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奇效良方》~ 卷之三十五 (1)
卷之三十五 (1)
1. 鬱金黃連丸
治心火炎上,腎水不升,致使水火不得相濟,故火獨炎上,水流下淋,膀胱受心火所熾,而脬囊中積熱。或癃閉不通,或遺泄不禁,或白濁如泔水,或膏淋如膿,或如梔子汁,或如砂石,或如粉糊相似,俱為熱證,此藥治之。
鬱金,黃連(各一兩),琥珀(研),大黃(酒浸),黃芩(以上各二兩),白茯苓,滑石(各四兩),黑牽牛(炒,取頭末,三兩)
上為末,滴水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空心白湯下。
白話文:
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心火過旺,腎水不足,導致水火不能互相調和,造成火氣獨自上炎,水液下流而變成小便淋漓不暢。由於膀胱受到心火的灼熱,以致膀胱內積聚熱邪。可能出現小便不通暢,或小便失禁,或尿液混濁如米泔水,或像膿液般的膏狀淋漓,或如梔子汁的黃色液體,或如砂石般的沉澱物,或如粉糊般的尿液,這些都是熱證的表現,這個藥方就是用來治療這些症狀的。
藥方組成: 鬱金、黃連各一兩,琥珀(磨成粉末)、大黃(用酒浸泡)、黃芩各二兩,白茯苓、滑石各四兩,黑牽牛(炒過,取其頭末)三兩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加水揉成丸狀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空腹時用白開水送服。
2. 淡竹葉湯
治諸淋。
淡竹葉,車前子,大棗,烏豆(炒,去殼),燈心,甘草(各一錢半)
上作一服,用水二盞,煎至七分,去滓,不拘時溫服。
白話文:
此方劑名為淡竹葉湯,主要用於治療各種淋症。
藥材組成包含:淡竹葉、車前子、大棗、炒過並去殼的烏豆、燈心草、甘草,每種藥材各取一錢半。
將以上藥材混合為一服,加入兩碗水煎煮至剩七分,去除藥渣,不論何時皆可溫服。
3. 通心飲
治心經有熱,唇焦面赤,小便不通。
木通,連翹
上各等分為細末,每服一二錢,不拘時用麥門冬煎湯調服,或燈心煎湯亦可。
白話文:
治療心經有熱,導致嘴唇乾焦、臉色赤紅、小便不通暢的狀況。
使用木通和連翹,將這兩味藥材等量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一到二錢,不限時間,用麥門冬煎煮的湯來調服,或者用燈心草煎煮的湯也可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