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奇效良方》~ 卷之二十四 (1)
卷之二十四 (1)
1. 頭痛頭風大頭風門(附論)
頭痛為病,《靈樞》云:厥頭痛取足六經,手少陰真頭痛,其腦盡痛,手足寒至節,死不治。《難經》曰:手三陽之脈,受風寒伏留而不去,則名厥頭痛。入連在腦者,名真頭痛。《內經》云:寸口脈中短者,曰頭痛。《脈經》云:陽弦則頭痛。又云:寸口脈浮,中風發熱頭痛,脈緊頭痛,是傷寒脈緊上寸口者風頭痛。
白話文:
頭痛是一種疾病,《靈樞》中說:由太陽、陽明、少陽、少陰、厥陰、太陰六條經絡引起的頭痛,都叫厥頭痛。手少陰經引起的真頭痛,整個腦袋都痛,手腳冰冷到關節,死亡也不能治癒。《難經》中說:手三陽經的脈絡,受到風寒侵襲而停留不去,就叫厥頭痛。進入連接在大腦的脈絡,就叫真頭痛。《內經》中說:寸口脈中段短小的,會頭痛。《脈經》中說:陽脈弦緊就會頭痛。又說:寸口脈浮起,是中風發熱頭痛,脈搏緊是傷寒脈搏緊上寸口,是風頭痛。
《脈訣》云:頭痛短澀應須死,浮滑風痰皆易除。《內經》云:東風生於春,病在肝俞,在頭項,故春氣者,病在頭。又諸陽會於頭面,如足太陽膀胱之脈,起於目內眥,上頞交巔,上入絡腦,還出別下項,病玄參。又足少陽膽之脈,起於目銳眥,上抵頭角,病在頭角額痛。
白話文:
《脈訣》中說:脈象短澀而頭痛的人,大多難以救治。而脈象浮滑而頭痛的,一般都容易治療。《內經》中說:春季的東方風氣生發,會使肝臟俞穴、頭部和頸項處的疾病加重,所以春季容易頭部疾病。而且頭部會聚了所有的陽經,比如足太陽膀胱經,這條經脈起源於眼睛的內眼角,向上經過耳後到頭頂,再進入大腦,然後轉而向下經過脖子。所以當這一條經脈有問題時,頭部就會出現玄參病。另外,足少陽膽經,這條經脈起源於眼睛的外眼角,向上達到頭頂和前額。因此,當這條經脈出問題時,就會出現頭角、前額疼痛的症狀。
夫風從上受之,風寒傷上,邪從外入,客於經絡,令人振寒頭痛,身重惡寒,治在風池風府,調其陰陽,不足則補,有餘汗之則愈,此傷寒頭痛也。頭痛耳鳴,九竅不利者,腸胃之所生,乃氣虛頭痛也。心煩頭痛者,痞在膈中,過在手巨陽少陰,乃濕熱頭痛也。如氣上而不下,頭痛巔疾者,下虛上實也。
白話文:
風寒從頭部侵入,邪氣從體外進入,侵犯經絡,使人感到寒戰頭痛、四肢痠痛怕冷。治法取風池、風府穴,調和陰陽,不足則補益,有餘則發汗治療,這是傷寒頭痛。頭痛耳鳴,九竅不通暢,這是由於腸胃功能失調所致的氣虛頭痛。心煩頭痛,痞悶在膈中,疼痛在手陽明少陰經,這是濕熱頭痛。如果氣往上行而不下行,頭痛巔疾,這是下虛上實證。
過在足少陰巨陽,甚則入腎,寒濕頭痛也。如頭半寒痛者,先取手少陽陽明,後取足少陽陽明,此偏頭痛也。有真頭痛者,甚則入連於腦。手足寒至節者,旦發夕死,夕發旦死。有厥逆頭痛者,所犯大寒,內至骨髓,髓者以腦為至,腦逆故令頭痛,齒亦痛。東垣云:凡頭痛皆以風藥治之者,終其大體而言之也。
白話文:
頭痛的病位在足少陰、足太陰、足陽明經。嚴重了,會侵入腎臟,是由於寒冷濕氣引起的。如果是頭痛的一半疼痛,先取手少陽經和足陽明經。如果是偏頭痛,先取手少陽經和足陽明經。有真正的頭痛的人,嚴重了會連到腦部。手腳寒冷到關節,早上發作晚上死,晚上發作早上死。還有厥逆頭痛的,被嚴重的寒冷侵襲,深入骨髓,骨髓以腦為首,腦逆所以導致頭痛,牙齒也痛。東垣說:所有的頭痛都用風藥來治療,這是從整體上來說的。
