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宿

《奇效良方》~ 卷之六十四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六十四 (1)

1. 違和說

書云:陽升陰加,四序無差。萬物稟天地之一氣,男女從精血之兩耶。三旬而陰氣純厚,子稱襁褓,兩月而陰氣方生,兒呼為牙,在百日名奶星,至半載而為誇,乳童周期而陰陽各半,孩兒千日乃真氣方奢。此際全在乳母,能調則和,不調則違。

白話文:

醫書上說:陽氣升發,陰氣增加,四季更迭,各得其序,不差分毫。萬物都稟受天地之精氣,男女都是由精血這兩種物質組成的。懷孕三十天,陰氣純厚,孩子稱為襁褓;懷孕兩個月,陰氣才開始滋生,孩子稱為牙;懷孕一百天,稱為奶星;懷孕六個月,稱為誇;懷孕滿周,陰陽各佔一半;孩子出生一千天,真氣才充足。在這個關鍵時期,全在乳母的調養,能調養好,則和諧;調養不好,則違背了自然規律。

且和者其母慈祥,能調寒暑,乳哺得宜,是以百疴頓釋,形貌充悅,筋骨隆盛,情性其常;違者乳哺失節,不能調攝,或嗔怒乳兒,令兒邪狂,或酒醉乳兒,令兒驚癇,或有孕乳兒,令兒黃瘦疳積,或感患乳兒,令兒患驚風異疾,或吐後乳兒,令兒嘔逆羸瘦,或傷飽乳兒,令兒多熱喘急,或房勞未定乳兒,令兒多病,或乳母與孩兒同睡,口鼻之氣侵吹囟門,令兒鼻塞,或母過愛,䙀抱衣服,遇寒常加火烘,熱氣鬱積,令兒患熱病,風毒丹毒,又有乳母誤將孩兒衣服留於月下,曬晾過夜,被惡鳥羽屎落於衣上,遂成無辜之疾。或將惡相異物嬉戲,乍忽一見,遂成驚忤。

白話文:

如果和順的乳母,本人慈祥、柔和,能調護寒暑,乳哺得宜,所以各種病症頃刻消除,形貌充實愉悅,筋骨豐盛,情性正常;違背的乳母,乳哺失調,不能調攝,或因生氣斥怒乳兒,使乳兒產生邪氣狂燥;或酒醉餵乳,使乳兒驚悸抽搐;或懷孕期間哺乳,使乳兒面黃瘦弱,疳積難消;或傳染疾病給乳兒,使乳兒患驚風等特殊疾病;或嘔吐後餵乳,使乳兒嘔吐逆流,羸瘦虛弱;或飢飽不定的乳兒,使乳兒多熱喘急;或房事後不久即哺乳,使乳兒多病;或乳母與小孩同睡,口中鼻中的氣息近距離吹向小孩的囟門,使小孩鼻塞;或母親過於疼愛小孩,經常給他穿很多衣服抱在懷裡,遇到寒冷時便用火烘烤,熱氣鬱積,使乳兒患熱病、風毒、丹毒。

還有乳母誤將小孩的衣服,放在月光下整夜晾曬,被惡鳥的羽毛糞便落在衣服上,遂成無辜之疾。或者用怪異的東西戲耍小孩,小孩突然看見便受驚嚇。

書云:衣安月下,招無辜以為殃,童子未成,見稀物而觸忤,皆為母之過失,使兒傷精損血,形體黧黑,四肢枯瘁,病之生殺,從此而來。是以《內經》不載其說,乳下嬰孩之疾,有病難治者,皆無所據。中古巫妨氏著《顱囟經》,以占壽夭,歷世相授,於是小兒醫方興焉。

白話文:

古書上說:晚上在月光下穿衣服,會招來無辜的災禍,孩子還沒有長大,看見稀奇的東西而觸犯鬼神,都是母親的過失,讓孩子傷了精氣,損了血氣,身體變黑,四肢枯瘦,疾病的生死,都是由此而來。因此,《內經》沒有記載這樣的說法,在哺乳期的嬰兒疾病中,有病難治的,都是沒有依據的。中古時期的巫妨氏寫了《顱囟經》,用來占卜壽命,歷代相傳,於是小兒醫方興起。

