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奇效良方》~ 瘡診論卷之六十五 (47)
瘡診論卷之六十五 (47)
1. 調平瘡疹用之第五
三十二、紫草如聖散。瘡疹初出急服,方吃乳嬰兒與乳母兼服之,四五歲已外,只令兒服之。
紫草(二兩),陳皮(去白,一兩)
上為細末,每服一錢,水一小盞,入蔥白三寸,煎至五分盞,去渣溫服,量兒大小與服。《妙選方》云:瘡疹氣勻即出快。紫草滑竅,去心腹邪氣,陳橘皮快氣,蔥白髮散而開泄腠理也。
三十三、化毒湯。治瘡疹已出未出,並可服之。
紫草,升麻,甘草(炙,各半兩)
上件如麻豆大,水二盞,糯米五十粒,煎至一盞,去滓放溫,分作數服。劉氏傅云:麩豆瘡欲出,渾身壯熱,不思飲食,若服此一服即內消,已有一兩顆出,即解其半。若令出即當日頭焦,只三服瘥。詳其前人處方藥與化毒之名,至於主治之證,無不切要,但看人臨時用之何如爾。
且瘡疹病無他病加兼,無不愈也,又在人稟受虛實不同,冬夏各異,又乘異氣所得之因,由風寒食驚不一,當隨時而曲順安養之。又如仲景治傷風雲:正患傷寒,如其人有故疾者發動,則兼以故疾藥攻之。《活人書》云:治傷寒云:病中又感異氣者,乃時令寒暑躁濕風不節,脈息與少陽相異,證候與傷寒不同者,當隨宜以法治之,不可泥於一曲也。此藥化毒,但能化實熱之毒。
若稟虛而浮熱而伏冷者,皆當調適,以平為期。
三十四、調中散。
白茯苓,人參,紫河車,甘草(炙)
上件各等分為細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,生薑二片,棗二枚,同煎至六分,去滓溫服,作兩三次服。
三十五、紫草木通湯。治小兒瘡疹。
木通,紫草,人參,茯苓,糯米(各一兩),甘草(炙,半兩)
上為粗末,每抄四錢,水一盞半,煎至一盞,去渣放溫,分二三服。小兒瘡痘熱,熱甚則出,熱心主之,熱甚則小便赤澀,其熱蘊蓄而生病,此藥利心火,以躁脾土,心清則不生他疾,脾平五臟自安也,木通導心火,糯米歸脾土也。
三十六、如聖湯。治小兒瘡疹,毒攻咽喉腫痛。
桔梗(炙),甘草(炙),牛蒡子(各一兩),麥門冬(去心,半兩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沸湯點,細細呷服,入竹葉煎尤妙。董汲方同,以牛蒡子為惡實,蓋異名也。
三十七、蟬蛻甘草湯,發小兒斑瘡。
大蟬蛻(二十一個,去足),甘草(一錢半)
上用水半碗,煎至一小盞,旋旋與服,效,已用驗。
三十八、紫草枳殼湯。治瘡子出不快,倒靨。
紫草,木通,甘草(炙),枳殼(麩炒)
上等分為粗末,每服三錢,水一小盞,煎至半盞,去滓溫服。大抵壅瘀則榮衛不行,令出不快則倒靨。用枳谷寬大腸,木通利小腸,紫草滑竅,治心腹蘊蓄邪氣,皆易出也。大小便秘澀者,無不可用。
三十九、當歸散。治小兒初得病,便驚狂身熱汗出,問之不增寒,不惡風,脈洪數者,當下之。如覺得有此證,瘡痘未發之前,宜服當歸散。
白話文:
調平瘡疹用之第五
-
紫草如聖散:疹子剛長出來時急需服用,哺乳嬰兒和哺乳母親都能一起服用,四五歲以上的孩子,只要孩子服用即可。藥方:紫草二兩,陳皮(去白)一兩。將藥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一小碗水,加入三寸蔥白,煎到五分碗水,去渣溫服,劑量依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而定。《妙選方》說:疹子氣血調和就能很快長出來。紫草能潤滑腸道,去除心腹的邪氣;陳皮能理氣,蔥白能發散,疏通毛孔。
-
化毒湯:治療疹子還沒長出來或已經長出來的,都可以服用。藥方:紫草、升麻、炙甘草各半兩。藥材切成麻豆大小,用兩碗水,加五十粒糯米,煎成一碗水,去渣放溫,分幾次服用。劉氏傅說:麩豆瘡(一種疹子)將要長出來,全身發熱,不想吃東西,服用一次就能內消;已經長出一兩顆了,就服用一半劑量;如果疹子已經長出來,當天就能退燒,三服就痊癒。仔細研讀前人的處方和“化毒”之名,以及主治的症狀,都非常切合實際,但要根據病人當時的情況靈活運用。
疹子病沒有其他疾病併發,都能治癒。這還要看個人的體質虛實不同,冬夏也有區別,還要考慮引起疾病的特殊原因,可能是風寒飲食驚嚇等各種原因,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,安心調理。就像仲景治療傷風感冒一樣:正患傷寒,如果患者有舊病,舊病就會加重,就要同時治療舊病;《活人書》說:治療傷寒,如果病情中又感受外邪,是時令寒暑燥濕風不調,脈象與少陽不同,症狀與傷寒也不同,就要根據實際情況用藥,不能拘泥於一種方法。這種藥能化解實熱的毒素。
如果體質虛弱,又有浮熱和潛伏的寒邪,都要調整,以平和為目標。
-
調中散:藥方:白茯苓、人參、紫河車、炙甘草各等分,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一碗水,加兩片生薑,兩個棗子,一起煎到六分碗水,去渣溫服,分兩三次服用。
-
紫草木通湯:治療小兒疹子。藥方:木通、紫草、人參、茯苓、糯米各一兩,炙甘草半兩。將藥材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碗半水,煎成一碗水,去渣放溫,分兩三次服用。小兒麻疹發熱,熱盛則疹子會長出來,心火旺盛主導病情,熱盛則小便赤澀,熱邪鬱積而生病,此藥能瀉心火,調理脾土,心火清除了就不會生其他疾病,脾胃平和,五臟自然安寧。木通導心火,糯米歸脾土。
-
如聖湯:治療小兒疹子,毒邪攻陷咽喉腫痛。藥方:炙桔梗、炙甘草、牛蒡子各一兩,去心麥門冬半兩。將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沸水沖服,慢慢喝,加竹葉一起煎效果更好。董汲方相同,用牛蒡子代替惡實,只是名稱不同而已。
-
蟬蛻甘草湯:治療小兒斑疹。藥方:大蟬蛻(二十一個,去足),甘草一錢半。用半碗水煎成一小碗水,多次少量服用,效果好,經已驗證。
-
紫草枳殼湯:治療疹子長得慢,或倒靨(疹子凹陷)。藥方:紫草、木通、炙甘草、麩炒枳殼等分,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小碗水,煎成半碗水,去渣溫服。總的來說,氣血瘀滯就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,疹子長得慢就會凹陷。用枳殼寬大腸,木通利小腸,紫草潤滑腸道,治療心腹鬱積的邪氣,都能使疹子容易長出來。大小便不通暢的,都可以使用。
-
當歸散:治療小兒剛得病,就驚狂、發熱、出汗,詢問也不覺得冷,不惡風,脈洪數的,應該下瀉。如果出現這些症狀,在疹子還沒長出來之前,應該服用當歸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