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宿

《奇效良方》~

回本書目錄

1. 卷之二十四

2. 頭痛頭風大頭風門(附論)

頭痛為病,《靈樞》云:厥頭痛取足六經,手少陰真頭痛,其腦盡痛,手足寒至節,死不治。《難經》曰:手三陽之脈,受風寒伏留而不去,則名厥頭痛。入連在腦者,名真頭痛。《內經》云:寸口脈中短者,曰頭痛。《脈經》云:陽弦則頭痛。又云:寸口脈浮,中風發熱頭痛,脈緊頭痛,是傷寒脈緊上寸口者風頭痛。

《脈訣》云:頭痛短澀應須死,浮滑風痰皆易除。《內經》云:東風生於春,病在肝俞,在頭項,故春氣者,病在頭。又諸陽會於頭面,如足太陽膀胱之脈,起於目內眥,上頞交巔,上入絡腦,還出別下項,病沖頭痛。又足少陽膽之脈,起於目銳眥,上抵頭角,病在頭角額痛。

夫風從上受之,風寒傷上,邪從外入,客於經絡,令人振寒頭痛,身重惡寒,治在風池風府,調其陰陽,不足則補,有餘汗之則愈,此傷寒頭痛也。頭痛耳鳴,九竅不利者,腸胃之所生,乃氣虛頭痛也。心煩頭痛者,痞在膈中,過在手巨陽少陰,乃濕熱頭痛也。如氣上而不下,頭痛巔疾者,下虛上實也。

過在足少陰巨陽,甚則入腎,寒濕頭痛也。如頭半寒痛者,先取手少陽陽明,後取足少陽陽明,此偏頭痛也。有真頭痛者,甚則入連於腦。手足寒至節者,旦發夕死,夕發旦死。有厥逆頭痛者,所犯大寒,內至骨髓,髓者以腦為至,腦逆故令頭痛,齒亦痛。東垣云:凡頭痛皆以風藥治之者,終其大體而言之也。

高巔之上,惟風可用,緩藥之薄者,陰中之陽,乃自地昇天者也。然亦有三陰三陽病症者,太陽頭痛,惡風脈浮緊,以芎羌活獨活麻黃之類為多;少陽頭痛,脈弦緩,往來寒熱,柴胡為多;陽明頭痛,自汗發熱,惡寒,脈浮緩長實者,升麻葛根石膏白芷為多;太陰頭痛必有痰,體重腹痛,為痰癖,其脈沉緩,蒼朮半夏南星為多;少陰頭痛,三陰三陽,經不流行,兩足寒,氣逆為寒厥,其脈沉細,麻黃附子細辛為多;厥陰頭痛項痛,或痰吐涎沫厥冷,其脈浮緩,吳茱萸湯主之。諸血虛頭痛,當歸川芎為多;諸氣虛頭痛,人參黃耆為多。

為多者主治實藥也,兼見何證以佐使藥治之,此立方之大法也。氣血俱虛頭痛者,調中益氣湯中少加川芎蔓荊子細辛,其效不可盡述。半夏白朮天麻湯治痰厥頭痛藥也,清空膏乃風濕熱頭痛藥也,羌活附子湯治厥逆頭痛藥也。如濕氣在頭者,以苦吐之,不可執方而治。所論頭痛大法甚詳著矣,世之方論,又言頭風病名,何以此不見發明,請言其略。

凡邪令人頭痛者,其邪一也,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。淺而近者名頭痛,其痛卒然而至,易於解散速安也;深而遠者為頭風,其痛作止不常,愈後遇觸復發也,皆當驗其邪所從來而施治之。觀於《試效方》載:潔古老人壯歲,時病頭痛,每發時兩頰青黃,暈眩,目不欲開,懶於言語,身體沉重,兀兀欲吐食,數日方過,乃曰此太陰厥陰合而為病,名曰風痰。以水煮金花丸,更灸俠谿二穴二七壯,不旬日愈。

