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宿

《奇效良方》~ 卷之四十八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十八 (8)

1. 甘露飲

治口舌生瘡,牙宣心熱。

枇杷葉,石斛,黃芩,麥門冬(去心),生地黃,甘草(炙,各等分)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二盞,煎八分,去滓,不拘時溫服。

白話文:

這個方子叫做甘露飲,是用來治療口舌生瘡、牙齦腫痛出血以及心中煩熱的症狀。

藥材包含枇杷葉、石斛、黃芩、麥門冬(去心)、生地黃、甘草(炙)各等分。

將上述藥材切碎,每次取五錢(約15克),加入兩碗水煎煮至剩八分,濾掉藥渣,不論何時溫服。

2. 加味龍石散

治口舌生瘡,時時血出,咽嗌腫塞,疼痛妨悶。

寒水石(煅,四兩),硃砂(飛,研,二錢),馬牙硝(風化,一錢),龍腦(二錢半),鉛白霜,硼砂(各半錢),甘草(研末,二錢)

上研為細,少許摻患處,吐津,誤咽不妨。

白話文:

治療口舌生瘡,常常出血,咽喉腫脹堵塞,疼痛難受。

使用煅燒過的寒水石(四兩)、研磨過的飛硃砂(二錢)、風化過的馬牙硝(一錢)、龍腦(二錢半)、鉛白霜、硼砂(各半錢),以及磨成粉的甘草(二錢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取少量塗抹在患處,讓口水自然分泌,不小心吞下也沒關係。

3. 吹喉散

治三焦大熱,口舌生瘡,咽喉腫塞,神思昏悶。

蒲黃(一兩),盆硝(八兩),青黛(一兩半),薄荷汁(一升)

上入瓷罐內,以慢火熬令乾,研細,每用一字或半錢,摻於口內,良久出涎,吐之。或喉中腫病,以葦筒吹入藥半錢,無不效。一方無蒲黃。

白話文:

治療三焦火熱引起的口舌生瘡、咽喉腫痛堵塞、精神昏沉。

使用蒲黃一兩、盆硝八兩、青黛一兩半,再加上薄荷汁一升。

將這些藥材放入瓷罐中,用小火慢慢熬煮至乾燥,然後磨成細末。每次使用一字或半錢,塗抹在口中,含著讓它慢慢產生口水,再將口水吐出。如果喉嚨腫痛,可用葦管吹入藥粉半錢,效果很好。另一個配方沒有蒲黃。

4. 升麻飲

治口內生瘡,齒齦肉爛。

升麻,玄參,黃連,羚羊角(鎊),黃芩,葛根,大黃,麥門冬(去心),羌活,防風,甘菊花(各半兩),人參,知母,甘草(炙,各一分)

上㕮咀,每服三錢,水一盞,煎至七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一方無人參,有牛蒡子。

白話文:

治療口內生瘡,牙齦潰爛。

使用升麻、玄參、黃連、磨成粉的羚羊角、黃芩、葛根、大黃、去除中心的麥門冬、羌活、防風、甘菊花各半兩,加上人參、知母、炙甘草各一分。

將以上藥材稍微搗碎,每次取三錢,加水一杯,煎煮至剩七分,去除藥渣後,在飯後溫服。另外一個配方沒有人參,但有牛蒡子。

5. 蓬砂散

治口瘡。

硼砂,青黛,龍腦,石膏(煅,各等分)

上研極細,每用少許,臨臥敷口中。

白話文:

治療口瘡的藥方。

將硼砂、青黛、龍腦、煅燒過的石膏,各取等量,一起研磨成極細的粉末。每次使用時,取少量在睡前敷在口瘡處。

6. 紫金霜

治大小兒積熱,口內生瘡。

黃柏(二指大一片,以蜜塗,慢火炙令紫色為度),訶子(一枚,火燒過,盒兒內蓋少時),膩粉,麝香(各少許)

上為細末,研勻,每用少許,摻舌上。

白話文:

治療嬰幼兒因體內積熱引起的口瘡。

取黃柏(約兩指寬的一片),塗上蜂蜜,用小火慢慢烤至呈現紫色,取出;再取訶子一枚,用火燒過後,放入盒子內蓋好稍等片刻,取出;接著取少許膩粉和麝香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混合均勻。每次取少量,撒在舌頭上。

7. 黃連散

治口瘡絕妙。

黃連,朴硝,白礬(各半兩),薄荷(一兩)

上為粗末,用臘月黃牛膽,將藥入膽內,風頭掛兩月取下。如有口瘡,旋將藥研細,入於口瘡上,去其熱涎,即愈。

白話文:

治療口瘡非常有效。

黃連、朴硝、白礬(各半兩),薄荷(一兩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,取用臘月宰殺的黃牛膽,把藥末裝入牛膽中,懸掛在通風處陰乾兩個月後取下。如果口中長了口瘡,就將藥末再次研磨成細粉,敷在口瘡上,清除口瘡的熱毒和口水,就能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