(米泔浸,各三分),厚朴(薑製,四分),當歸(五分),青皮(去白),益智仁,白茯苓(去皮),陳皮,澤瀉,乾生薑,吳茱萸(湯泡),半夏(以上各二分),升麻,柴胡(各一分)
《內經》曰:留者行之,結者散之,以柴胡升麻之苦平,行少陽陽明二經,發散清氣,運行陽分為君,以生薑半夏草豆蔻益智仁辛甘大熱,消散中寒為臣,以厚朴木香蒼朮青皮苦辛大溫,通順滯氣,以當歸陳皮人參之辛甘溫,調和榮衛,滋養中氣。濁氣不降,以苦泄之,吳茱萸之苦熱,泄之者也。
氣之薄者為陽中之陰,茯苓甘平,澤瀉鹹平,氣薄引導濁陰之氣,自天而下,故以為佐。氣味相合,散之泄之,上之下之,使清濁之氣,各安其位也。範天驤夫人,先因勞役,飲食失節,加之憂思氣結,病心腹脹滿,旦食則不能暮食,兩脅刺痛。
診其脈弦而細,至夜濁陰之氣當降而不降,䐜脹尤甚,大抵陽主運化,飲食勞倦,損傷脾胃,陽氣不能運化精微,聚而不散,故為脹滿,先灸中脘,乃胃之募穴,引胃中生髮之氣,上行陽道,又以前藥助之,使濁陰之氣自此而降矣。
上㕮咀,都作一服,用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滓,食前溫服,忌食生冷硬物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子治療濁氣積聚在上,導致胸腹脹滿的症狀。
藥材組成如下:木香、草豆蔻(用麵包裹後煨過)、蒼朮(用米泔水浸泡過,各取三分)、厚朴(用薑汁炮製過,四分)、當歸(五分)、青皮(去除白色部分)、益智仁、白茯苓(去皮)、陳皮、澤瀉、乾薑、吳茱萸(用熱水浸泡過)、半夏(以上各取二分)、升麻、柴胡(各取一分)。
《內經》說:「停滯的要使其運行,鬱結的要使其疏散。」這個方子用柴胡、升麻的苦味平和之性,來疏通少陽、陽明二經,發散清氣,使陽氣運行,作為主藥;用生薑、半夏、草豆蔻、益智仁的辛甘大熱之性,來消除中焦的寒邪,作為輔助藥;用厚朴、木香、蒼朮、青皮的苦辛大溫之性,來疏通停滯的氣機;用當歸、陳皮的辛甘溫之性,來調和營衛,滋養中氣。如果濁氣無法下降,就用苦味藥來泄降,吳茱萸的苦熱之性,就是用來泄降的。
氣的輕薄部分屬於陽中的陰,茯苓甘平,澤瀉鹹平,它們的輕薄之性能夠引導濁陰之氣,從上而下,所以作為佐藥。各味藥的氣味相合,有的發散,有的泄降,有的使上升,有的使下降,使清氣和濁氣各自回到它們應有的位置。範天驤夫人,先前因為勞累、飲食不節制,加上憂愁思慮導致氣機鬱結,患了心腹脹滿的病症,早上吃了東西到晚上就不能再吃,兩脅疼痛。
診斷她的脈象是弦而細,到了晚上濁陰之氣應該下降卻沒有下降,所以脹滿更加嚴重。大體來說,陽氣主導運化,飲食和勞累會損傷脾胃,陽氣不能運化精微物質,聚集起來無法散開,所以導致脹滿。先用艾灸中脘穴,這個穴位是胃的募穴,可以引導胃中生發之氣向上運行陽道,再用這個方子的藥物來輔助,使濁陰之氣從此下降。
將以上的藥材搗碎,做成一服,用水兩碗煎到一碗,去除藥渣,在飯前溫服,忌食生冷和堅硬的食物。
3. 雞矢醴
治心腹脹滿,旦食不能暮食,由脾元虛弱,不能剋制於水,水氣上行,浸漬於土,土濕不能運化水穀,氣不宣流,上下痞塞,故令人中滿。旦陽氣方長,穀氣易消,故能食;暮陰氣方進,谷不得化,故不能食。其脈沉實滑,病名谷脹。
上用雞矢白半升,以好酒一斗漬七日,每服一盞,食後臨臥時溫服。
白話文:
治療胸腹脹滿,早上吃得下東西,到了晚上就吃不下的情況,這是因為脾胃虛弱,無法控制體內的水分。水分向上運行,浸潤到脾胃,導致脾胃濕氣重,不能正常運化水穀,氣機不順暢,上下堵塞,所以使人腹部脹滿。早上陽氣開始生長,食物容易消化,所以能吃得下;晚上陰氣逐漸增長,食物無法消化,所以就吃不下。這種情況的脈象是沉實而滑,病名叫做「谷脹」。
用雞糞白(雞屎中白色的部分)半升,用好酒一斗浸泡七天,每次服用一小杯,在飯後和睡前溫熱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