以是觀之,豈非頭風乎?於此不言風者,是言經之本也,世言風者,是言經之標乎,何不明少陽厥陰頭痛者,令人偏頭痛,其經肝膽風木為邪也,後人遂以此而名頭風,可謂不求其本歟?潔古云:夫大頭風證者,是陽明邪熱太甚資實,少陽相火而為之也。多在少陽,或在陽明,或傳太陽,視其腫勢在何部分,隨經取之。

濕熱為腫,木盛為痛,此邪見於頭風,在兩耳前後,所主其病也。治之大不宜藥速,速則過其病,所謂上熱未除,中寒復生,必傷人命。此病自外支內者,是血病,況頭部分受邪,見於無形跡之部,當先緩而後急。先緩者,謂邪氣在上,著無形之分部,既著無形,無所不至,若用重劑速下,過其病,難已。

雖用緩藥,若急服之,或食前或頓服,皆失緩體,則藥不能除病,當徐徐浸漬無形之邪也,或藥性味形體不離緩體是也。且緩急者,謂緩劑已瀉,邪氣入於中,是到陰部,來於有形質之所,若不速去,則損陰也,此終治卻為客邪,當急去之,治客以急也。且治主病當緩者,謂陽邪在上,陰邪在下,本家病也,若急治之,不能解分而益亂也。

治客以急者,謂陽分受陰邪,陰分受陽邪,此客氣急除去之也。假令少陽陽明為邪,出於耳之前後也。陽明為邪者,首大腫也,先以黃芩黃連甘草湯,通炒煎,少少不住服,服畢不愈,用新瓦上炒鼠黏子待香,同大黃煎去滓,內芒硝,俱各等分,亦時時呷之,無令飲食。在前得微利,則邪氣去。

若陽明行經之藥,升麻葛根芍藥甘草,太陽行經,獨活防風之類是也。又以東垣治驗,其所論制方,自有來矣。天之四時,民多疫癘,初覺增寒體重,次傳頭面腫盛,目不能開,上喘,咽喉不利,舌乾口燥,俗云大頭天行,親戚不相訪問,慮其傳染之故。得此病者五六日,醫以承氣加藍根下之,稍緩,翌日其病如故,再下之,又緩,終莫能愈。

潔古謂之曰:夫身半以上,天之氣也。身半以下,地之氣也。此邪熱客於心肺之間,上攻頭目,而為腫盛,以承氣下之,瀉胃中之實熱,是誅罰無過。殊不知適其所至為故,遂處方用藥,黃芩黃連味苦寒,瀉心肺熱,以為君;橘紅苦平,玄參苦寒,生甘草甘寒,人參甘溫,瀉火補氣,以為臣;連翹鼠黏子薄荷味辛平,板藍根味苦寒,馬勃白殭蠶味苦平,散腫消毒,以為佐;升麻柴胡平行少陽陽明二經不得伸,桔梗味辛溫,為舟楫,不令下行。共為細末,一半用白沸湯調,時時呷下一半,用蜜為丸,噙化之,服盡良愈。

如大便硬者,加酒煨大黃一錢或二錢以利之。腫勢甚者,宜砭刺之,是皆深得病機之道。詳盡立論處方,以為後人之規焉。

白話文:

關於頭痛這疾病,《靈樞》提到:突發性的頭痛應治療足部的六條經絡,如果是深入腦部的真性頭痛,整個頭部都會劇烈疼痛,甚至手腳冰冷到關節,這種情況是無法救治的。《難經》說:當手部的三條陽脈受到風寒影響,且風寒滯留不去,就會形成突發性的頭痛。若是風寒進入並連接到腦部,則稱為真性頭痛。《內經》指出:如果寸口脈搏出現短促的情況,可能會有頭痛的問題。《脈經》表示:陽脈弦緊可能導致頭痛。此外,寸口脈搏浮動,可能是因為中風發燒引發的頭痛,脈搏緊繃也可能導致頭痛,這是因為寒氣影響到了寸口脈。

