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宿

《奇效良方》~

回本書目錄

1. 卷之三十七

2. 五疸門

五疸之病,諸書所載甚繁,其證不過有五:一曰黃汗,二曰黃疸,三曰谷疸,四曰酒疸,五曰女勞疸。黃汗為病,身體俱腫,汗出不渴,其汗能染衣,黃如柏汁,此由脾胃有熱汗出,或風所閉熱結,其汗黃也。黃疸食已即飢,遍身俱黃,臥時身體帶青帶赤,增寒壯熱,此飲酒食過度,臟腑熱,水穀並積於脾胃,風濕相搏,熱氣熏蒸,發於陰部,其人必嘔,發於陽部,其人必振寒而後熱。

谷疸之證,食畢即頭眩,心中怫鬱不安,遍身發黃,此脾胃有熱,因大飢過食所傷胃氣所致也。酒疸之病,身目發黃,心中懊痛,足脛滿,小便黃,面發赤斑,此由飢中飲酒,大醉當風,入水所致。女勞疸者,身目俱黃,發熱惡寒,小腹滿急,小便不利,此由過於勞傷,極於房室之後,入水所致,多渴腹脹者難治。丹溪論云:不必分其五等,皆濕熱而成。

此證譬猶醬曲,濕與熱搏,氣不得透,鬱而生黃。五疸之分,皆是前人之所注。且如張長沙謂陽明病無汗,小便不利,心中懊憹,身必發黃,脈來浮滑緊數,乃熱蓄陽明胃經,可作陽明實發黃。朱肱云:病人寒濕在裡不散,熱蓄於脾胃,而腠理不開,瘀熱與宿谷相搏,鬱蒸而發黃也。

且如傷寒當汗不汗,當利小便不利,亦生黃。夫脾屬土,而受水濕發黃者有之,脈來沉細而無力,身冷而黃,為寒熱搏於太陰脾經,當作陰證治之。又有蓄血一證,小便自利,大便黑色,其人發狂,乃為瘀血蓄在下焦而發黃也。若嗜酒之人,多致發黃,蓋酒性大熱,熱與濕搏於胃中,而黃髮於外,其證外無熱,內則小便不利,胸中如啖蒜薤狀,當心足下皆熱,久遠則成黑疸。脈若浮滑,腹滿欲嘔吐者,必先吐之,脈若沉滑,腹滿大便秘者,必先下之。

又有卒然發黃,心滿而喘,命在須臾者,為之卒黃,但心戰發熱是也。大概疸病,渴者難治,不渴者易治。疸毒入腹,喘滿者危;脈洪大,大便利而渴者死;脈微小,小便利不渴者生;寸口無脈,鼻氣冷者亦不治。又有口淡怔忡,耳鳴腳弱,或微寒熱,小便赤白濁,又當作虛證治之,不可妄用涼藥,愈傷血氣。治法分利濕熱,最為切當,臨病之際,在乎脈證辨之。

人命醫之所繫,可不謹乎?

白話文:

關於五種黃疸病,許多醫書都有記載,但大致上的病症不外乎五種:第一種是黃汗,第二種是黃疸,第三種是谷疸,第四種是酒疸,第五種是女勞疸。

黃汗這種病,會全身腫脹,汗流不止卻不覺得口渴,而且汗水會把衣服染成黃色,像柏樹汁液一樣。這是因為脾胃有熱,導致汗液排出,或是風邪阻礙熱氣鬱結,所以汗液才會呈現黃色。

黃疸這種病,吃完飯就容易餓,全身皮膚都發黃,躺臥時身體會呈現青色或赤色,忽冷忽熱。這是因為飲酒或飲食過量,造成內臟過熱,水穀都積聚在脾胃,風濕之邪相互侵襲,熱氣從體內蒸發出來,發於陰部,患者就會嘔吐;發於陽部,患者會先感到寒冷,然後發熱。

谷疸的症狀是,吃完飯就頭暈,心中煩悶不安,全身發黃。這是因為脾胃有熱,因為過度飢餓後又暴飲暴食,損傷了胃氣所導致。

酒疸的症狀是,身體和眼睛都發黃,心中煩躁疼痛,腿腳腫脹,小便黃,臉上出現紅色斑點。這是因為空腹飲酒,大醉後又吹到風,或是浸泡在水中所導致。

女勞疸的症狀是,身體和眼睛都發黃,發燒怕冷,小腹脹滿急迫,小便不順暢。這是因為過度勞累,房事過度之後又接觸水所導致。如果又出現口渴腹脹的情況,就比較難治療。

朱丹溪認為,不必將黃疸分為這五種,它們都是因為濕熱所造成的。這種病就像發酵的醬曲一樣,濕氣和熱氣相互作用,氣機不通暢,鬱積而產生黃色。所謂五種黃疸的分類,都是前人的註解。

比如張仲景說陽明病沒有汗,小便不順暢,心中煩躁,身體一定會發黃,脈象呈現浮滑而緊數,這是熱氣蓄積在陽明胃經,可以判斷為陽明實證發黃。朱肱說,病人體內寒濕不散,熱氣積聚在脾胃,導致皮膚毛孔不開,鬱積的熱氣和宿食相互搏擊,蒸發而產生黃疸。

另外,傷寒病應該要發汗卻沒有發汗,應該要利小便卻沒有利小便,也會產生黃疸。脾屬土,如果受濕氣侵襲而發黃,脈象呈現沉細而無力,身體冰冷且發黃,這是寒熱之邪在太陰脾經搏擊,應該按照陰證來治療。

還有一種蓄血的病症,小便正常,大便呈黑色,患者會發狂,這是因為瘀血積存在下焦而導致發黃。如果喜歡喝酒的人,也容易發黃,因為酒性大熱,熱氣和濕氣在胃中搏擊,導致黃色顯現在外。這種情況外表看起來沒有發熱,但體內小便不順暢,胸中像吃了蒜或薤一樣,心口和腳底都會發熱,久而久之就會變成黑疸。如果脈象呈現浮滑,腹脹想吐,一定要先讓他吐出來;如果脈象呈現沉滑,腹脹大便秘結,一定要先讓他排便。

還有一種突然發黃的情況,患者會心悶氣喘,非常危險,稱為卒黃,主要的症狀是心悸發熱。大致來說,黃疸病口渴的比較難治療,不口渴的比較容易治療。黃疸毒素進入腹部,呼吸困難的就很危險;脈象洪大,大便順暢而且口渴的就會死亡;脈象微小,小便順暢而且不口渴的就能活下來;寸口沒有脈搏,鼻子氣息冰冷的,也是不治之症。

另外,還有口中無味,心悸不安,耳鳴腳軟,或者輕微發冷發熱,小便赤紅混濁的情況,應該按照虛證來治療,不可以隨意使用寒涼的藥物,以免更加損傷氣血。治療方法應該著重於利濕清熱,最為合適,治療疾病的關鍵,在於仔細辨別脈象和症狀。

人命關係重大,醫師不能不謹慎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