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宿

《奇效良方》~ 卷之四十五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十五 (1)

1. 起痿丹

治諸痿,法當在陽明與衝脈。陽明在胃,乃五臟六腑之海,主潤宗筋束骨之利機關;衝脈者,諸經之海,主滲灌溪谷。與陽明合養於宗筋,會於氣衝,屬於帶脈,絡於督脈。故陽明虛則宗筋縱,帶脈不引,故足痿不用也治之各補其榮,而通其輸,調其虛實,和其逆順,至筋脈骨肉,各得其時,病乃已矣。腎經虛憊,遂成骨痿,腰腳難舉,日加困乏。

附子(炮,去皮臍),沉香(不見火),硃砂(別研),枸杞子(去枝梗),母丁香,木香(不見火),陽起石(煅),肉蓯蓉(酒浸,焙),熟地黃,麝香(別研),天雄(炮,去皮臍,或用鹿茸亦可),官桂(去粗皮),硫黃(以上各一兩),膩粉(半兩),白丁香(少許)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,每用一丸,以薑汁火上入藥熔化,卻用手點藥於腰眼上,磨擦至藥盡,用至二十丸,大有神效。若有他處癱瘓風疾,加皂角一片,去筋捶爛,薑汁浸一宿,瓦上焙乾為末,入前藥內,依前法用。

又方,治筋痿,兩手握固無力,兩腿行動無力,急飢食少,此名筋痿。其證候口舌生瘡,忽生痰涎,忽然睡中涎溢,身上躁熱,忽時增寒,項頸強急,小便赤白不定,大腑忽冷忽熱不調。

連翹,防風,荊芥穗,蔓荊子,羌活,獨活,牡丹皮,山梔仁,秦艽,麻黃(去根),木香(各等分)

上為細末,每服一錢,食後用白湯調下。

白話文:

起痿丹

這帖藥方主要治療各種痿症,治療的關鍵在於陽明經和衝脈。陽明經對應胃,是五臟六腑的能量來源,負責滋潤連接骨骼的筋脈,使關節活動靈活;衝脈是十二經脈之海,負責灌溉全身經絡。衝脈與陽明經共同滋養宗筋,在氣衝穴匯合,連接帶脈,也與督脈相連。因此,陽明經虛弱,宗筋就會鬆弛,帶脈失去約束力,導致腿腳痿弱無力。治療方法應當滋養它們的精氣,疏通經絡,調節虛實,調和氣血的逆亂,使筋脈骨肉都得到適當的滋養,疾病自然痊癒。如果腎經虛弱衰敗,就會形成骨痿,腰腿難以抬舉,身體日益困乏。

藥方組成:

炮製過的附子(去除外皮和臍部)、沉香(避免接觸火)、研磨成粉的朱砂、枸杞子(去除枝梗)、母丁香、木香(避免接觸火)、煅燒過的陽起石、用酒浸泡後烘乾的肉蓯蓉、熟地黃、研磨成粉的麝香、炮製過的天雄(去除外皮和臍部,也可以用鹿茸代替)、去除粗皮的官桂、硫黃(以上各一兩)、膩粉(半兩)、少許白丁香。

製法及用法: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彈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取一丸,用薑汁在火上融化藥丸,然後用手將藥塗抹在腰眼處,反覆摩擦直到藥汁被吸收。持續使用二十丸,效果顯著。如果有其他部位的癱瘓或風疾,可以加入皂角一片,去除筋脈後搗爛,用薑汁浸泡一夜,然後在瓦片上烘乾磨成粉,加入之前的藥粉中,按照之前的方法使用。

另一個藥方:

這個藥方治療筋痿,症狀表現為兩手握力不足,兩腿行動無力,容易感到飢餓但食慾不振,這稱為筋痿。其症狀還有口舌生瘡,時常產生痰涎,睡覺時流口水,身上時而燥熱時而畏寒,頸部僵硬,小便時而赤紅時而混濁,大便時而寒冷時而燥熱不調。

藥方組成:

連翹、防風、荊芥穗、蔓荊子、羌活、獨活、牡丹皮、山梔仁、秦艽、去除根部的麻黃、木香(各等分)。

製法及用法: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一錢,在飯後用白開水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