《脈訣》提到:頭痛伴隨脈搏短澀,預示病情危急;如果脈象浮滑,可能是風痰所致,較易治療。《內經》提到:春天東風吹起,容易影響肝臟健康,進而影響頭部和頸部,所以春季的疾病多出現在頭部。另外,人體的陽脈都匯聚在頭面部,例如足太陽膀胱脈,起始於眼睛內部,向上延伸至顱頂,進入腦部,再繞回頸部,如果該脈絡受阻,會導致頭痛。而足少陽膽脈,起始於眼睛外部,向上抵達頭角,若該脈絡受阻,會引起額頭的疼痛。

風邪通常由上部入侵,當風寒影響頭部,邪氣從外部進入,停留在經絡中,使人感到寒冷、頭痛,全身沉重,畏寒。對於這種情況,應治療風池、風府穴,調整陰陽平衡,不足則補充,過剩則排汗,這就是風寒引起的頭痛。頭痛伴隨耳鳴,以及九竅不暢,通常是腸胃功能失調造成的,屬於氣虛型頭痛。心煩頭痛,可能由於膈肌區域的問題,涉及手太陽和手少陰經絡,屬於濕熱型頭痛。如果氣血上衝不下,導致頭頂部位的疼痛,顯示下部虛弱,上部實盛。

如果問題出在足少陰和足太陽經絡,嚴重時甚至影響腎臟,屬於寒濕型頭痛。如果頭部半側感覺寒冷和疼痛,首先治療手少陽和陽明經絡,然後再處理足少陽和陽明經絡,這就是偏頭痛。真性頭痛,疼痛深入腦部,手腳冰涼到關節,如果早晨發作,可能晚上就會死亡,反之亦然。厥逆頭痛,通常是遭受極度寒冷,寒氣深入骨髓,影響腦部,導致頭痛和牙痛。李杲認為:治療頭痛,多使用祛風藥物,這是根據整體情況來判斷的。

在頭頂位置,只有風藥可以使用,使用藥性輕薄的藥物,這些藥物屬陰中之陽,能夠從地面升至天空。然而,也有三陰三陽的不同症狀,例如太陽經頭痛,伴有畏風、脈象浮緊,常用川芎、羌活、獨活、麻黃等藥物;少陽經頭痛,脈象弦緩,有來回發冷發熱的現象,常用柴胡;陽明經頭痛,自汗、發燒、畏寒,脈象浮緩長實,常用升麻、葛根、石膏、白芷;太陰經頭痛通常伴有痰多,身體沉重,腹部疼痛,可能是痰濕,脈象沉緩,常用蒼朮、半夏、南星;少陰經頭痛,三陰三陽經絡不通,雙腳寒冷,氣血逆行形成寒厥,脈象沉細,常用麻黃、附子、細辛;厥陰經頭痛伴隨頸部疼痛,或有痰吐涎沫、四肢厥冷,脈象浮緩,常用吳茱萸湯。

對於血虛型頭痛,常用當歸、川芎;對於氣虛型頭痛,常用人參、黃耆。主要使用的藥物是針對具體症狀的,如果出現其他症狀,應使用輔助藥物進行治療,這是制定治療方案的基本原則。對於氣血雙虛型頭痛,可以在調中益氣湯中加入少量川芎、蔓荊子、細辛,效果顯著。半夏白朮天麻湯適用於痰厥型頭痛,清空膏適用於風濕熱型頭痛,羌活附子湯適用於厥逆型頭痛。如果濕氣在頭部,應使用苦味藥物吐出濕氣,不能固守某種治療方案。

對於頭風病,邪氣侵襲導致頭痛,邪氣有新舊之分。淺層且新近的頭痛,突然發生,容易緩解;深層且長期的頭風,疼痛時好時壞,治癒後容易復發,應根據邪氣來源進行治療。例如,《試效方》記載:潔古老人在壯年時,經常頭痛,每次發作時臉色青黃,眩暈,不想睜眼,說話費力,身體沉重,想嘔吐,幾天後才能緩解。他認為這是太陰經和厥陰經共同致病,稱為風痰。他用水煮金花丸,並在俠谿穴上灸二十一次,不到十天就痊癒了。

