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宿

《奇效良方》~ 卷之三十七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十七 (1)

1. 五疸門

五疸之病,諸書所載甚繁,其證不過有五:一曰黃汗,二曰黃疸,三曰谷疸,四曰酒疸,五曰女勞疸。黃汗為病,身體俱腫,汗出不渴,其汗能染衣,黃如柏汁,此由脾胃有熱汗出,或風所閉熱結,其汗黃也。黃疸食已即飢,遍身俱黃,臥時身體帶青帶赤,增寒壯熱,此飲酒食過度,臟腑熱,水穀並積於脾胃,風濕相搏,熱氣熏蒸,發於陰部,其人必嘔,發於陽部,其人必振寒而後熱。

白話文:

五疸的疾病,諸多醫書記載得很繁瑣,其症狀不過有五種:一是黃汗,二是黃疸,三是穀疸,四是酒疸,五是女勞疸。黃汗這種疾病,身體都腫脹,出汗卻不口渴,汗液能染黃衣物,黃得像柏樹汁一樣。這是由於脾胃有熱,汗液排出,或風寒閉阻,內熱鬱結,所以汗液發黃。黃疸是吃過飯後就又餓了,全身都發黃,躺著的時候身體呈現青赤色,又冷又熱,這是因為飲酒過度,吃飯過多,臟腑有熱,水穀積聚在脾胃中,風濕相互搏擊,熱氣燻蒸,發病於身體下部,這種人必定會嘔吐;發病於身體上部,這種人必定會先發寒,然後發熱。

谷疸之證,食畢即頭眩,心中怫鬱不安,遍身發黃,此脾胃有熱,因大飢過食所傷胃氣所致也。酒疸之病,身目發黃,心中懊痛,足脛滿,小便黃,面發赤斑,此由飢中飲酒,大醉當風,入水所致。女勞疸者,身目俱黃,發熱惡寒,小腹滿急,小便不利,此由過於勞傷,極於房室之後,入水所致,多渴腹脹者難治。丹溪論云:不必分其五等,皆濕熱而成。

白話文:

谷疸的症狀:吃完飯後立即頭暈目眩、心中煩躁不安、全身發黃。這是脾胃有熱,由於大飢餓過度飲食所傷害胃氣所造成的。

酒疸的病症:身體和眼睛發黃、心中懊悔疼痛、小腿浮腫、小便黃、臉上發紅斑。這是由於飢餓時喝酒,大醉後吹風、落水所造成的。

女勞疸的症狀:身體和眼睛都發黃、發熱怕冷、小腹脹滿急痛、小便不利。這是由於過度勞累、房事過多之後,落水所造成的。多渴腹脹者難以治癒。

丹溪的論述:不必將疸分為五種,都是濕熱造成的。

此證譬猶醬曲,濕與熱搏,氣不得透,鬱而生黃。五疸之分,皆是前人之所注。且如張長沙謂陽明病無汗,小便不利,心中懊憹,身必發黃,脈來浮滑緊數,乃熱蓄陽明胃經,可作陽明實發黃。朱肱云:病人寒濕在裡不散,熱蓄於脾胃,而腠理不開,瘀熱與宿谷相搏,鬱蒸而發黃也。

白話文:

這個症狀就像醬麴,濕氣和熱氣交戰,氣血無法暢通,淤積生出黃疸。五種黃疸的區分,都是前人標注的。比如張長沙說,陽明病沒有汗水,小便不利,心中煩悶,身體一定會發黃,脈搏浮滑緊數,這是熱氣蘊積在陽明胃經,可以叫做陽明實發黃。朱肱說,病人體內寒濕不去,熱氣積蓄在脾胃,而腠理閉塞,淤熱和宿食交戰,鬱結蒸發而發黃。

且如傷寒當汗不汗,當利小便不利,亦生黃。夫脾屬土,而受水濕發黃者有之,脈來沉細而無力,身冷而黃,為寒熱搏於太陰脾經,當作陰證治之。又有蓄血一證,小便自利,大便黑色,其人發狂,乃為瘀血蓄在下焦而發黃也。若嗜酒之人,多致發黃,蓋酒性大熱,熱與濕搏於胃中,而黃髮於外,其證外無熱,內則小便不利,胸中如啖蒜薤狀,當心足下皆熱,久遠則成黑疸。脈若浮滑,腹滿欲嘔吐者,必先吐之,脈若沉滑,腹滿大便秘者,必先下之。

白話文:

如果傷寒應當發汗卻不發汗,應當通利小便卻不通利,也會出現黃疸。脾屬土,但因受水濕而發黃的也有,脈象沉細無力,身體寒冷而發黃,是因為寒熱搏擊於太陰脾經,應當作為陰證來治療。還有一種情況是蓄血,小便通利,大便黑色,患者發狂,這是因為瘀血蓄積在下焦而引起的黃疸。如果嗜酒的人,也容易引起黃疸。這是因為酒性燥烈,熱與濕搏擊於胃中,導致體外發黃,這種情況下外無熱症,內則小便不利,胸中如有蒜或薤的味道,應當注意足心都發熱,久而久之會形成黑疸。脈象若浮滑,腹滿伴有嘔吐感者,一定要先讓其嘔吐;脈象若沉滑,腹滿伴有大便祕結者,一定要先讓其排便。

又有卒然發黃,心滿而喘,命在須臾者,為之卒黃,但心戰發熱是也。大概疸病,渴者難治,不渴者易治。疸毒入腹,喘滿者危;脈洪大,大便利而渴者死;脈微小,小便利不渴者生;寸口無脈,鼻氣冷者亦不治。又有口淡怔忡,耳鳴腳弱,或微寒熱,小便赤白濁,又當作虛證治之,不可妄用涼藥,愈傷血氣。治法分利濕熱,最為切當,臨病之際,在乎脈證辨之。

白話文:

突然發黃,胸悶氣喘,命不久矣,這種病症稱為卒黃,也就是心臟衰竭發熱。總括來說,黃疸病患者,口渴的難以治癒,不口渴的容易治癒。黃疸的毒素侵入腹部,造成胸悶氣喘,很危險;脈搏洪大、排便很多又口渴的會死;脈搏微弱、排便很少又不口渴的能活;寸口脈沒有、鼻息微弱的也難以治癒。又有口淡、心悸、耳鳴、腳無力,或有輕微寒熱,小便呈紅色、白色、混濁,則應當當成虛證治療,不可隨意使用寒涼藥物,否則更傷血氣。治療方法以清熱除濕為主,最為合適,在診治時,以脈搏和症狀來辨別。

人命醫之所繫,可不謹乎?

白話文:

人命攸關,行醫之事,豈能不謹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