其次晉宋江左推諸蘇家小兒方,傳習有驗,隋間有巢氏方,撰集《病源》,唐有孫真人留心此術,迨後賢俊群集,名醫頗眾。然小兒治法,散在諸書,博考群書論說,但有證而無治法,張渙有方而闕脈證,惟錢氏一書,古今所重,謂小兒方脈固難求證,不可以言語取者,乳下之嬰,襁褓之孩,故專於一科。古之有言:醫之為難,而慈幼科比諸醫者,又出人一頭地。

白話文:

接下來,晉朝、宋朝江南地區的醫師推崇諸蘇家的兒科藥方,這些藥方經過傳承和驗證,非常有效。隋朝時,巢氏撰寫了《病源》一書,唐朝有孫思邈專心研究兒科醫術。此後,許多賢能傑出的醫師聚集在一起,其中名醫很多。但是兒科的治療方法散落在各種書籍中,廣泛研讀這些書籍的論述,只是有症狀的描述,而沒有治療方法。張渙有藥方,卻缺少脈象和證候。只有錢氏的一本書,古今都很重視,認為兒科的藥方和脈象本來就難以確定,不能用言語來推測,因為嬰兒還在哺乳期,幼兒還在襁褓之中,所以專門設立了一個科室。古人說:醫術難學,而兒科醫生比其他科室的醫生更難,比他們高一個等次。

雖然人有長幼,病感則一,但幼小不能言者耳。人有四百四證,能調則生,失和則死。幼者歸罪於母,壯者或四氣七情,或飢飽勞逸,或嗜欲誤犯,皆能成疾,故上古神農氏之王天下也,觀人之違和,啜草木之味,以定鹹酸甘苦,以治疾病沉疴。咸以軟之,酸以收之,甘以緩之,苦以堅之,奇哉,辛味總攝四傍,然後播種百穀,以養人之形骸。古者巢居穴處,不昧其道,故能全形返質,以道自守,氣血堅剛,終保百年之壽。

白話文:

雖然人有年長年幼的差異,但一旦疾病來襲,症狀都大同小異,只是年幼的孩子不會表達自己的不適罷了。人體共有四百四種疾病,能夠調理好身體,就能健康地生活;如果身體失調,就會患病乃至死亡。年幼的孩子生病,往往歸因於母親的照顧不周,而壯年人患病,可能是因為四氣七情的影響,或飢餓、飽食、勞累、休息,或嗜好、慾望不當所致。因此,上古時代的神農氏統治天下,他觀察人們的病痛,品嘗各種草木的味道,根據鹹、酸、甘、苦的味道,來治療各種疾病和頑疾。鹹味可以軟化身體,酸味可以收斂身體,甘味可以緩和身體,苦味可以堅固身體。神奇的是,辛味總括以上四種味道,然後神農氏播種百穀,用來滋養人們的身體。古代的人們住在巢穴裡,懂得順應自然的規律,所以能夠保持身體健康,返璞歸真,用道術來保護自己,氣血堅強,最終保障百年壽命。

於是乎明醫間出,繼踵不絕。岐和振袂於前,李華馳聲於後。悲哉:後人巧偽日增,故此天壽不滿。雖有明醫續世,診視無功,淫祀妖邪,以求余福,可謂息燈覓朗,枯壑駕舟,雖欲求生,反遭艱險。大抵養生之士,要識違和之理,則天命無窮矣。

白話文:

於是乎名醫偶爾出現,接連不斷。岐伯和雷公開創了中醫理論體系,李時珍繼承了他們的衣缽並流傳後世。可惜的是,後人越來越巧詐偽善,因此壽命不能盡。即使有高明的醫生,也不能靠診察來治病。人們求助於邪教和巫術,希望延長壽命。這就好比在燈熄滅了之後去尋找光明,在乾涸的河牀上想要駕船。這樣的做法雖然想保命,但反而會遇上更大的危險。一般來說,養生的人要知道養生的道理,應遵循自然規律,做到順應天時、順應天性,那麼就能壽命無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