高巔之上,惟風可用,緩藥之薄者,陰中之陽,乃自地昇天者也。然亦有三陰三陽病症者,太陽頭痛,惡風脈浮緊,以芎羌活獨活麻黃之類為多;少陽頭痛,脈弦緩,往來寒熱,柴胡為多;陽明頭痛,自汗發熱,惡寒,脈浮緩長實者,升麻葛根石膏白芷為多;太陰頭痛必有痰,體重腹痛,為痰癖,其脈沉緩,蒼朮半夏南星為多;少陰頭痛,三陰三陽,經不流行,兩足寒,氣逆為寒厥,其脈沉細,麻黃附子細辛為多;厥陰頭痛項痛,或痰吐涎沫厥冷,其脈浮緩,吳茱萸湯主之。諸血虛頭痛,當歸川芎為多;諸氣虛頭痛,人參黃耆為多。
白話文:
-
高山之巔,只有風纔能夠上升。緩和的藥物功效微薄,是陰中之陽,是從地面升到天上的。
-
然而,也有三陰三陽的病症:
- 太陽頭痛:頭痛,怕風,脈浮緊,多用芎羌活獨活麻黃之類的藥物治療。
- 少陽頭痛:頭痛,脈弦緩,忽冷忽熱,多用柴胡治療。
- 陽明頭痛:頭痛,自汗發熱,怕冷,脈浮緩長實,多用升麻葛根石膏白芷之類的藥物治療。
- 太陰頭痛:頭痛伴有痰,身體沉重,腹痛,為痰癖,脈沉緩,多用蒼朮半夏南星之類的藥物治療。
- 少陰頭痛:三陰三陽經脈不通暢,雙腳寒冷,氣逆為寒厥,脈沉細,多用麻黃附子細辛之類的藥物治療。
- 厥陰頭痛:頭痛項痛,或痰吐涎沫厥冷,脈浮緩,多用吳茱萸湯治療。
-
血虛引起的頭痛,多用當歸川芎之類的藥物治療。
-
氣虛引起的頭痛,多用人參黃耆之類的藥物治療。
為多者主治實藥也,兼見何證以佐使藥治之,此立方之大法也。氣血俱虛頭痛者,調中益氣湯中少加川芎蔓荊子細辛,其效不可盡述。半夏白朮天麻湯治痰厥頭痛藥也,清空膏乃風濕熱頭痛藥也,羌活附子湯治厥逆頭痛藥也。如濕氣在頭者,以苦吐之,不可執方而治。所論頭痛大法甚詳著矣,世之方論,又言頭風病名,何以此不見發明,請言其略。
白話文:
凡是發生的疾病,大多是屬於實症,但還會出現其他症狀,這個時候就需要搭配使用其他藥物來治療,這個治療的法則是治病的根本。比如體內氣血兩虛引起的頭痛,除了使用調中益氣湯外,還可以酌量添加川芎、蔓荊子、細辛,其治療效果不可言盡。半夏、白朮、天麻湯治療痰引起的頭痛,清空膏治療風、濕、熱引起的頭痛,羌活、附子湯治療厥引起的頭痛。如果是體內有濕氣引起的頭痛,可服用苦藥以將其吐出,但不能拘泥於特定的治療方法。針對頭痛所做的詳細的分析,已經非常詳盡。世間醫藥學說中,又談到了「頭痛」這個病名,為什麼在本文中沒有詳細闡述,簡單談談這個問題。
凡邪令人頭痛者,其邪一也,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。淺而近者名頭痛,其痛卒然而至,易於解散速安也;深而遠者為頭風,其痛作止不常,愈後遇觸復發也,皆當驗其邪所從來而施治之。觀於《試效方》載:潔古老人壯歲,時病頭痛,每發時兩頰青黃,暈眩,目不欲開,懶於言語,身體沉重,兀兀欲吐食,數日方過,乃曰此太陰厥陰合而為病,名曰風痰。以水煮金花丸,更灸俠谿二穴二七壯,不旬日愈。
白話文:
所有造成人頭痛的邪氣,都是同一種邪氣,但有新舊和去留之分罷了。邪氣淺而近的稱為頭痛,這種頭痛來的突然,容易化解,很快就能好起來;邪氣深而遠的稱為頭風,這種頭痛發作時好時壞,治癒後遇到誘因又會復發,都要根據邪氣的來源來診斷和治療。比如在《試效方》中記載:潔古老人年輕時,經常患頭痛,每次發作時兩頰青黃,頭暈眼花,不願說話,身體沉重,昏昏欲吐,要好幾天才能過去。潔古老人說,這是太陰和厥陰兩經的病症結合在一起引起的疾病,叫做「風痰」。用金花丸煮水服用,再灸俠谿穴二七壯,不到十天就治癒了。
以是觀之,豈非頭風乎?於此不言風者,是言經之本也,世言風者,是言經之標乎,何不明少陽厥陰頭痛者,令人偏頭痛,其經肝膽風木為邪也,後人遂以此而名頭風,可謂不求其本歟?潔古云:夫大頭風證者,是陽明邪熱太甚資實,少陽相火而為之也。多在少陽,或在陽明,或傳太陽,視其腫勢在何部分,隨經取之。
白話文:
從這些症狀來看,難道不是頭風嗎?這裡沒說風的原因是講經脈的根本,世人說的風是講經脈的標誌,為什麼不說明少陽、厥陰經頭痛,讓人偏頭痛,其經絡是肝、膽風木病邪,後人就以此而稱之為頭風,可謂是沒有探求其根本嗎?潔古書上說:得了大頭風的人,是陽明經邪熱太過實熱,少陽相火所致。多半出現在少陽經,或陽明經,或傳到太陽經,看其腫勢在什麼部位,順著經絡來治療。
濕熱為腫,木盛為痛,此邪見於頭風,在兩耳前後,所主其病也。治之大不宜藥速,速則過其病,所謂上熱未除,中寒復生,必傷人命。此病自外支內者,是血病,況頭部分受邪,見於無形跡之部,當先緩而後急。先緩者,謂邪氣在上,著無形之分部,既著無形,無所不至,若用重劑速下,過其病,難已。
白話文:
濕熱會導致腫脹,木氣旺盛會導致疼痛,這種邪氣影響頭部,在兩耳前後,就會引起相關病症。治療這種病不能用藥性猛烈的藥物,否則會加重病情,所謂上面熱邪未除,中間又生寒邪,必然會危及生命。這種病症是由外而內發生的,是血病,況且頭部是容易受邪侵犯的部位,而且病竈看不見摸不著,因此治療時應該先緩後急。先緩,是指邪氣在上部,侵犯沒有具體形狀的部位,既然是無形的,那麼到處都會侵犯,如果用猛烈的藥物迅速治療,就會加重病情而難於治療。
雖用緩藥,若急服之,或食前或頓服,皆失緩體,則藥不能除病,當徐徐浸漬無形之邪也,或藥性味形體不離緩體是也。且緩急者,謂緩劑已瀉,邪氣入於中,是到陰部,來於有形質之所,若不速去,則損陰也,此終治卻為客邪,當急去之,治客以急也。且治主病當緩者,謂陽邪在上,陰邪在下,本家病也,若急治之,不能解分而益亂也。
白話文:
即使使用緩和的藥物,如果急著服用,或飯前服用,或一次服用太多,都失去緩和的體質,那麼藥物就無法消除疾病,應該慢慢浸漬無形的邪氣。或者藥物的性質、味道和形體不離開緩和的體質。而且緩和和急促,是指緩瀉劑已經瀉下來,邪氣進入中部,是到陰部,來到有形質的地方,如果不趕快去除,就會損害陰。這最終會使疾病轉變成客邪,應迅速去除,治療客邪要迅速。而且治療主病應該緩和,是指陽邪在上,陰邪在下,是本家的病,如果急著治療,不能分辨而加重混亂。
治客以急者,謂陽分受陰邪,陰分受陽邪,此客氣急除去之也。假令少陽陽明為邪,出於耳之前後也。陽明為邪者,首大腫也,先以黃芩黃連甘草湯,通炒煎,少少不住服,服畢不愈,用新瓦上炒鼠黏子待香,同大黃煎去滓,內芒硝,俱各等分,亦時時呷之,無令飲食。在前得微利,則邪氣去。
