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宿

《奇效良方》~ 卷之三十八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十八 (1)

1. 烏頭湯

治風寒濕痹,留於筋脈,拘攣不能轉側,亦治腳氣。

川烏,細辛,川椒,白芍藥,附子,秦艽,官桂,甘草(以上各七分),防風,乾薑,當歸,白茯苓(以上各一兩),獨活(一兩三錢半)

上㕮咀,每服三錢,水一盞半,棗二枚,同煎至八分,去滓,空心服。若熱毒多服亦佳。凡中風,用續命,排風、風引、竹瀝諸湯,及神精丹、茵芋酒之類,更加以灸無不愈者。然此疾積習之久,非一日所能攻,皆大劑久而取效。《唐書》載王太后中風,喑默不語,醫者蒸黃耆數斛以熏之得瘥。

皆此類也。今人服三五盞求效責醫也亦速矣。孟子曰: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,久而後知爾。

治腰腳不隨方。

上取虎腰脊骨一具,細銼訖,更以斧於石上捶碎。又取前兩腳全者,如前細捶之。兩件並於鐵床上以大炭火勻炙翻轉,候待脂出,甚則投濃美無灰酒中密封,春夏一七日,秋冬三七日,每日空心隨飲,性多則多飲,少則少飲,未飯前三度溫飲之。大戶以酒六七斗止。小戶二斗止,患十年以上者,不過三劑,七年以下者一劑,必瘥。

忌如藥法。一方以虎脛骨六七寸淨刮,去肉膜等,塗酥炙令極黃熟,細搗,以絹袋盛,用酒一斗,置袋子於瓷瓶中,然後以糠火微煎窨,七日後任情飲之,當微利便瘥。

白話文:

這個藥方用來治療風寒濕氣侵入,停留在筋脈,導致筋脈拘攣,身體僵硬難以轉動,也可用於治療腳氣病。

藥材成分包括:川烏、細辛、川椒、白芍藥、附子、秦艽、官桂、甘草(每種各七分),防風、乾薑、當歸、白茯苓(每種各一兩),獨活(一兩三錢半)。
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取三錢,加一碗半水和兩枚紅棗,一起煎煮至剩八分,去除藥渣,空腹服用。如果體內有熱毒,多服此藥也很好。凡是中風,使用續命湯、排風湯、風引湯、竹瀝湯等藥方,以及神精丹、茵芋酒之類的藥物,再加上針灸,沒有不痊癒的。然而這種疾病是長期累積的,不是一天就能治好的,都需要大劑量長時間服用才能見效。《唐書》記載,王太后中風,說不出話,醫生用蒸過的黃耆數斛來薰蒸,病就好了。

這些都是同樣的道理。現在的人服用三五碗藥就想見效,責怪醫生,也太快了吧。孟子說:「病了七年,才找三年的艾草」,這需要時間啊。

以下是一個治療腰腿活動不便的藥方。

取一具完整的虎腰脊椎骨,細細剁碎,再用斧頭在石頭上搗碎。另外取虎的前腿兩隻,也像之前一樣細細搗碎。把這兩樣東西都放在鐵床上,用大炭火均勻翻轉烤炙,等油脂出來後,就投入濃烈且沒有灰的酒中密封,春夏泡七天,秋冬泡二十一天,每天空腹隨意飲用,喝多喝少都可以,飯前溫熱服用三次。大戶人家用六七斗酒,小戶人家用兩斗酒。患病十年以上的,服用不超過三劑,七年以下的,服用一劑,必定痊癒。

禁忌事項和一般的服藥規定一樣。另一個藥方是取虎脛骨六七寸,刮乾淨,去除肉膜等,塗上酥油烤至金黃,搗碎成粉,用絹袋裝起來,放入一斗酒中,把袋子放在瓷瓶中,然後用糠火微微煎煮,密封七天後,就可以隨意飲用了,喝後如果稍微腹瀉就表示病要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