由此看來,這難道不是頭風嗎?這裡不提風的原因,是強調經絡的根本,世人所說的風,是指經絡的標誌嗎?為什麼不明白少陽經和厥陰經的頭痛,讓人產生偏頭痛,是由肝膽風木邪氣引起的,後人因此命名為頭風,這是否沒有找到根本原因呢?潔古說:大頭風的病徵,是陽明經的邪熱過盛,加上少陽經的相火。這種情況多出現在少陽經,也可能出現在陽明經,或者傳播到太陽經,應根據腫脹的位置選擇治療經絡。

濕熱導致腫脹,木氣旺盛導致疼痛,這是頭風在兩耳前後的特徵。治療大頭風不宜使用藥力強烈的藥物,這樣會超過病情範圍,所謂上部熱氣未消,中部寒氣又生,會危害生命。這種疾病從外表向內發展,是血液問題,頭部受邪氣影響,但沒有明顯的外在跡象,應先緩慢後急促地治療。先緩慢,意味著邪氣在上部,影響無形的組織,一旦影響無形組織,可能波及全身,如果使用強烈藥物快速治療,會超過病情範圍,難以治癒。

即使使用緩和藥物,如果急促服用,或飯前服用,或一次性大量服用,也會失去緩和的效果,藥物無法消除病痛。應慢慢滲透無形的邪氣,或使用性質溫和的藥物。緩急,意味著緩和藥物已經排出了邪氣,邪氣進入中間部分,到達有形的組織,如果不迅速去除,會損害陰氣。這是治療客邪,應迅速去除。治療主病應緩慢,意味著陽邪在上部,陰邪在下部,這是本經的疾病,如果急促治療,不能分清病因,反而會加重病情。

治療客邪要迅速,意味著陽分受到陰邪影響,陰分受到陽邪影響,這是外來邪氣,應迅速去除。例如,少陽經和陽明經受到邪氣影響,出現在耳朵前後。陽明經受到邪氣影響,頭部會出現大腫。首先使用黃芩、黃連、甘草湯,煎煮後少許服用,如果效果不佳,使用新瓦炒鼠黏子,炒香後與大黃煎煮,去渣後加入芒硝,各成分等量,隨時服用,不要吃飯。在前面部位得到微小的好轉,邪氣就會消退。

對於陽明經的行經藥物,如升麻、葛根、芍藥、甘草,太陽經的行經藥物,如獨活、防風,可以參考東垣的治療經驗。天有四季,人民易患瘟疫,初期會感到寒冷、身體沉重,然後頭面部腫脹,眼睛無法睜開,呼吸困難,咽喉不順,舌乾口燥,俗稱大頭天行,親朋好友不敢探望,擔心被感染。患者在五、六天內,醫生使用承氣湯加藍根治療,病情稍微緩解,第二天病情如舊,再次使用承氣湯,病情仍然沒有改善。

潔古告訴他:身體上半部是天氣,下半部是地氣。邪熱侵入心肺之間,向上攻擊頭部和眼睛,導致腫脹。使用承氣湯治療,可以清除胃中的實熱,但這種治療方法過於嚴厲。他不知道邪氣的來源,於是開出藥方:黃芩、黃連,味苦性寒,可以清除心肺熱氣,作為君藥;橘紅、玄參、生甘草,味苦性平,人參,味甘性溫,可以清火補氣,作為臣藥;連翹、鼠黏子、薄荷,味辛性平,板藍根,味苦性寒,馬勃、白僵蠶,味苦性平,可以消腫解毒,作為佐藥;升麻、柴胡,可以調理少陽經和陽明經,桔梗,味辛性溫,可以防止藥物向下移動。將所有藥物研磨成細粉,一半用熱水調和,隨時服用,另一半用蜂蜜製成丸,含在口中融化,服用完畢後病情會好轉。

如果大便乾硬,可以加入一錢或二錢酒燉大黃以利便。如果腫脹嚴重,應使用針灸治療,這些都是對疾病機理的深刻理解。詳細的理論和處方,可以作為後人的指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