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宿

《奇效良方》~ 卷之五十四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五十四 (4)

1. 瘡瘍當分臟腑

若脈沉實,發熱煩躁,外無擪赤疼痛,其邪在內,氣以深矣。作疏其臟腑,以絕其源。又謂嘔啘心煩,脈沉而實,腫硬木悶,而皮肉不變,根深而病大,邪亦在內。若臟腑秘澀,急當疏利,宜以黃連內疏湯,加大黃,服後以次序調理。若脈浮數,擪腫在外,形證外顯,恐邪氣極而內行,故先托裡,宜以復煎散,此為治法。

一瘰癘馬刀,經同證異,丹溪云:夫瘰癘初發,必起於少陽經,不守禁戒,延及陽明經。大抵食味之厚,鬱氣之積,曰毒曰風曰熱,皆此三端,招引變換。治之須分虛實。若實者依法調治,遠厚味發氣之物,亦有愈者;虛者誠為可慮,以其屬膽經,主決斷,有相火,而且氣多血少。

婦人若患此疾,月經不調,便作寒熱,稍久變為潮熱,其證漸危,自非斷欲息氣,遠滋味,神仙不能治。《本草》言夏枯草大治瘰癧,散結氣,有補養厥陰血脈之功,能退寒熱,佐之以行散之藥,加之以艾灸,取其隨經之穴,自然取效。若河間之論:瘰癧者,經謂結核者是也。

或在耳前後連及頤頷,下連缺盆,皆為瘰癧。或在胸及胸之側,下連兩脅,皆為馬刀。手足少陽主之,此經多氣少血,故多堅而少軟,膿白而稀,如米泔狀。世俗治馬刀,求其水清者可治,殊不知此經多氣少血之故,在乎診其虛實,以調治之。是以東垣治瘰癧馬刀,以救苦化堅湯,或散腫潰堅湯主之,外以臨泣穴灸二七壯。

此證並屬手足少陽經也,惟瘰癧延及陽明之經,故用藥有出入加減不同耳,詳載於《試效方》中。瘰癧馬刀,皆形質發於部分而命名也。《巢氏病源》載之三十六種,《千金》、《聖惠》所論瘰癧九漏,總論說有風熱氣之三毒之異,瘰癧結核寒熱之殊,其本皆由恚怒氣逆,憂思過甚,風熱邪氣,內搏於肝,肝主筋,故令筋蓄結而腫,或見於是何部分,先以五香連翹湯,或牡蠣大黃湯,疏下兩三行後,服前藥調治,外用十香膏、烏犀膏貼之。如或將痊求瘥,其將護忌慎治療之法,無造次焉。

一肺癰肺痿,內經云,肺之癰,喘而兩胠滿。《金匱要略》又以肺癰肺痿並論辯之,所謂熱在上焦者,因咳為肺痿。肺痿之病,何從得之?或從汗出,或從嘔吐,或從消渴,小便利數,或從便難,又被疏利之藥,重亡津液,故得之。若寸口脈數,其人咳,口中反有濁唾涎沫者,為肺痿之病。

若口中辟辟燥咳,又胸中隱隱痛,脈反滑數,此為肺癰。咳唾膿血,脈數虛者為肺痿,數實者為肺癰。夫肺者,五臟之華蓋也,處於胸中,主於氣,候於皮毛,勞傷血氣,腠理虛而風邪乘之,內感於肺也,則汗出惡風,咳嗽短氣,鼻塞項強,胸脅脹滿,久久不瘥,遂成前證,輕則痿,甚則癰。《聖惠》曰:中府隱隱而微痛者,肺疽也。

白話文:

瘡瘍當分臟腑

若脈象沉而有力,發熱煩躁,體表卻沒有紅腫疼痛,則邪氣在內,病情已深入。此時應疏通臟腑,從根本上解決問題。又如嘔吐、噁心、心煩,脈象沉而有力,腫塊堅硬、脹悶,但皮膚肌肉沒有變化,則病根深、病勢重,邪氣也在內。如果臟腑功能閉塞不通,應當及時疏通,可用黃連內疏湯加加大黃,服藥後再按順序調理。如果脈象浮而數,紅腫在外,症狀明顯,則擔心邪氣由表及裡,應先托邪外出,宜用復煎散。這是治療方法。

瘰癘和馬刀,症狀相似但病因略有不同。丹溪(朱丹溪)說:瘰癘初發,必起於少陽經,如果不忌口,就會蔓延到陽明經。大多數是由於飲食過於肥甘厚膩,導致氣鬱積聚,化為毒、風、熱,三者變化誘發此病。治療需分虛實。實證者按法調理,忌食肥甘厚膩、發氣之物,也能痊癒;虛證者則需謹慎,因為它屬於膽經,主決斷,有相火,而且氣多血少。

婦女患此疾,月經不調,就會發熱,時間久了會變成潮熱,病情日益危重,除非戒慾、調養氣血,即使神仙也難以治療。《本草》記載夏枯草能治療瘰癘,散結氣,補養厥陰經的血脈,能退寒熱,佐以行散之藥,配合艾灸相關穴位,自然有效。河間(張從正)認為:瘰癘,經書上稱為結核。

有的在耳前後,蔓延到下巴,向下連到鎖骨窩,都屬於瘰癘;有的在胸部及胸側,向下連到兩肋,都屬於馬刀。手足少陽經主之,此經氣多血少,所以多堅硬少柔軟,膿液稀薄如米湯。世俗治療馬刀,追求膿液清稀者可治,殊不知這是因為此經氣多血少,關鍵在於診斷虛實,對症治療。所以東垣(李東垣)治療瘰癘馬刀,用救苦化堅湯或散腫潰堅湯為主,外用艾灸臨泣穴二七壯。

這些病症都屬於手足少陽經,只是瘰癘蔓延到陽明經,所以用藥會有加減不同。《試效方》中詳載。瘰癘和馬刀,都是局部發病而命名的。《巢氏病源》記載了三十六種,《千金》、《聖惠》所論述的瘰癘九漏,總的來說,有風熱氣三種毒素的區別,瘰癘結核寒熱的不同,其根本都是由於怒氣逆上,憂思過度,風熱邪氣內犯肝臟,肝主筋,所以導致筋絡鬱結而腫脹,先用五香連翹湯或牡蠣大黃湯疏通下焦兩三次,然後服用前藥調理,外用十香膏、烏犀膏貼敷。如果將要痊癒,更應注意護理,謹慎治療,不可操之過急。

肺癰肺痿,《內經》說,肺癰會喘息,兩脅脹滿。《金匱要略》將肺癰肺痿合在一起論述,所謂上焦有熱,因咳嗽而導致肺痿。肺痿是怎麼引起的?可能是汗出過多,可能是嘔吐,可能是消渴,小便次數多,可能是大便不通,又使用了瀉下通利之藥,損傷津液,所以導致肺痿。如果寸口脈數,咳嗽,口中吐出濁唾涎沫,就是肺痿。

如果口中乾咳,胸中隱隱作痛,脈象反而滑而數,這是肺癰。咳嗽吐出膿血,脈象數而虛弱的是肺痿,脈象數而有力的是肺癰。肺是五臟之華蓋,位於胸中,主氣,其氣候於皮膚毛髮,勞傷血氣,肌膚腠理虛弱,風邪乘虛而入,內犯肺臟,就會汗出惡風,咳嗽氣短,鼻塞項強,胸脅脹滿,久久不愈,就發展成上述證狀,輕則為痿,重則為癰。《聖惠方》說:中府穴隱隱作痛,是肺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