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奇效良方》~ 卷之六十四 (47)
卷之六十四 (47)
1. 地龍散
治小兒風熱癮疹,狀如傷寒,耳尖及手足冷。
白話文:
小兒因風熱導致的疹子,症狀類似傷寒,耳朵尖和手腳冰冷。
地龍(洗去土,半兩,焙乾),穿山甲(半兩,以皂角灰炒,令黃),硃砂(二錢,研細)
白話文:
地龍(洗去泥土,半兩,烘乾),穿山甲(半兩,用皁角灰炒,炒到變成黃色),硃砂(二錢,研磨成細粉)
上前二味為細末,後入硃砂一處,再研和勻,每服一錢,用紫草煎湯調,不拘時服,量兒大小加減。
白話文:
將前兩種藥材研磨成細末,然後加入硃砂,再次研磨均勻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紫草煎製的湯汁調和,不限服用時間,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增減藥量。
2. 消毒飲
治小兒頭疼,發熱,癮疹如粟米狀。
白話文:
治療小兒頭疼、發熱、皮疹如粟米狀。
牛蒡子(三兩,炒),荊芥(半兩),甘草(炙,一兩)
上為末,每服三錢,水一盞,煎至六分,不拘時服。
白話文:
-
牛蒡子(三兩,炒過)
-
荊芥(半兩)
-
甘草(炙過的,一兩)
最後,每次服用三錢,水一碗,煎熬至剩餘六分之一即可,不限時間服用。
3. 益胃散
快膈益脾,止嘔進食。
白話文:
疏理胃氣,增進脾胃功能,止住嘔吐,幫助進食。
木香,丁香,藿香,陳皮,縮砂,白豆蔻(各二錢半),甘草(一錢,炙)
上為細末,每服一錢,用薑棗煎湯調服。一方加茯苓。
白話文:
木香、丁香、藿香、陳皮、縮砂、白豆蔻(各10公克),甘草(4公克,炒過的)
細末,每服一錢,用薑和棗熬煮湯汁,作為藥引。另一種方子加茯苓。
4. 釀乳法
治小兒冷氣入胃嘔吐,及慢驚,睡多驚啼,凡頭面黃脈細者,難治。
白話文:
治療小兒
- **冷氣入胃嘔吐:**小兒受了寒氣,導致脾胃虛弱,出現嘔吐症狀。
- **慢驚:**小兒因受驚嚇或其他因素,導致神魂失守,出現驚悸、哭鬧不安、睡眠中驚醒等症狀。**睡多驚啼:**小兒睡眠時間過多,但容易驚醒,伴有哭啼。**凡頭面黃脈細者,難治:**如果小兒頭面發黃,脈搏細弱,說明病情嚴重,較難治療。
人參,木香,藿香,沉香,神麯,麥櫱,陳皮(各等分),丁香(減半)
白話文:
人參、木香、藿香、沉香、神曲、麥芽、陳皮(各等份),丁香(減半)
上銼碎,每服五錢,用水一盅,生薑五片,紫蘇十葉,紅棗三枚,砂瓶內煮至半盅,令乳母服後,捻去乳水,即仰臥霎時,令藥入乳絡,令兒吃數口,不過飽,乃良法也。嘔定,令兒服本方,八仙散,吉州醒脾散。
吐瀉泄瀉
白話文:
將上藥材搗碎,每次服用五錢,用一碗水,加上五片生薑、十片紫蘇葉和三枚紅棗,在砂鍋中煮到剩半碗,然後讓乳母服用,乳母服用後,擠出乳汁,立即仰臥片刻,讓藥物進入乳汁,讓嬰兒吃幾口,但不要吃太飽,這樣是好方法。如果嘔吐停止,讓嬰兒服用本方的八仙散和吉州醒脾散。
5. 五苓散
治小兒霍亂吐瀉,煩渴飲水,小便不利。
澤瀉(二兩半),豬苓(去皮),白茯苓,白朮(各一兩半),官桂(去皮,一兩)
上為末,每服一錢,溫湯調,不拘時服。如渴燥新水調下。
白話文:
澤瀉(二兩半),豬苓(去皮),白茯苓,白朮(各一兩半),官桂(去皮,一兩)
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取一錢,用溫熱水調服,不限時間。如果口渴煩燥,可用生水調服。
6. 調中丸又名理中丸
治小兒脾胃虛冷。
人參(去蘆),白朮,甘草(炙,各半兩),乾薑(四錢,炮)
白話文:
人參(除去根須),白朮,甘草(烘烤過,各半兩),乾薑(四錢,炮製過)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綠豆大,每服二十丸,食前溫水送下,或作芡實大,米湯化亦可。
- 每次服藥20顆,在飯前以溫水送服,或將藥丸研磨成粉末,以米湯送服。
白話文:
- 將藥物研磨成細末,與蜂蜜混合製成一顆顆如綠豆般大小的丸子。
每次服用二十丸,飯前以溫水送服。或將藥丸研磨成粉末,以米湯送服。
7. 香橘餅子
治傷食聚瀉。
木香(炮),青皮(去白),陳皮(去白,各二錢半),厚朴(制,七錢半),神麯(炒),麥櫱(炒,各半兩)
上為末,煉蜜丸作餅,用淡生薑湯化,不拘時服。
白話文:
木香(炮製過),青皮(去掉白色部分),陳皮(去掉白色部分,各二錢半),厚朴(製備過,七錢半),神麴(炒過),麥麩(炒過,各半兩)
將藥末煉製成蜜丸,製成餅狀,用淡薑湯化服,不拘時間服用。