白話文:
對於客邪的致病,在治療時必須急於驅趕病邪,就是指陽部分受到陰邪的侵襲,陰部分受到陽邪的侵襲,這樣的客邪疾病,必須急於驅除它。假設少陽、陽明經受到邪氣的侵犯,就會在耳朵的前後部位出現病症。若陽明經受到邪氣的侵犯,就會出現頭部腫大的症狀。首先使用黃芩、黃連、甘草湯,一起炒過之後煎煮,少量多次地服用,如果服完之後症狀沒有好轉,就使用新瓦片上炒過的鼠黏子,等到有香味之後,再和大黃一起煎煮,去除雜質,加入芒硝,所有藥物分量相等,也要時常少量地服用,避免吃東西。在前面有了輕微的瀉下,則邪氣就會被排出。
若陽明行經之藥,升麻葛根芍藥甘草,太陽行經,獨活防風之類是也。又以東垣治驗,其所論制方,自有來矣。天之四時,民多疫癘,初覺增寒體重,次傳頭面腫盛,目不能開,上喘,咽喉不利,舌乾口燥,俗云大頭天行,親戚不相訪問,慮其傳染之故。得此病者五六日,醫以承氣加藍根下之,稍緩,翌日其病如故,再下之,又緩,終莫能愈。
白話文:
如果得了陽明經行經的疾病,用升麻、葛根、芍藥、甘草等藥物治療;如果是太陽經行經的疾病,用獨活、防風等藥物治療。東垣的治驗方,其所論述的方劑,都有來源。一年四季,民間流行疫癘,剛開始的時候感到寒冷,身體沉重,接著頭面腫脹,眼睛睜不開,胸悶氣喘,咽喉不利,舌頭乾枯,口乾舌燥,俗稱大頭天行,親戚朋友都不敢互相走動,擔心被傳染。得了這種病的人五六天,醫生用承氣湯加藍根給他服下,病情稍微緩解,第二天病情又和原先一樣,又給他服下承氣湯加藍根,病情又緩解,但始終不能痊癒。
潔古謂之曰:夫身半以上,天之氣也。身半以下,地之氣也。此邪熱客於心肺之間,上攻頭目,而為腫盛,以承氣下之,瀉胃中之實熱,是誅罰無過。殊不知適其所至為故,遂處方用藥,黃芩黃連味苦寒,瀉心肺熱,以為君;橘紅苦平,玄參苦寒,生甘草甘寒,人參甘溫,瀉火補氣,以為臣;連翹鼠黏子薄荷味辛平,板藍根味苦寒,馬勃白殭蠶味苦平,散腫消毒,以為佐;升麻柴胡平行少陽陽明二經不得伸,桔梗味辛溫,為舟楫,不令下行。共為細末,一半用白沸湯調,時時呷下一半,用蜜為丸,噙化之,服盡良愈。
白話文:
古人說,身體以上的部分,屬於天之氣;身體以下的部分,屬於地之氣。現在邪熱侵犯了心肺之間,向上沖到頭目,導致腫盛,用承氣湯下瀉,把胃中的實熱瀉掉,這是懲罰沒有超過。
卻不知道適當地瀉到了。於是開了方子用藥,黃芩和黃連味苦寒,瀉心肺熱,作為君藥;橘紅苦平,玄參苦寒,生甘草甘寒,人參甘溫,瀉火補氣,作為臣藥;連翹、鼠粘子、薄荷味辛平,板藍根味苦寒,馬勃和白殭蠶味苦平,散腫消毒,作為佐藥;升麻和柴胡能疏通少陽和陽明二經的鬱滯,桔梗味辛溫,作為舟楫,不讓藥性下行。將這些藥一同研成細末,一半用開水沖服,時常含服;另一半用蜂蜜做成丸劑,噙化服用。服完後病情就會好轉。
如大便硬者,加酒煨大黃一錢或二錢以利之。腫勢甚者,宜砭刺之,是皆深得病機之道。詳盡立論處方,以為後人之規焉。
白話文:
如果大便乾燥,可以加入一錢或二錢的酒來燉大黃,以幫助排便。腫脹的情況很嚴重,應該用針刺放血的方法來治療。這些都是對疾病機理的深刻理解。詳細的理論和處方,可以作為後人的榜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